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东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富血小板血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开放骨窗)、TBI模型组(TBI组)和TBI模型并PRP处理组(PRP组),每组20只。PRP组大鼠于术后当天、第2和6天血管内注射PRP,TBI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3和7天时行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每组各取10只大鼠处死并取脑,制作切片行组织学观察,剩余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和PRP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TBI组比较,PRP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BI组比较,PRP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体积明显减小(P<0.05);Nissl染色,PRP组大鼠脑损伤区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新生毛细血管多于TBI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大鼠脑损伤区域有较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GFAP+)细胞,但神经元核抗原阳性(neuN+)细胞少于PRP组(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PRP组大鼠在各象限逃避潜伏期均低于TBI组(P<0.05),穿越平台次数及第三象限游泳时间高于TBI组(P<0.05)。结论:PRP对TBI大鼠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王亚东李东朋郭德伟宋及时李红伟钱伟强杨波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富血小板血浆神经功能
- 改良直切口与传统马蹄形切口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的比较分析
- :探索直切口在颅脑肿瘤手术应用范围及与传统马蹄形切口比较的优势. 方法:将幕上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直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马蹄形切口,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开关颅时间、开关颅出血量、病变暴露及切除程度、切口...
- 王亚东李红伟李远周国胜刘献志杨波
- 关键词:颅脑肿瘤手术治疗直切口临床疗效
- 术前血常规、凝血指标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预测效能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观察术前血常规、血凝指标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测中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2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186例和非DVT组740例。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筛选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可能危险因素,然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神经外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法计算各危险因素预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发生DVT的截断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相比,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OR=1.662,95%CI为1.339~2.063,P<0.01)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535,95%CI为1.094~2.155,P=0.01)是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计数值预测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截断值为5.95×109/L,相应的预测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2.7%;D二聚体水平预测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截断值为0.546 mg/L,相应的预测敏感度为71.9%,特异性为82.7%。结论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与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用于预测神经外科术后DVT的发生,效能较好。
- 赵银凯杨波冯淼淼李东鹏赵成斌王亚东陈雨索国瑞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疗法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 改良直切口与传统马蹄形切口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改良直切口及传统马蹄形切口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3例幕上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马蹄形切口进行颅脑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直切口进行颅脑手术,比较两组开关颅时间、开关颅出血量、病变暴露及切除程度、切口术后并发症,手术切口主观评分,切口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Derriford外观量表(DAS24)评分以及皮肤问题生活质量指数(DLQI)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肿瘤直径(3.08±0.79)cm,观察组(3.18±0.85)cm;术后复查肿瘤全切率,对照组84.91%(45/53),观察组83.33%(50/60);两组比较,P均﹥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开关颅过程出血量分别为(10.48±2.22)、(5.29±1.99)m L,切口并发症分别为10、3例,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不同部位肿瘤开关颅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观评价中,对照组、观察组病变暴露评分分别为(1.33±1.05)、(1.39±0.89)分,患者主观评价评分分别为(2.09±0.95)、(1.34±0.71)分,VSS分别为(8.18±1.55)、(5.79±1.21)分,DAS24评分分别为(41.6±15.5)、(30.6±12.1)分,DLQI评分分别为(15.8±6.41)、(12.0±4.33)分。两组间各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改良直切口相较传统马蹄形切口,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能减少手术时间和皮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巨大瘢痕产生的心理障碍,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王亚东李红伟钱伟强周国胜李东朋杨波
- 关键词:脑肿瘤直切口颅脑手术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