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
- 作品数:31 被引量:3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突出“人民性”线索:“艺术为人民--中国现代新美术作品与文献展”述评
- 2021年
- 2021年3月23日,“艺术为人民”主题巡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启动,并举办了首展“艺术为人民——中国现代新美术作品与文献展”开幕活动。该展览由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艺术节基金会、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共同举办,展出徐悲鸿师生艺术作品、延安鲁艺前辈艺术家作品及馆藏艺术作品共五十余幅,同时以“时代新声”“东方欲晓”“人民胜利”“日月新天”四个单元、一百余件文献展品梳理和展示了中国现代新美术发展历程和文艺领域的累累硕果,揭示出中华民族百年来艺术创作的社会基础、民众心理以及潜藏在艺术现象背后的民族精神。
- 孙嘉
-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作品中国艺术节艺术创作民众心理
- 吴洪亮:今天的展览不是为了跨界而跨界被引量:1
- 2021年
- 近年来,美术展览有了许多涉及广泛的艺术领域以及超越艺术领域的跨界行为和边界探索。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有着多年的策展经验,并善于在展览中整合各领域资源。本刊特邀他与我们共同探讨美术展览的跨界与边界等问题吴洪亮认为,今天的展览要给观众多维的感受,而非建藩篱、立规矩,亦非为了跨界而跨界。同时,所谓的跨界也是对策展人的基本要求,因为策展在学术的基础上产生,又更偏重于实践,需要接触到一套复杂的系统。另外,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已成为展览系统无法忽视的问题。
- 孙嘉吴洪亮
- 关键词:跨界展览策展人
- 你往何处去——人们是否能知道贾科梅蒂的本意被引量:1
- 2016年
- 当欣赏贾科梅蒂的《行走的人Ⅰ》的时候,人们会好奇其究竟要走向哪里,会揣摩作者的意图。作者的本意能否被观者捕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认为贾科梅蒂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但他是否真的主动接受了存在主义令人怀疑。当一件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它的作者就已经"死了",之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再创造由读者完成。《行走的人Ⅰ》就是在这样新的视野中,走向了新生。
- 孙嘉
- 关键词:贾科梅蒂雕塑作者之死
- 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要知己知彼——专访任万平被引量:1
- 2023年
- 今天的博物馆已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魅力、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在访谈中从故宫博物院的相关实践入手,指出博物馆要注重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文物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让观众感受到文物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感;同时,需创新展示方式,将文物与现代技术结合,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手段让海外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文化;并且,博物馆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国际博物馆的合作,扩大展览范围,提高中国博物馆和中国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针对目前赴外展览工作现状,提出须进行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
- 孙嘉任万平
- 关键词: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故事
- 守护文化记忆——乌丙安学术生涯回顾
- 2018年
- 乌丙安1929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53年作为首届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钟敬文先生。在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中.乌丙安经受了人生和学术上的考验。在无数个田野工作的日子里.乌丙安与农民、民间手工匠人以及那些怀有朴素信仰的人们接触,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资料,为日后的民俗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 孙嘉
- 关键词:学术生涯文化记忆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政治运动
- 美院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学生?——面向新时代的美术校考
- 2020年
- 美术高考是美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各大美术院校的校考考题也在或多或少地变化着,这些变化并非只是来自美院的行为,同时也关切着教育部的相关政策。需要面对诸种变化的不只是广大美术类考生,招生单位也在积极地适应时代、应对变化,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为招生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可以说,美术校考的变化起于美术教育领域,但带来的波动却已是在整个美术界,甚至跳出了美术界。本文从考生、考题、招生单位等方面探讨美术校考的相关问题,并思考美术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 吴彧弓孙嘉
- 关键词:美术院校美术高考美术类美术教育考题美院
- 在纪念中重新认识历史与审视自己--专访吴洪亮
- 2022年
- 今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北京画院收藏有从延安走来的数位艺术家的丰富的艺术作品,并于近期推出展览“延安→北京:北京画院院史研究展之一”,以呈现在历史沿革中变化的艺术轨迹,以视觉实证的方式揭示《讲话》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与今天的关系,:本刊特邀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与我们共同探讨,如何从政治和学术两方面来理解《讲话》及今天的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以及如何通过展览和文艺作品来践行讲话精神:从而如何更进一步地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 孙嘉
-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展览
- 反思方法论:从形式主义方法谈起——专访陈平被引量:1
- 2021年
- 19世纪起流行于西方的形式主义影响了当时整个人文科学领域,时至今日也仍然是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陈平教授一直以来关注美术史学史及艺术方法论问题,他从形式主义方法入手,对美术史研究和写作中的方法论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关于艺术作品的形式与风格研究,现在仍然是美术史写作的基本方法。尽管传统形式主义方法对后现代一些作品的解释是有限的,但风格是一种普遍的、真实的现象,形式分析作为一种工具,也仍是有用的。同时,陈平对美术史写作方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认为我们要了解方法论,又不能拘泥于方法论。
- 孙嘉陈平
- 面对历史和未来的冬奥会公共艺术--专访吴洪亮
- 2022年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作品全球征集活动自2020年7月9日开始,从一千六百余件作品中,评选出44件入围奖方案和20件提名奖方案,最佳方案由公众通过人民网投票选出,最终在国家速滑馆、延庆赛区等地落成。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作为冬奥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委员、策划委员会主任,对公共艺术有着多年的关注、研究与策展经历,本刊特邀他与我们共同探讨奥运会及体育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如何用公共艺术表达中国人对冬奥会和冬季运动的理解,以及如何利用公共艺术传递中国体育精神、塑造中国形象,表达艺术领域的时代理解与专业作为。
- 孙嘉
- 关键词:冬奥会奥运会公共艺术国家形象
- 双年展,城市发展的文化引擎?——专访吴洪亮
- 2022年
- 始于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经历百余年仍能长期稳定、保持活力的运营,甚至成为支撑威尼斯这座城市发展的动力,其在体系建构、品牌的树立和维持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之处。北京画院院长、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吴洪亮通过对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特点,及展览主办方与展览所在城市的运营理念进行分析,对国内的景观性双年展、学术性双年展的发展,以及双年展如何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国际影响力提出了建议。
- 孙嘉
- 关键词:威尼斯双年展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