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宁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高压
  • 1篇凋亡
  • 1篇动脉平滑肌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构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衍生
  • 1篇血小板衍生因...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机制
  • 1篇原代培养
  • 1篇增殖
  • 1篇增殖迁移
  • 1篇治疗作用及机...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细胞
  • 1篇迁移

机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朱宁
  • 1篇向贻佳
  • 1篇陈皓
  • 1篇姜文兵
  • 1篇王毅
  • 1篇曾春来

传媒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先心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高压氧(HBO)联合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CHD伴重度PA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儿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HBO+前列地尔治疗,48例)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及入院时(T0)、手术治疗15d后(T1)及术后10d(T2)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包括肺动脉平均压(MPAP)、平均体循环压(MSAP)、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及肺动脉压/主动脉压(Pp/Ps)]等变化情况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MPAP、PVR及Pp/Ps在T1时刻均低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2.42、2.32、2.03,均P<0.05),在T2时刻进一步降低,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2.06、2.12、2.25,均P<0.05),;而SaO_2在TI期明显上升(t=3.23,P<0.05),手术后显著升高(t=9.09,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独药物治疗相比,前列地尔+HBO联合治疗CHB合并重度PAH患儿的临床疗效更为突出,降低MPAP和提升SaO_2的效果更为明显,用药时应注意相关事项。
朱秀若朱秀梅张建华朱宁万诚丁玲利姜文兵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前列地尔高压氧
Hippo信号通路在颈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动脉血管重构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在建立大鼠血管重构模型基础上探讨Hippo信号通路在该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模型组(n=40)经颈部正中切口游离出左侧颈总动脉,用6-0不可吸收线在尽量靠近近心端处结扎,完全阻断血流。对照组(n=20)仅将手术线穿过颈总动脉而不结扎,闭合切合。14 d后处死所有动物,经原手术路径分离颈总动脉,收集结扎处至远心端的动脉。用HE以及MASSON染色观察血管形态以及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颈动脉中α-肌动蛋白(α-MS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yes相关蛋白(YAP),PDZ结合基序的转录辅激活子(TAZ),TEAD1,Bax,Bcl-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HE染色提示血管重构明显,新生内膜/中膜比例明显增加,MASSON染色提示纤维化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提示造模组血管α-MSA及PCNA表达明显增加; Western blot提示造模组血管YAP,TAZ,TEAD1,Bcl-2表达增加,而Bax表达降低,Bax/Bcl-2蛋白比例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颈动脉结扎介导的大鼠血管重构模型,另外证明Hippo信号通路在颈动脉结扎介导的大鼠血管重构模型中明显激活,以及可能介导增殖、凋亡相关的Bax/Bcl-2比值的改变,进而参与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血管重构。
朱宁陈皓赵旭勇叶凡豪王毅
关键词:血管重构
百里醌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特点是肺血压的升高和血管重塑,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和患者死亡。氧化应激与肺小动脉细胞的过度细胞增殖和凋亡抵抗导致的肺血管重构是肺动脉高压...
朱宁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药理机制
大鼠肺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新方法的建立及血小板衍生因子对其增殖迁移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实验仪器要求低的大鼠肺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分离和培养的方法,并且探索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介导的增殖、迁移的情况。方法:向右心注射铁及琼脂糖,利用琼脂糖能同时粘附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铁粉,再结合胶原酶I的消化,通过磁力架吸引铁,特异性地分选出带血管的肺组织,经过3~4周左右的培养及纯化,得到肺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小平滑肌肌动蛋白鉴定。MTT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PDGF诱导的肺动脉细小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果:分离后第14天、第21天及传代后进行鉴定,均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PASMCs。MTr结果表明,与不加PDGF组相比,PDGF增殖明显增加(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PDGF刺激组比不刺激组迁移显著增多。结论:本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的PASMCs,操作方便,实验仪器要求低。PDGF能够促进肺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
朱宁赵旭勇向贻佳曾春来
关键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