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的影响研究 2023年 探讨伴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首发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查阅两组资料,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58例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率为39.73%。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既往史(β=1.692,OR=1.582,95%CI=1.182-1.313)、吸烟(β=1.545,OR=1.413,95%CI=1.082-2.452)、饮酒(β=1.772,OR=1.383,95%CI=1.235-1.572)、hs-CRP(β=1.326,OR=1.034,95%CI=1.283-4.394、入院时NIHSS评分(β=1.448,OR=4.395,95%CI=3.861-5.891)、狭窄血管数目(β=1.405,OR=2.415,95%CI=1.539-3.415)为进展性脑梗死同时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伴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病情进展发生率较高,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可控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进展性梗死发生率。 王珊 赵小话 沈红杰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进展性脑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丁苯酞序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评价 2024年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考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39)。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王珊 赵小话 郭明涛关键词:丁苯酞 序贯治疗 高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对比分析高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择寿光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均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剂量(20 mg/次,1次/d),观察组按照高剂量(40 mg/次,1次/d),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I效果较常规剂量好,能够更为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王珊 赵小话 沈红杰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高剂量 神经功能 颈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通络熄风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实际疗效.
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近三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抽样法... 王珊 孙文宝关键词:糖尿病 急性脑卒中 中西医结合 依达拉奉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细胞炎症因子、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3年 本文主要讨论对前循环急性脑梗塞患者而言,临床将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作为其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经寿光市人民医院明确为前循环急性脑梗塞的病患80例纳入基础研究,结合计算机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丁苯酞治疗)和观察组(40例,给予口服丁苯酞+肌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上述病例摘取时间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比较上述治疗方案对前循环急性脑梗塞的病患的具体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交互比较,经治疗后前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于后组更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交互比较,经治疗后前组炎性因子较于后组更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交互比较,经治疗后前组神经功能得分较于后组更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交互比较,经治疗后前组生活质量得分较于后组更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交互比较,经治疗后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于后组更低,但组间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前循环急性脑梗塞患者而言,临床将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作为其治疗方案效果明确,其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对神经功能有着正向影响,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王珊 赵小话关键词:丁苯酞 炎症因子 白葡奈氏菌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及其对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白葡奈氏菌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及其对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响。方法纳入寿光市人民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12例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糖皮质激素联合白葡奈氏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83.93%)(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在5 Hz时的气道阻力(respiratory resistance at 5 Hz,R5)、哮喘发作频率、血清8-异前列腺素(8-iso prostaglandin,8-iso-PG)、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气道反应阈值(minimum induced cumulative dose,D_(min))、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哮喘发作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葡奈氏菌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更佳,可改善气道及肺功能,调节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更有效,可控制哮喘发作频率,延长哮喘发作间隔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刘爱环 李树云 王珊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疗效 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 2023年 探究经本院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病患,对其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作于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寿光市人民医院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98例纳入基础研究,摘取时间范围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区间,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饭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加入随餐口服普罗布考片进行治疗,比较上述不同方案对各组间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 两组炎症因子治疗初始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数值存在均衡性(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炎性因子下降幅度更大,数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脂水平治疗初始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数值存在均衡性(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血脂水平升降幅度更大,数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斑块数量治疗初始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数值存在均衡性(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斑块消失数量更多,数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更低(6.12%vs,26.53%,P<0.05)。结果 临床可将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作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病患的有效治疗方案,其能够下调患者炎性因子,同时改善血脂水平,促进斑块的消失,对预后意义重大。 赵小话 孙文宝 王珊关键词:颈动脉易损斑块 瑞舒伐他汀 阿司匹林 临床疗效 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ox-LDL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2023年 探究将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具体疗效。方法 将本科收治脑梗死患者70例列入研究样本,以电脑随机抽取形式分成2组,组别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平均人数为35例,摘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其中对照组以口服瑞舒伐他汀片形式展开治疗,治疗组以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展开治疗。重点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研究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后生成报表。结果:①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治疗后前者血清水平不如后者优(P<0.05);②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治疗后前者颈动脉斑块不如后者小(P<0.05);③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治疗后前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如后者低(P<0.05); ④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治疗后前者肌力不如后者强(P<0.05).结论:对存在脑梗死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的效果优良,能够减短患者的恢复周期,进一步调节患者血清水平恢复正常水平,促进预后。 赵小话 孙文宝 王珊 程娟 杨玲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脑梗死 HS-CRP OX-LDL 颈动脉斑块 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3年9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93例。常规对症支持基础上,单药组使用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单药组的8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4,P=0.026)。联合组炎症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与瑞舒伐他汀的联合治疗方案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效果确切,有效率高,安全性值得肯定。 王珊 赵小话 董来芹关键词:依达拉奉 瑞舒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有效率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腿部辅助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腿部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和旋转元件,且旋转把手位于旋转元件的一侧,所述旋转元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往... 赵小话 王珊 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