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伴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黏液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49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支气管镜结果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82例和非黏液栓组67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MPP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计算AUC,判断各指标的诊断效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黏液栓组的年龄(5.88±2.01)岁、合并胸腔积液比例64.63%、总热程(10.65±2.87)d、C反应蛋白(C-rective protein,CRP)(50.99±20.23)mg/L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 enase,LDH)水平(429.94±160.28)U/L均高于非黏液栓组[年龄(5.12±2.15)岁、合并胸腔积液比例28.36%、总热程(8.97±3.01)d、CRP(20.89±9.98)mg/L和LDH水平(300.12±125.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大、热程长、CRP及LDH高是独立危险因素,95%CI分别为2.054~18.305、1.539~21.778、1.159~24.565、1.883~9.469,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LDH的AUC分别为0.897、0.829.结论 年龄大、热程长、CRP及LDH高是MPP患儿黏液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RP的诊断价值高于LDH,通过监测上述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从而预防黏液栓的形成,改善预后.
- 陈伟民张涛徐嫚李志娟
-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 小儿支气管肺炎致病菌耐药性及免疫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分析小儿支气管肺炎致病菌耐药性及免疫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3年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93例,采集患儿深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分析,并对观察组患儿行免疫治疗,分析免疫治疗效果。结果:93例患儿革兰阳性菌阳性率46.2%,革兰阴性菌阳性率52.7%,真菌阳性率1.1%,所有致病菌中流感嗜血杆菌居首位,排在前三位的致病菌分别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呈低度耐药。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免疫细胞因子CD_3^+、CD_4^+以及CD_4^+/CD_8^+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发生重大变迁,应用免疫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力,临床效果显著。
- 张涛贺方智
-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耐药性免疫治疗儿童
- 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与普米克令舒治疗门急诊小儿急性喉炎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19年
- 在临床上,小儿急性喉炎是一种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喉部黏膜弥漫性炎症,且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多发于1~3岁幼儿,多发于春季[1]。随着近几年细菌耐药的逐渐增强,空气污染的逐渐加剧,临床上小儿急性喉炎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2]。该病症一旦发生,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吸入性呼吸苦难、喉鸣、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等,且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多数患儿还可并发喉梗阻,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造成患儿死亡[3]。
- 刘科贝张涛
- 关键词:小儿急性喉炎弥漫性炎症犬吠样咳嗽普米克令舒喉梗阻声音嘶哑
- 思密达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锌制剂口服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60例小儿腹泻患儿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采取思密达口服治疗对照组,基于此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及止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76.67%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33%较对照组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腹泻采取思密达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的疗效显著,既能快速止泻,又能缩短治疗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 张涛刘科贝
- 关键词:小儿腹泻思密达临床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提高小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和研究治疗过程中选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50例小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均按照西医常规方案治疗,试验组患儿同时加用活血退黄经验方,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以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72例),而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82.67%(62例),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儿各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和对照组患儿相比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小儿胆汁淤积性肝病,在按照常规西医药物方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活血退黄经验方治疗能够改善肝脏内循环,减轻肝内炎症,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的代谢。
- 贺方智符佳杨亚荣蒋卫东张涛
- 关键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 转录因子ZBTB20对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2016年
- 目的探讨垂体ZBTB20转录因子对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发育阶段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血细胞ZBTB20表达情况;采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患儿5种激素(GH、PRL、LH、FSH、TSH)的mRNA、蛋白水平。结果小儿在出生15 d的时候可以检测到ZBTB20蛋白的表达,一直延续到出生后很久;ZBTB20阳性细胞在大部分的垂体内分泌细胞中存在;催乳素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中检测不出,生长激素mRNA及蛋白表达在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中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一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NA及蛋白水平在其它3种促激素中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ZBTB20是调控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发病过程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腺垂体内分泌细胞广泛表达,其缺失可导致腺垂体的发育不全。
- 贺方智张涛杨亚荣梁蓬勃李瑞娜
- 关键词:转录因子垂体
-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性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给予对症止血等基础治疗,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者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所有患儿均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的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及血小板参数(PLT、PDW、MPV及PCT),分析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4个月,患儿T淋巴细胞CD3^+、CD4^+水平及CD4^+/CD8^+高于治疗前,T淋巴细胞CD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患儿PLT及P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DW、MP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心慌发生率为5.00%(1/20),头昏头痛发生率为5.00%(1/20),恶心呕吐、消化性溃疡及皮疹发热发生率均为0.00%(0/20),所有患儿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能按计划完成疗程。结论将利妥昔单抗用于ITP患儿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其T淋巴细胞水平及血小板参数,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文瑾张涛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