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东亚国家间信任建构:理论框架与现实路径被引量:10
- 2016年
- 信任是影响国家间互动的重要变量,20世纪90年代,国际关系学把信任问题的研究从国内社会层面扩展到国际社会,开始探讨国家间的信任建构问题,信任由此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广义的信任概念出发,分析国家间信任的内涵、结构、条件和路径,构建国家间信任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框架评估当前东亚国家间的信任状况,探讨东亚地区互信建构应遵循的现实路径。
- 刘昌明杨慧
- 关键词:社会网络国家间信任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外交话语到外交话语权被引量:28
- 2019年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系统性总结和升华,其"发展导向"与"多元包容"特征推动着中国国际话语空间的拓展,而提出的源发性观点与引领型概念也有助于改善中国国际话语不足的状态。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话语在对外传播与外交实践中也面临着话语表达强度与国际话语传播效果不匹配、话语表达导向与话语认知结果存在偏差、中国学者在国际平台话语不足等困境。对此,中国需要通过理性认知西方国家话语反制的必然性、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话语内涵进一步具体化、加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建构等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外交话语向外交话语权的转化。
- 刘昌明杨慧
- 关键词:外交话语
- 东亚国家间信任建构的现实路径
- 2017年
- 信任是一个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系统中产生并维持团结的整合机制。它可以预期人们的行为、创造共同体意识、简化合作关系,从而对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样,国家间的信任也会增信释疑,减少误判,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成为国家间合作的必要条件。
- 刘昌明杨慧
- 关键词:共同体意识交易成本国家间合作社会秩序社会关系
- 竞争性多边主义与国际秩序的演进趋向
- 2021年
-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竞争性多边主义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竞争性多边主义为何会兴起?二是竞争性多边主义对国家间合作的效果以及国际秩序演进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从大国制度战略博弈的视角解释了竞争性多边主义兴起的原因,并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多边合作效果的影响,但也因对国际制度功能属性和权力工具属性的片面关注而使相关解释存在不足。
- 刘昌明杨慧
- 关键词:国家间合作战略博弈
- 竞争性多边主义与国际秩序的演进趋向--基于国际制度合法性视角的解释被引量:17
- 2021年
- 近年来,竞争性多边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制度现象和国家在国际制度框架中的优势竞争行为呈现兴起之势。从国际制度合法性流变的视角来看,竞争性多边主义是特定领域国际制度“去合法化”及相关行为体对制度“再合法化”分歧而导致制度参与行为分化的结果,是制度改革失效后制度体系演进的必经阶段。在全球层次,国际经贸和金融领域的竞争性多边主义兴起均与各自领域制度体系的合法化困境有关。在地区层次,亚太地区小多边机制的涌现也是地区制度合法性长期缺失的结果。将对特定领域和地区制度合法性的探讨延伸到关于国际制度体系合法性的观察可知。制度体系合法性下降是秩序转型的主要诱因。竞争性多边主义不断解构着现行国际制度体系,因而成为推动国际秩序演进的重要动力。当前美国主导下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因美国制度霸权与制度合法性的动态演进规律之间的根本性矛盾而面临“再合法化”难题,未来秩序转型的结果将取决于新兴国家的广泛崛起之势能否保持以及秩序主导国美国的霸权护持态度是否出现转变。
- 刘昌明杨慧
- 关键词:国际秩序制度霸权
-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制度体系转型——基于国际议程、规则、规范三个维度的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国际制度体系中从参与者向塑造者和引领者转型的关键节点上提出的区域发展倡议,也是影响国际议程设置、国际规则调整和国际规范演化的重要变量。倡议实施五年来,通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接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被纳入现行制度体系的议程之中,并通过与各方共享规则制定权的方式,成为引导国际规则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调整的积极力量。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共商、共建、共享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指导理念为国际规范演化注入了中国元素,推动国际制度体系向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 杨慧刘昌明
- 主导权、制度负外部性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制度竞争——以TPP与RCEP为例被引量:11
- 2021年
- 国家间以地区制度为平台和工具的竞争是亚太地区经济制度构建和演进的重要动力。TPP与RCEP两大巨型区域自贸协定不仅在提出与推进的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动态耦合,并且在成员构成、议程设置、规则设定等制度设计要素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和异质化,因而成为近年来国家间以地区制度为平台进行竞争的典型案例。国家间围绕TPP与RCEP展开的竞争,既是冷战结束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东亚"与"亚太"路径之争的产物,也是2008年以来地区实力结构变动和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中国、日本、东盟等地区主要行为体推动地区经贸制度形态竞争性演进的新发展。地区制度设计主导权在制度分配中的零和收益属性及其约束和同化功能,是相关行为体主动引发TPP与RCEP之争的首要动力。同时,在制度负外部性的作用下,各方争取主导权的努力又触发了彼此间的被动防御性反应,刺激了国家间以TPP和RCEP为平台的竞争得以延续。
- 杨慧
- 关键词:TPP自由贸易协定
- 国际经济机制变迁的竞争性多边主义趋向被引量:12
- 2020年
-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性多边主义趋向日益突出。小多边经济机制加速兴起和扩展,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嵌入机制构建进程;多边机制作为国家间合作平台、降低各方互动不确定性的功能弱化,作为霸权国战略工具的属性凸显。竞争性多边主义作为多边主义发展的新动向,是部分全球性多边机制功能失灵及改革僵局、全球价值链的扩展与重构、大国战略竞争回归等结构性因素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竞争性多边主义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常态化,国际经济秩序碎片化和地区化趋势将持续加强,并将以国际规则的谈判和重建为主要特征。对竞争关系进行管控、实现负责任竞争应是未来国际经济治理重点关注的内容。
- 杨慧
- 政治学领域“一带一路”研究综述被引量:3
- 2016年
-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国家活动和政治行为的社会科学对这一课题开展了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并产生出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此,围绕研究现状、主要学术观点、研究基本评价三个方面,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政治学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进行评述,总结既有研究特点,阐述学术界关于"一带一路"的内涵、意义、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实践路径的观点,并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注重拓展研究的理论深度、重视研究的前瞻性、丰富研究方法等问题。
- 杨慧
- 关键词:政治学
-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中亚能源互联网建设:机遇、挑战与政策建议被引量:6
- 2018年
- 地缘环境是影响对外投资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中亚能源互联网建设面临着地缘环境的二元格局。在地缘经济视域下,具有中国正成为中亚地缘经济环境演变的重要变量、中亚区域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中亚国家的共识和目标等有助于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地缘经济因素。但从地缘政治视角看,却存在着全球实力格局转换所引发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地区国家间领导权争夺、国家内部政治和安全局势不稳固等地缘政治阻力。鉴于地缘经济助力与地缘政治阻力并存的现状,中国-中亚能源互联网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寻求域外力量的包容,更要实现与现有地区合作架构的兼容,分步骤、分阶段推进项目建设,审慎规避风险,积极利用地缘经济的有利因素,规避地缘政治冲突和博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刘昌明杨慧刘洪正
- 关键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