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玲
- 作品数:36 被引量:177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一种玉米点播器的点播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点播器的点播结构,包括储料筒、下料管、点播嘴及连杆机构;所述储料筒的外壁上设有套环;所述下料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储料筒,下端连接所述点播嘴;所述点播嘴包括嘴座、固定半嘴及活动半嘴,嘴座螺旋连接在所述下...
- 陈延玲刘树堂
- 文献传递
- 一种播种均匀的玉米播种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播种均匀的玉米播种机,包括前轮,所述前轮的正面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远离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本...
- 陈延玲
- 文献传递
-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 2025年
-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创新型农业人才,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小院产教融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该文立足新农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对青岛农业大学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依托科技小院,建立“政产研学用”的培育模式,坚持“思政教育新载体、思想引领新阵地、文化育人新平台”的育人定位,强化科技小院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功能,打造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优质品牌。
- 宁刚李赟陈延玲
- 基于QUEFTS模型估算中国设施黄瓜养分吸收需求量
- 2025年
- 【目的】黄瓜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量高、施肥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黄瓜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明确养分需求量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黄瓜推荐施肥方法的前提,也是实现精准施肥的基础,对于我国黄瓜可持续生产至关重要。【方法】以“黄瓜”、“黄瓜+产量”、“黄瓜+养分吸收”为关键词,收集汇总了来自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以及本课题在我国黄瓜主产区开展的田间试验。应用QUEFTS模型,预估不同目标产量下黄瓜的最佳养分需求量,并在天津、北京、河北和江苏四省市布置田间试验,验证模型得出的黄瓜养分需求量。【结果】我国黄瓜平均产量可达86.2 t/hm^(2),但样本间产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为2.9~339.5 t/hm^(2)。黄瓜果实氮(N)、磷(P)和钾(K)吸收量平均值分别为175.6、44.1和236.6 kg/hm^(2),变化范围分别为44.8~459.0、16.0~119.6和34.7~554.8 t/hm^(2);地上部N、P和K总吸收量平均分别为260.6、64.7和326.9 kg/hm^(2),变化范围分别为52.0~525.3、11.2~146.4和53.0~632.4 kg/hm^(2)。不同种植区气候、土壤条件、黄瓜品种、灌水量以及养分管理措施等差异,造成产量与养分吸收量变化范围较大。去除养分内在效率上下2.5%的数值,得到最大稀释边界(d)和最大累积边界(a)参数,应用QUEFTS模型模拟不同目标产量下黄瓜的最佳养分需求量,得出每生产1000 kg黄瓜,其地上部养分需求量分别为N 2.25 kg、P 0.48 kg和K 2.84 kg,相应的N、P和K养分内在效率分别为444.9、2074.3和352.1 kg/kg。田间验证试验结果显示,N、P、K养分吸收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一致性,其N、P和K的拟合指数d值分别达到了0.996、0.978和0.997。【结论】应用QUEFTS模型模拟了不同目标产量下黄瓜最佳养分需求量,确定了我国黄瓜产量与养分吸收之间的量化关系,为我国黄瓜推荐施肥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养分需求参数。
- 宋蕾徐新朋潘昭隆陈延玲何萍周卫
- 关键词:黄瓜养分吸收量
- 东北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途径探讨被引量:83
- 2018年
- 减肥增效是提高我国玉米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需求。论文重点以东北玉米为研究对象,从玉米养分需求规律、养分高效品种的节肥潜力、化肥高效施用的4R技术、化肥的有机替代技术等方面论述减肥增效的技术途径。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产量的平均N、P_2O_5、K_2O的需求量范围分别为1.56—1.89、0.60—0.88和1.27—2.30 kg;吐丝后对氮磷的需求量分别占全生育期需求量的20%—30%和20%—40%,对籽粒氮磷的贡献率分别为20%—30%和30%—38%。在目前东北土壤生产力状况下,实现玉米12 000 kg·hm^(-2)的产量水平平均氮肥投入量约为180 kg·hm~(^(-2))。应用不同类型新型肥料的节约氮肥潜力为9—25 kg·hm^(-2),应用磷酸二铵和硫酸铵+过磷酸钙做启动肥可以促进苗期生长。应用高地隙追肥机可以有效延长追肥的适宜期,有利于使"养分供应匹配养分需求"。滴灌施肥技术适宜在风砂质地土壤及干旱频繁发生地区推广,实现增产19%—128%,产量可达12 000—13 000 kg·hm^(-2)。地下滴灌施肥技术增产效果相同,应该大力推广。利用主动冠层传感器Greenseeker,可以在春玉米V5-V8期很好地估测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植株吸氮量,并应用于变量、精准的氮肥推荐。因地制宜地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以节省肥料投入,提升土壤质量。其中秸秆覆盖条耕技术(Strip-till)可以协调传统耕作与免耕的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应该从农民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将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栽培耕作技术模式,建立农民可应用、或在不久的将来可应用的技术规程,实现大面积应用,达到区域性减肥增效的目标。
- 米国华伍大利陈延玲陈延玲夏婷婷冯国忠李前苏效坡高强
- 关键词:滴灌施肥精准施肥秸秆覆盖玉米
