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尧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元胞
  • 2篇元胞自动机
  • 2篇自动机
  • 1篇对地观测
  • 1篇多窗口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应用
  • 1篇影像配准
  • 1篇影像融合
  • 1篇矢量
  • 1篇数据同化
  • 1篇同化
  • 1篇同化方法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配准
  • 1篇线性回归模型
  • 1篇滤波
  • 1篇逻辑
  • 1篇逻辑回归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姚尧
  • 4篇刘小平
  • 2篇黎夏
  • 2篇盛艳玲
  • 2篇刘鹏华
  • 2篇张金宝
  • 1篇何执兼
  • 1篇王越
  • 1篇张大川
  • 1篇梁昊
  • 1篇张亚涛
  • 1篇洪晔

传媒

  • 3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科技资讯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对地观测传感网一体化数据融合与同化方法2011-2013年度报告
2016年
为了综合有效地利用对地观测传感网环境下的空天地多源海量观测数据,融合互补信息并消除数据冗余,需要实现对多源传感器数据在时间、空间和光谱域的高精度同化,发展对地观测传感网数据与陆面模式的多参数联合同化方法,充分研究多源数据智能化处理与分析模型,并进行多层次信息融合。重点研究内容包括:离群点分布模型与高精度亚像素配准方法、多时-空-谱影像序列的一体化融合方法、传感网环境下空天地观测数据的同化方法、传感网数据与陆面模式的多参数联合同化方法四个方向开展研究。根据2010年制定的计划任务书,该研究在2011—2013年度收集大量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和地面数据,重点从自动化配准、遥感影像融合、数据同化等方面的理论方法研究。研究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观测数据收集与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黎夏刘小平盛艳玲姚尧
关键词:影像配准影像融合数据同化遥感应用
耦合约束动态地块分裂和矢量元胞自动机的城市扩张模拟被引量:10
2018年
矢量元胞自动机模型(VCA)能精细地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在VCA中引入合理的地块分裂规则更符合城市扩张高度破碎化的特点。由于地块破碎及其模拟实现的复杂性,目前已有研究尚未考虑地块的动态分裂。该文提出了一种对地块分裂进行约束的矢量元胞自动机模型(Constrained Dynamic Land Parcel Subdivision and Vectorbased Cellular Automata,CDLPS-VCA),通过形状、坡度、邻域来约束动态地块分裂过程,采用逻辑回归模型挖掘转换规则,并耦合矢量元胞自动机进行城市扩张模拟。该模型被应用于深圳市宝安区2009-2014年的城市扩张模拟,结果表明:与VCA和DLPS-VCA相比,CDLPS-VCA能获得最高的模拟精度(FoM=0.266,分别提高了0.046和0.020)和最相似的空间格局(al=86.08%,分别提高了11.30%和3.11%),说明在VCA中有机融合合理的地块分裂过程,能更精确地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同时,基于模拟结果识别出了宝安中心组团、西部工业组团、西部高新组团3个城市发展热点区域。该方法能准确地模拟城市化进程,为城市土地利用监测和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刘鹏华刘小平刘小平张金宝姚尧洪晔
关键词:逻辑回归
耦合卡尔曼滤波和多层次聚类的中国PM_(2.5)时空分布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近年来,细颗粒物污染尤其是PM_(2.5)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PM_(2.5)的时空分布规律也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传统的遥感反演方法模型复杂,且不能揭示近地表面的PM_(2.5)分布规律。地面监测站的建设为PM_(2.5)的研究提供了更实时的观测数据,但由于测量噪声的影响,观测数据存在不准确的极端异常值。为了揭示中国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Kalman滤波对2015年中国33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大数据进行最佳估计,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同时,根据中国各城市的PM_(2.5)浓度的时序分布,采用基于DTW的K-Medoids聚类方法将其分为4个等级,并采用q统计量来评估PM_(2.5)浓度分布的空间分层异质性。结果表明,采用Kalman滤波能有效去除数据噪声,峰值信噪比(PSNR)明显增大。在时空分布上,中国PM_(2.5)时间分布曲线呈现"U"形,冬季PM_(2.5)浓度明显高于夏季,且日变化曲线呈现"W"形;秋冬季PM_(2.5)浓度的空间分层异质性非常显著,且空间分布呈现"双核分布",重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新疆等地,西藏、广东、云南等地是稳定的空气质量优良区。
刘鹏华姚尧梁昊梁兆堂张亚涛王昊松
关键词:PM2.5大数据卡尔曼滤波
基于多窗口线性回归模型的浙北地区冬季气温估算被引量:5
2017年
气温(Ta)是描述陆地气候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异常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如何高精度地估算气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MODIS数据因其分辨率较低不能提供精细的地表信息,为此,本文以更高分辨率的Landsat8影像为数据源,结合自动气象站的气温数据,耦合经纬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建筑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等多种因子,建立了多窗口线性回归模型(Multi-Window Linear Regression Model,MWLR)。最后以浙江北部为研究区,使用MWLR模型对该地区冬季气温进行了估算,模型预测的RMSE在1.458~1.551℃之间,R^2在0.835~0.842之间,当窗口大小为3×3时取最优精度(RMSE=1.458℃,R^2=0.835),优于一般的空间内插方法。研究结果验证了利用MWLR模型和Landsat8影像进行气温估算的有效性,并提供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在局部地区开展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气温估算的模型。
王越刘小平黎夏姚尧盛艳玲
基于随机森林CA的东莞市多类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被引量:32
2016年
城市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城市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很多学者已经结合元胞自动机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城市扩张进行了相关的模拟研究,但针对复杂的多类土地利用相互变化过程的研究仍然较少。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多类元胞自动机(RFA-CA)模型,并将其用于模拟和预测复杂的多类土地利用变化。该模型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提取元胞自动机的转换规则,并计算了各空间变量的重要性,在东莞市2000-2014年土地利用动态模拟结果中,Kappa系数和整体精度分别为0.73和84.7%。针对每一种土地利用类型,计算了影响东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各空间变量的重要性,结果显示,交通、区位因素对东莞市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文中引入的POIs邻近因素反映了城市空间开发程度的高低,同样对多类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张大川刘小平姚尧张金宝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