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光宇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雨量
  • 3篇中尺度
  • 3篇中尺度辐合
  • 3篇中尺度辐合线
  • 3篇面雨量
  • 3篇辐合
  • 3篇辐合线
  • 2篇中尺度分析
  • 2篇水库
  • 2篇水库流域
  • 2篇评分
  • 2篇强对流
  • 2篇流域
  • 2篇流域面雨量
  • 2篇雷暴
  • 2篇TS评分
  • 2篇触发
  • 2篇触发机制
  • 1篇等熵位涡
  • 1篇冬至

机构

  • 12篇杭州市气象局
  • 4篇浙江省气象服...

作者

  • 12篇陈光宇
  • 7篇沈杭锋
  • 4篇朱占云
  • 3篇金成
  • 2篇潘娅英
  • 2篇陈勇明
  • 1篇骆月珍
  • 1篇周娟
  • 1篇勾亚彬
  • 1篇王亚男
  • 1篇沈萍月
  • 1篇徐娟
  • 1篇崔洁
  • 1篇李进

传媒

  • 4篇浙江气象
  • 2篇科技通报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9月13日浙北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GFS 0.5°×0.5°逐6 h的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云卫星资料,对2013年9月13日浙江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受西太副高西北部边缘的暖湿西南气流和东移高空槽的共同影响,引发了浙江北部的强对流天气。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配合下,当低层925 hPa的中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 hPa的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中尺度辐合线附近会产生强对流,这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此次过程中强对流天气与雷达回波中心对应良好,中尺度辐合线基本与对流发生发展相对应,辐合线周边区域是强天气容易发生发展的区域,辐合线先于降水出现,随后在辐合线周边出现了强降水和大风天气。
高天赤沈杭锋陈光宇金成
关键词:强对流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机制中尺度分析
2022年初5次降雪过程分析和预报着眼点
2024年
本文采用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模式数据、NCEP 1°×1°再分析资料、降雪加密观测和常规资料,对2022年初的5次降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5次降雪过程均为雨转雪过程,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平原为雨夹雪或小雪到中雪,山区中到大雪,局部暴雪,数值模式预报的积雪深度与实况相差甚远;大尺度环流形势为500 hPa中低纬南支槽或弱波动配合700 hPa上的暖湿气流和中低层冷空气,造成边界层浅薄的冷垫上温度骤降而在短时间内形成降雪;相较于平原地区,高山区上空温度层结与最大上升运动中心的配置,有利于降雪粒子较长时间维持在有利于枝状雪花的形成区域,且高山区云底云水含量显著偏低、整层温度足够低,故高山区更利于暴雪的形成。
李进陈光宇周娟郝世峰徐娟
关键词:降雪过程暴雪
2016年宁波机场冬至雷暴过程分析
2018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的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数据对2016年12月21日发生在宁波机场上空的一次冬至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由高空槽配合低层低涡及地面倒槽共同发展的结果;前期宁波机场中低层的高水汽通量值为强对流的发生创造了水汽条件;宁波机场上空大气不稳定参数表现为:ΔT_(850-500)达到28℃,K指数为36~37℃,θse值为336 K;强暖平流(900 h Pa:10×10^(-5)K/s,700 h Pa:10×10^(-5)K/s,300 h Pa:20×10^(-5)K/s)为本场雷暴发生提供充足能量;低层900 h Pa以上均为上升运动,有利于水汽和能量向高层输送,形成位势不稳定层结。
陶俞锋陈光宇朱占云
关键词:雷暴温度平流基本反射率
浙江省六大水库流域面雨量模式预报效果检验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OCF(Objective Consensus Forecasting)模式对2014年浙江省梅雨、8月连阴雨、午后雷阵雨和台风降水4种不同降水过程中六大水库流域面雨量进行预报,并采用综合评分法和TS评分法对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OCF模式对2014年浙江地区锋面降水(梅雨、8月连阴雨)预报的综合模糊评分和TS评分均较好,空报率远高于漏报率,从192 h至24 h预报时效的预报效果缓慢调整,各水库之间预报效果差异较小;OCF模式对午后雷阵雨预报的综合模糊评分和TS评分较好,空报率较高的水库流域漏报率也偏高,从192 h至24 h预报时效预报效果不稳定,且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OCF模式对台风降水预报的综合模糊评分和TS评分均偏低,空报率高于漏报率,从192 h至24 h预报时效为显著调好趋势,各水库之间预报效果差异较大。
朱占云陈光宇姜瑜君沈萍月许娈
关键词:TS评分
福建登陆北上台风对杭州影响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全球预测系统(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分析资料,结合统计分析、合成分析、对比分析以及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5个福建登陆北上并严重影响杭州的台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登陆北上影响杭州的5个台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福建登陆北上越过30°N(北上台风),另一类是刚进入浙南就减弱为低压(1010号莫兰蒂台风)。北上台风对杭州造成了大风和暴雨双重影响,而1010号莫兰蒂台风主要带来的是暴雨。(2)在北上台风对杭州产生较大影响时,其合成台风中心位于福建中部地区,东南风低空急流和偏南风低空急流显著,杭州处于台风环流第一象限两支急流的交汇处,利于产生暴雨、大风;而在1010号莫兰蒂台风对杭州产生较大影响时已减弱为热带低压环流,其北部倒槽与西风带冷空气相结合是产生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低压环流与副高之间的偏南风急流也有利于暴雨形成。(3)两类台风虽然部分指数和空间热动力结构相近,但北上台风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更好,而1010号莫兰蒂台风在冷空气切入和斜压性增强作用下,具备更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出现对流性强降水的可能性更大。
