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瑶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燕麦
  • 3篇饲用
  • 3篇饲用燕麦
  • 3篇炭疽
  • 3篇炭疽病
  • 2篇病原
  • 2篇病原鉴定
  • 1篇大学生
  • 1篇氮磷
  • 1篇地上部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原因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效果
  • 1篇异常心理
  • 1篇应届
  • 1篇应届本科毕业...
  • 1篇早播

机构

  • 6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李瑶
  • 3篇赵祥
  • 2篇杜利霞
  • 2篇刘琳
  • 1篇郭亮
  • 1篇李巧巧

传媒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4
2021年
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炭疽病是山西晋北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目前尚未开展化学杀菌剂防治燕麦炭疽病的研究。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取6类10种杀菌剂,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液滴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丙环唑25%乳油、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921、0.8774、0.1180和0.0029 mg·L^(−1);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浓度≥0.80 mg·L^(−1)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的EC_(50)分别为0.1124、0.1184和0.0059 mg·L^(−1)。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建议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在炭疽病发生前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作为保护和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此外,生产者应及时轮换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同时改善种植条件,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保证燕麦的可持续生产。
高鹏刘琳刘昀鑫魏江铭李瑶赵祥
关键词:燕麦炭疽病杀菌剂抑菌效果化学防治
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原因分析与教育对策被引量:1
2018年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涵是培养学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本文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以生命教育视野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实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发展的目的。
李瑶李巧巧
关键词:生命教育异常心理大学生
炭疽病对山西晋北饲用燕麦地上部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C、N、P化学计量学特征有助于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碳同化能力和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并诊断限制性元素,但病害对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研究尚缺乏报道。本研究以山西晋北罹患炭疽病的饲用燕麦为对象,测定了不同发病程度植株地上部C、N、P含量及化学计量值,并初步探讨了其与病害发生持续时间、品种和种植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发病程度增加,C、N、P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重度发病植株的C、N、P含量分别较健康植株显著降低了5.4%、20.0%、24.2%;C∶N和C∶P呈升高趋势,其中重度发病植株的C∶N、C∶P较健康植株显著增加了18.5%和22.2%。不同采样点的发病程度对C含量均未造成影响,表明3种饲用燕麦品种具有一定的耐病保产能力;但N、P的化学计量值存在地点间变异,采样点病害持续时间越长,N、P的损失越严重。与单播燕麦相比,炭疽病降低了混播燕麦对P的利用优势。总之,炭疽病对晋北饲用燕麦碳同化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加重了植株地上部受N、P养分限制的程度,但显著提高了N、P的利用效率。生产实践中需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减轻病害对饲用燕麦经济收益和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
高鹏刘琳李瑶张丽红魏江铭赵祥杜利霞韩伟
关键词:燕麦化学计量学
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分析及对策——以山西省几所本科高校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近年来国内择业效能感的研究开展广泛,但并未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教育对策。对此,该研究旨在探究现今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整体情况,为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指导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以188名大学生为被试,问卷调查采用彭永新、龙立荣根据CDMSE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结果表明: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整体水平较高,但自我评价、自我解决分量表得分低,个体差异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职业指导方面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接受过职业指导者高于未接受者;有兼职经历的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显著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学生;在城乡来源、学习成绩方面差异不显著。
李瑶郭亮
关键词: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效能感问卷调查
山西省大同市早播饲用燕麦叶部真菌病害病原鉴定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山西省大同市是我国饲用燕麦的主产区之一,叶部真菌病害已成为限制其生产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尚不清楚病害种类及病原。此外,早播燕麦罹患病害产生的侵染源可能增加复种植物病害流行风险,阻碍燕麦可持续生产,迫切需要明确影响早播燕麦病害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鉴于此,利用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对大同市天镇县的早播饲用燕麦种植田发现的叶部真菌病害进行鉴定,并且分析了收获期病情指数和病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播饲用燕麦共发现3种由真菌引致的叶部病害,分别为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叶枯病,燕麦内脐孺孢(Drechslera avenacea)引致的条斑病和禾柄锈菌燕麦转化型(Puccinia graminis f.sp.avenae)引致的秆锈病。不同种植和管理方式下,饲用燕麦叶枯病、条斑病和秆锈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病情指数均值分别在1.9~5.6,1.0~6.2和0~0.9。相关性分析表明:喷灌是导致条斑病发病严重的主要因素,豆禾混播能降低饲用燕麦叶枯病的发生程度。此外,土壤速效N和速效K含量也能影响叶枯病和秆锈病的发生。建议牧草种植者在生产饲用燕麦时,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模式,推广牧草混播等种植技术,使用低毒高效杀菌剂对早播饲用燕麦进行病害防治,保证饲用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鹏魏江铭李瑶张丽红赵祥杜利霞韩伟
关键词:饲用燕麦真菌病害混播灌溉方式
山西省朔州市饲用燕麦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在畜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饲用燕麦炭疽病常年危害其正常生长,且菌源逐年积累,严重影响了饲用燕麦产业的良性发展。本研究选取了朔州市的3个区县(右玉县、平鲁区、山阴县),6个样点...
李瑶
关键词:饲用燕麦炭疽病病原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