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昆玉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冶金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纳米
  • 3篇合金
  • 2篇球磨
  • 2篇纳米晶
  • 2篇机械合金化
  • 2篇合金化
  • 2篇高能球磨
  • 2篇CU-CR
  • 1篇等离子
  • 1篇纳米复合材料
  • 1篇纳米晶材料
  • 1篇纳米晶粉末
  • 1篇截流
  • 1篇机械合金化法
  • 1篇固溶
  • 1篇固溶度
  • 1篇放电等离子
  • 1篇放电等离子烧...
  • 1篇分断
  • 1篇分断性能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史昆玉
  • 3篇沈涛
  • 3篇陈春浩
  • 3篇严有为
  • 3篇薛丽红
  • 1篇张浩

传媒

  • 2篇粉末冶金材料...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能球磨—放电等离子烧结Cu-Cr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Cu-Cr复合材料/(亦称Cu-Cr合金/)是真空开关中常用的触头材料。随着真空开关向高电压、大容量、小型化方向发展,对Cu-Cr触头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且块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一直是...
史昆玉
关键词:CU-CR纳米复合材料高能球磨放电等离子烧结截流分断性能
文献传递
高能球磨制备Cu-Cr纳米晶粉末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Cu-50%Cr(质量分数)纳米晶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透射电镜(TEM)等方法,研究球磨时间和过程控制剂(PCA)对复合粉末的晶粒尺寸、微观组织与形貌的影响,采用热力学模型对该体系的固溶度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当PCA含量为0时,晶粒的细化效果最好,但产率较低;当PCA的添加量过多,晶粒的细化效果不明显;在本实验条件下,PCA的最佳质量分数添加量为5%。随球磨时间的延长,晶粒逐渐细化,晶格畸变先增大后减小;经60 h球磨,可获得Cu和Cr两相均匀分布的复合粉末,其平均晶粒尺寸为10 nm左右,Cr在Cu中的固溶度显著提高,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其固溶度为7%(质量分数)。
史昆玉沈涛陈春浩薛丽红严有为
关键词:CU-CR合金高能球磨纳米晶材料固溶度
过程控制剂对机械合金化法制备CuCr纳米晶粉末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纳米晶CuCr复合粉末,选用无水乙醇为过程控制剂,研究了过程控制剂(ProcessCon-trolAgent,简称PCA)对机械合金化后粉末的出粉率、物相、结构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CA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粉末的分散性和出粉率,减少研磨介质的磨损和杂质的掺入;但PCA的加入量过多会导致晶粒细化效果不明显,使Cr在Cu中的固溶度增加量降低。PCA含量为15%时粉末综合性能较优:球磨40h后,平均晶粒尺寸为35nm,微观应变为0.448%,Cr在Cu中的固溶度达到1.0139%,CuCr组分分布均匀。
沈涛薛丽红严有为陈春浩史昆玉张浩李乃湖李慧杰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纳米晶
高能球磨时间对W-Cu纳米晶复合粉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W-20%Cu(质量分数)纳米晶复合粉体。通过XRD,SEM等方法对球磨后的复合粉体进行表征,研究球磨时间对复合粉体的物相成分、晶粒尺寸、微观应变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并探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W的晶粒尺寸及晶格常数不断减小,微观应变逐渐增大;球磨40 h后W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2 nm左右;机械合金化工艺可显著提高Cu在W中的固溶度;复合粉体的最终形态为细小均匀的颗粒状。
陈春浩薛丽红史昆玉沈涛严有为李乃湖李慧杰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