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燕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市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选择性
  • 1篇少年
  • 1篇青少年

机构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宣武区...

作者

  • 1篇李俊发
  • 1篇罗艳琳
  • 1篇于洋
  • 1篇杨海燕

传媒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9~14岁青少年选择性注意功能的发展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9~14岁青少年选择性注意功能的发展,为了解青少年注意功能发展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选择9~14岁中小学生受试者87人,分为9岁组(29人)、11岁组(37人)和13岁组(21人)。进行难度逐渐增加的3个注意实验:实验1(判断数字方位)、实验2(判断数字大小)和实验3(判断特定数字大小),实验过程中记录受试者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 1)受试者反应时随实验难度增大而延长;随年龄增大而缩短。2)受试者错误率随实验难度增大而升高,组间分析显示:实验1中,11岁组错误率[(2.25±0.58)%]高于其他2组[9岁组(0.86±0.25)%,13岁组(1.09±0.33)%];实验3中,错误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各年龄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2中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显示,各年龄组对远数(1/2/8/9)的反应时均小于对近数(3/4/6/7)的反应时(P<0.05);远数和近数的反应时之差不随年龄增长而变大。结论青少年选择性注意速度在9~14岁呈现持续发展,但错误率在11~12岁出现波动。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在9~14岁保持稳定。
姜运秋杨海燕莫运坤于洋王禹李俊发罗艳琳
关键词:青少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