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琮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滨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结直肠溃疡教学中的应用
- 2024年
- 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在结直肠溃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实习的40名医学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使用MDT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基础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自我学习能力、教学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考核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3.45±4.55比80.20±4.40,P=0.012),其中实验组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1.80±3.17比39.00±2.64,P=0.003),实验组学生基础知识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临床思维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4.70±0.47比4.05±0.89,P=0.012),实验组获取信息能力优于对照组(4.25±0.79比3.75±0.91,P=0.038),而实验组在学习态度、沟通能力、教学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物无明显差异。结论 MDT在结直肠溃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学生病例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与获取信息能力。
- 苏文涛王琮张芳齐艳美刘宝珍
-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
- 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ZDHHC8P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HHC型锌指蛋白8假基因1(ZDHHC8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ZDHHC8P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ZDHHC8P1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QPCR检测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lncRNAZDHHC8P1相对表达量为6.114±1.849,高于癌旁组织的1.532±0.638(P<0.05)。胃癌组织中ZDHHC8P1相对表达量与性别、年龄和肿瘤位置无关,而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单因素分析发现ZDHHC8P1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52.0(95%CI:44.059~59.941)个月,长于高表达者的35.0(95%CI:36.549~45.451)个月(P<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ZDHHC8P1表达是影响胃癌OS的独立因素(OR=2.321,95%CI:1.332~4.045,P=0.003)。结论 ZDHHC8P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升高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在胃癌诊治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 薛春霞李春美李超王琮
- 关键词:胃癌长链非编码RNA
- 高碘对大鼠下腔静脉肝段内皮细胞活化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碘对大鼠下腔静脉肝段内皮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各10只。给予对照A组碘含量为300μg/kg的正常饲料和碘含量为5μg/L自来水;给予对照B组碘含量为300μg/kg的偏食饲料和碘含量为5μg/L自来水;给予观察A组碘含量为300μg/kg的偏食饲料和碘含量10050μg/L的碘溶液;给予观察B组碘含量为300μg/kg的偏食饲料和碘含量20300μg/L的碘溶液。四组大鼠连续喂养24周,每周对四组大鼠进行称重。ELISA观察大鼠下腔静脉肝段内皮细胞活化情况。结果在第6、12、18、24周,对照B组、观察A组、观察B组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vWFpp、vWF、ICAM-1含量和对照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碘摄入会造成大鼠下腔静脉肝段内皮细胞活化,偏食会加重高碘摄入所造成大鼠下腔静脉肝段内皮细胞活化。
- 丁梅李超王琮
- 关键词:高碘内皮细胞活化
- 血清组织中白介素-1在胃癌及胃溃疡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 2016年
- 目的通过测定胃癌及胃溃疡患者中血清组织中白介素-1的表达水平,探讨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24例胃癌患者、24例胃溃疡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胃溃疡组、健康对照组相比,胃癌组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白介素-1水平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中患者血清白介素-1呈现出低表达状态,对评价肿瘤的发展进程等方面具有临床意义。
- 李超吕宏娜王琮
- 关键词:白介素-1胃癌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