-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与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揭示长期施用有机肥及配施氮肥对非石灰性潮土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探索其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以始于_1978年的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田间原位-离子交换树脂法(ISC-IERB)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并对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及其配施氮肥可显著提高非石灰性潮土全氮、矿质氮、净氮矿化量、冬小麦或夏玉米吸氮量和产量,且在同一有机肥(氮肥)水平下,均随氮肥(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M_2N_2)处理的增加幅度最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分别为6 803,_1_1 935 kg/hm_2;长期施肥使夏玉米季土壤氮净矿化量、净氮矿化率明显大于冬小麦季,施肥处理(M_1、M_1N_1、M_1N_2、M_2、M_2N_1、M_2N_2)的增幅分别为7.1%-2.7%,16.2%-76.0%;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当季冬小麦、夏玉米播前土壤全氮、矿质氮含量、氮净矿化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与氮素表观淋失量相关不显著。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氮肥是提高土壤供氮潜力、作物产量的有效手段,作物与季节是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重要因素。
- 南镇武梁斌陈延玲刘树堂刘锦涛
-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土壤氮素氮素矿化作物产量
- 长期定位秸秆还田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通过6年的田间定位比较试验,探究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腐殖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长,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含量逐渐上升,与对照(CK)比较,3种秸秆还田模式土壤腐殖酸平均增幅为3.84%~62.16%,差异较明显。两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CN)土壤腐殖质(HA、FA、HM)含量最高,比对照(CK)平均增加98.16%。一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N)、两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CN)以及有机肥(M)处理都可以提高土壤水溶性物质(WSS)的含量,两季秸秆还田(WC)处理土壤WSS含量稳定在(0.29±0.11)g/kg水平,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WCN)相较于对照(CK)增加89.29%。随着还田年限增加,两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CN)处理HA/FA和PQ值到2014年达到最大,分别为1.08,0.52。说明两季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胡敏酸(HA)、胡敏素(HM)和富里酸(FA)的含量,还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增加腐殖酸含量并使之稳定增长。
- 陈晶培刘树堂辛励陈延玲南镇武刘锦涛袁铭章
- 关键词:秸秆还田有机肥化肥土壤腐殖质
- 长期定位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为了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条件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利用连续进行6年的莱阳潮土区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与IT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各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秸秆和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秸秆还田后土壤真菌优势种群为子囊菌、接合菌和担子菌。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间微生物含量存在差异。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碳含量。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碳含量与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两季秸秆还田处理,与此同时,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提高了当季玉米产量。这说明,秸秆还田施用氮肥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有利于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作物增产。
- 辛励陈延玲刘树堂刘锦涛袁铭章南镇武
- 关键词:ITSRRNA真菌群落秸秆还田
- 一种玉米地打草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地打草机,包括带有动力装置和行走轮的机架、打草旋刀及导草机构;所述打草旋刀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方且由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导草机构包括前压草板及后导草板,所述前压草板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方且位...
- 陈延玲刘树堂
- 文献传递
- 山东省耕层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1年
- 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是衡量土壤中镁丰缺程度和镁肥效应大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采集的山东省107个县(区)914份0~20cm耕层土壤样本分析其交换性镁钙、速效钾含量及pH值的分布特征,评价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及种植体系的交换性镁与交换性钙、速效钾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0~20cm耕层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范围为39~3916mg/kg,平均含量为632mg/kg,空间分布变异较大。基于土壤交换性镁丰缺标准,4%的土壤处于缺乏状态,26%处于适宜状态,70%处于过量状态。鲁中和鲁北交换性镁含量最高,平均为837mg/kg和852mg/kg,鲁东、鲁西和鲁南交换性镁含量相对较低,平均为472~520mg/kg。滨海盐土、褐土和黄垆土交换性镁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775~868mg/kg,其次是潮土和棕壤,平均为609mg/kg和563mg/kg。农田、蔬菜地和裸地的交换性镁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660~700mg/kg,果园最低,平均为488 mg/kg。交换性镁与交换性钙、速效钾及pH值在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及种植体系的相关性表现差异较大。以上结果说明山东省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整体偏高,推测土壤施用镁肥的效果可能较小,可针对具体区域、土壤和作物类型及缺素表现,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适当补充镁肥。
- 唐文慧隋宝森迟瑞萍刘树堂梁斌陈延玲
- 关键词:速效钾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