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纠倾
  • 6篇建筑
  • 4篇建筑物
  • 3篇顶升
  • 3篇锚杆
  • 2篇信息化施工
  • 2篇旋喷
  • 2篇旋喷桩
  • 2篇压桩
  • 2篇硬土层
  • 2篇水泥
  • 2篇水泥材料
  • 2篇抬升
  • 2篇掏土
  • 2篇钻杆
  • 2篇锚杆静压
  • 2篇锚杆静压桩
  • 2篇静压
  • 2篇静压桩
  • 2篇纠倾加固

机构

  • 10篇泛华建设集团...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中兵勘察设计...

作者

  • 10篇杜涛
  • 5篇崔江余
  • 3篇王鹏
  • 3篇刘培培
  • 2篇高洁
  • 1篇余兰
  • 1篇贺大为

传媒

  • 1篇铁道建筑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锚杆静压桩和掏土组合法在高层建筑纠倾加固中的应用
建筑物纠倾加固技术难度较大,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根据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构造特点、建筑物沉降情况、倾斜原因、荷载大小等进行分析,找到病害原因,同时重视纠倾方法的灵活运用和纠倾方案的优化,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结合某...
杜涛李亚亮
关键词:锚杆静压桩高层建筑纠倾
文献传递
既有建筑物抬升纠倾信息化施工的探索与实践
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倾斜,托梁顶升法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抬升纠倾方法.介绍了建筑物顶升纠倾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施工要点,通过既有建筑物顶升纠倾实例,阐述了有限元计算、施工监测、互联网监控技术等在顶升纠倾中的应用,特别提出了...
杜涛崔江余
关键词:既有建筑物信息化施工
锚杆静压桩和掏土组合法在高层建筑纠倾加固中的应用
建筑物纠倾加固技术难度较大,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根据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构造特点、建筑物沉降情况、倾斜原因、荷载大小等进行分析,找到病害原因,同时重视纠倾方法的灵活运用和纠倾方案的优化,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结合某...
杜涛李亚亮
关键词:高层建筑纠倾加固锚杆静压桩掏土法
既有建筑物抬升纠倾信息化施工的探索与实践
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倾斜,托梁顶升法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抬升纠倾方法。介绍了建筑物顶升纠倾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施工要点,通过既有建筑物顶升纠倾实例,阐述了有限元计算、施工监测、互联网监控技术等在顶升纠倾中的应用,特别提出了...
杜涛崔江余
关键词:纠倾顶升有限元分析
文献传递
一种止水帷幕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止水帷幕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钻机、动力头、钻杆和钻头,钻杆上均匀间隔设有叶片,钻杆有三根,每根钻杆芯部设有浆液胶管和通气胶管,钻杆、浆液胶管和通气胶管三者共轴,浆液胶管和通气胶管沿钻杆长轴方向通长设置,钻...
王鹏刘培培夏书丹高洁田跃昌张科杜涛
文献传递
一种长螺旋三轴高压喷搅装置
一种长螺旋三轴高压喷搅装置,包括钻机、动力头、钻杆和钻头,钻杆上均匀间隔设有叶片,钻杆有三根,每根钻杆芯部设有浆液胶管和通气胶管,钻杆、浆液胶管和通气胶管三者共轴,浆液胶管和通气胶管沿钻杆长轴方向通长设置,钻杆的上部设有...
王鹏刘培培夏书丹高洁田跃昌张科杜涛
文献传递
一桩多锚基坑支护体系
一种一桩多锚基坑支护体系,设置在基坑之内,包括护坡桩、锚杆和腰梁,锚杆通过腰梁与护坡桩连接形成支护体系,相邻的两根护坡桩之间、第一排腰梁上设有至少两根锚杆,所述锚杆为预应力短锚杆,所述锚杆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
王鹏余兰刘培培杜涛贺大为
文献传递
建筑物纠倾施工监测系统的应用
针对建筑物纠倾施工,介绍了施工监测系统的构成,结合建筑物顶升纠倾实例,阐述了多种监测方法的实施要点,特别提出了互联网自动监控系统远程集合处理监测数据,实时反映建筑物纠倾过程中的状态,为管理决策人员进行下一步措施提供可靠的...
杜涛崔江余王军李迁陈泽龙
关键词:顶升纠倾信息化
文献传递
建筑物纠倾施工监测系统的应用
针对建筑物纠倾施工,介绍了施工监测系统的构成,结合建筑物顶升纠倾实例,阐述了多种监测方法的实施要点,特别提出了互联网自动监控系统远程集合处理监测数据,实时反映建筑物纠倾过程中的状态,为管理决策人员进行下一步措施提供可靠的...
杜涛崔江余王军李迁陈泽龙
关键词:建筑物监测系统
富水断层带隧道突水突泥的临界判据被引量:10
2020年
以和顺至邢台铁路天河山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隧道掌子面前方有无断层带2种工况下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最大挤出变形、拱顶沉降、最大渗流速度和掌子面前方塑性区分布与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有断层带时掌子面前方塑性区与断层带塑性区临界贯通时机与掌子面最大挤出变形、拱顶沉降速率及最大渗流速度由稳定到快速增大时机一致,皆在掌子面距断层带4 m(约0.5倍隧道洞径)时。工程设计时可通过数值模拟,将掌子面前方塑性区与断层带塑性区临界贯通时机作为隧道突水突泥临界判据。现场施工时可辅以掌子面处拱顶沉降速率,综合判定隧道突水突泥时机。
陈泽龙崔江余王军杜涛李迁
关键词:铁路隧道突水突泥塑性区拱顶沉降沉降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