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珍 作品数:21 被引量:11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一种辅助胶带固定PICC导管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胶带固定PICC导管的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设置有输液机构,所述输液机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固定板顶部一侧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的... 沈永珍 黃晓睿 刘宴伟 曾晓玲 罗雪娟融冻与巴氏消毒法对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融冻与巴氏消毒法对母乳巨细胞病毒(HCMV)的灭活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6月期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0例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新鲜母乳。经过母乳初筛后,有4例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4例母乳HCMV-DNA阳性母亲留取新鲜母乳后各分为3份,每份10 mL,然后各取1份新鲜母乳作为对照组,其余2份分别经融冻(融冻组)和巴氏水浴消毒(巴氏消毒组)。记录三组母乳HCMV-DNA载量情况、融冻组与巴氏消毒组母乳HCMV-DNA清除率、4例阳性母亲对应的三组早产儿(对照组、融冻组和巴氏消毒组)获得性HCMV感染情况。结果三组母乳HCMV-DNA平均载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巴氏消毒组和融冻组HCMV-DNA平均载量分别为(3.21±0.57)mL、(3.74±0.68)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0.79)mL,而巴氏消毒组的HCMV-DNA平均载量又明显低于融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氏消毒组的HCMV-DNA清除率为100.0%,明显高于融冻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获得性HCMV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巴氏消毒组早产儿HCMV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和融冻组的50.0%,而融冻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水浴巴氏消毒能完全消除母乳中HCMV的感染性,融冻法则无法完全消除。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或免疫缺陷患儿,如母亲感染HCMV,乳汁筛查出HCMV阳性,母乳应使用巴氏消毒处理后再喂养更为安全。 周文姬 沈永珍 周紫光 张春一 钟志成关键词:母乳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巴氏消毒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6年 袋鼠式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更受关注。本文通过综述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疼痛管理的应用机制、现状及效果,对今后开展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疼痛管理的研究提出建议。 肖苑红 沈永珍 黄晓睿关键词: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护理 激光光凝术治疗转诊及非转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转诊及非转诊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行激光光凝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诊断为ROP患儿790例,其中行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儿370例。本院出生患儿51例[男38例,女13例,胎龄(29.5±2.2)周],转诊患儿319例[男211例,女108例,胎龄(28.9±2.3)周]。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诊断时胎龄及诊断时视网膜病变的分区及分期。治疗6个月后眼底检查提示解剖学治愈为治疗成功。结果两组患儿行激光光凝术后,总治愈率为77.0%(285/370)。本院出生组患儿及转诊组患儿术后治愈率分别为94.1%(48/51)、74.3%(237/31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诊组中,3期疾病明显更常见,甚至一部分患儿为4期病变;而在本院出生组患儿中,主要为2期病变,且无一例发展为4期病变。结论转诊患儿中,ROP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接受治疗时,转诊患儿ROP更严重,转诊患儿治疗延迟所致。 梁树 杜岚岚 郭小燕 沈永珍 聂川关键词:激光光凝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两种无创呼吸支持法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治疗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5 ~ 12月本院出生并收治的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随机分为NIPPV组和HHHFNC组.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70例,胸部X线片均提示RDSⅠ~Ⅲ级,其中男33例,女37例;出生体重1 020~2 450 g,平均(1 845±475)g;NIPPV组和HHHFNC组各35例.NIPPV组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比例、有创辅助通气时间及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均低于HHHFNC组[5.7%比11.4%、0%比8.6%、11.4%比14.3%、11.4%比14.3%、76.3(30.8,150.4)h比97.6(56.2,142.6)h、65.0(43.0,119.0)h比96.0(65.0,134.0) h],总用氧时间高于HHHFNC组[154.0(47.0,340.0)h比148.0(72.0,327.0)h],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鼻损伤、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HFNC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治疗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与NIPPV临床疗效相当,可能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王柱 高薇薇 陈佳 沈永珍 姚仲伟 梁润强 许芳 张涛 箫国良 杨杰关键词:间歇正压通气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婴儿 早产 一种婴儿防抓伤手罩 本申请涉及一种婴儿防抓伤手罩,包括用于套设婴儿手臂上的罩体,所述罩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束口端和开口端,所述束口端用于套设于婴儿的手臂上,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束口端的松紧程度,以令罩体能够适用不同婴儿的手臂的调节组件。本... 覃李姣 沈永珍 白雪梅 姚翠贤 林文璇两种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40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例)。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IPPV组治疗72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气漏的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鼻损伤的发生率高于HHHFNC组(P<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HHHFNC与NIPPV疗效相当,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王柱 向建文 高薇薇 沈永珍 周文姬 陈佳 许芳 杨杰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极低出生体重儿 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的预防研究 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研究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14例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基于前馈控制的输液护理。护理15 d后,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后静脉输液外渗情况、静脉输液外渗状况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情况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渗出与外渗的风险因素。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6.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2、3、4级外渗程度发生率分别为36.45%、13.08%、3.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40%、24.30%、14.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状况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率为92.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弹性、置管材质、输注药物、置管部位、穿刺护理人员工作年限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有关,是导致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风险因素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减轻外渗发生程度,保证新生儿用药安全,还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外渗发生情况的上报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沈永珍 刘宴伟 黄晓睿 龙小球关键词:新生儿 静脉输液 外渗 前馈控制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拔管撤机后的应用 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拔管撤机后应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拔管撤机后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HFOV组(50例)和NIPPV组(53例)。分析两组患儿72 h内撤机成功率、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无创通气6 h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HFOV组治疗72 h内撤机成功率高于NIPPV组、无创通气6 h PaCO2低于NIPPV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短于NI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和总用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颅内出血、鼻损伤、气漏并发症的发生率与NIPPV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OV作为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撤机后呼吸支持模式安全有效,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王柱 高薇薇 沈阳 林兴 沈永珍 周文姬 陈佳 许芳 杨杰 唐远平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UVC或PICC置管的新生儿临床特征及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新生儿的一般特征和临床特点,比较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新生儿临床表现,讨论可能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因素。方法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279例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数据,分析纳入研究的两组(UVC组、PICC组)危重新生儿一般特征、置管情况和置管相关感染事件。结果本研究共包含145例(男88例,女57例)UVC组新生儿和134例(男72例,女62例)PICC组新生儿。在UVC组中,共有8例出现置管后移位的情况,移位发生率为5.52%(8/145)。PICC组中,仅有1例在置管5 d后出现移位,发生率为0.75%(1/134)。UVC组中,共有4例出现中心静脉感染,感染率为2.76%(4/145),5.17/1000置管日。PICC组中,共有7例置管相关感染,感染率为5.22%(7/134),3.36/1000置管日。从留置时间来看,PICC组中发生中心静脉感染的患儿留置时间为(20.43±4.08)d,显著长于未感染的其他PICC组新生儿(15.28±6.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组移位率高于PICC组,但感染发生率UVC组更低。PICC组中,感染的新生儿留置时间比未感染者长,故PICC的导管相关中心静脉感染可能与留置时间较长有关。 沈永珍 黄晓睿 周彩燕 刘宴伟关键词:脐静脉置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