沈杭锋崔洁刘敏方桃妮陈光宇
关键词:台风
2015年7月29日浙江一次高层东风波引发的强对流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2015年7月29日发生在浙江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带来了短时暴雨、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利用多种资料对其发生发展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移动快、致灾强的特点,并出现了"高层低压系统,低层副高系统"的配置,结合高、中、低3层形势和所处的季节来看,这是一次与高层东风波系统紧密结合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这次过程的环境背景场非常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不稳定能量有极大储备,上升运动也很强烈,并且出现了有利于雷雨大风的"上干下湿"喇叭口型配置的探空曲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先于东风气流的下传和强对流的发生,中尺度辐合线对对流天气有触发作用,当东风波下传到地面时,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一起触发和加剧了浙江东南部强对流天气。同时,高层东风波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发展、移动,推动和引导了中尺度辐合线、强对流的发展和移动。当高层有东风波时,配合有利的环境物理量场,再结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在这样的形势场,非常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
陈勇明沈杭锋周玲丽金成陈光宇
关键词:强对流物理量诊断中尺度辐合线
浙江高空冷平流背景下雷暴大风特征分析
2023年
从天气形势、环境参数、中小尺度系统以及雷暴结构等方面,本文对浙江省4次高空冷平流背景下不同范围和强度的雷暴大风过程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4次强对流过程发生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温度场,△T_(850-500)在30℃以上,γ_(700-400)大于7.1℃·km^(-1);(2)“2006·06·10”和“2009·06·05”过程,△Td_(700-400)平均值大于15℃、CAPE和DCAPE值1100 J·kg^(-1)以上,产生10级以上大风概率较大,另外2次过程深厚湿对流条件较差;(3)近地层湿度条件不同是多单体风暴组织形式不同的主要原因。“2009·06·05”过程出现弓形回波,“2020·04·12”和“2020·04·27”为分散的多单体风暴,但是多单体风暴中嵌有强风暴单体,具有“中层径向辐合”、“阵风锋”等特征,造成了局地雷暴大风。
樊李苗沈杭锋李琳王芳陈光宇王楠
2019年初浙江罕见连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2023年
利用浙江省2019年2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FY-2G红外云图资料、NCEP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浙江省2019年冬末春初典型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连阴雨期间500 hPa极涡呈偶极型,主体持续收缩在北极附近,浙江位于700 hPa和850 hPa切变南侧稳定的西南气流及温度正距平中,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持续偏强、位置偏北,强度和位置变化超前于降雨;(2)源自孟加拉湾北部至青藏高原、中南半岛到南海的两条水汽通道持续输送水汽至我国华东地区,浙江同时受两条水汽带叠加影响时雨强达到最大,红外卫星云图分析可对水汽输送通道和天气形势作大致判断,提供降雨预报辅助性参考;(3)700 hPa湿Q矢量显著辐合区和850 hPa经向风0 m·s^(-1)等风速线重叠的区域易出现明显降雨,集中降雨时段浙江上空存在很大的低层假相当位温和水汽通量的水平梯度,水汽输送带位于梯度区之上。
陈光宇沈杭锋方陆俊陶然亭樊李苗
关键词:连阴雨水汽输送假相当位温
浙江北部一次短时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GFS 0.5°×0.5°逐6h的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云卫星资料,对2013年6月24日浙江北部一次短时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边缘的暖湿西南气流和850hPa暖切的共同影响,引发了浙江北部的短时大暴雨天气。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配合下,当低层925hPa的中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hPa的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中尺度辐合线附近会产生强对流,这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此次暴雨过程与中尺度辐合线密切相关,中尺度辐合线是由偏东风和东北风辐合而成,该辐合线先于降水存在,而且从地面一直伸展到对流层中层,之后触发了浙北地区的短时大暴雨天气,强降水区域和强回波带落在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区域。
沈杭锋陈光宇金成周玲丽方陆俊
关键词:短时大暴雨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机制
2018年1月杭州市连续雨雪过程中雨雪转换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利用2018年1月下旬杭州及周边地区各气象观测站的逐小时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以及同时期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和双偏振雷达资料,采用等熵位涡分析、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分析了杭州市一次长时间连续雨雪过程的天气成因,并讨论了雨雪转换前后的气象要素特征。天气背景分析表明,200 hPa脊后辐散区和强西风急流提供了强上升运动,500 hPa倒“Ω”阻塞形势和以295 K等熵面高位涡值代表的低层冷空气提供了持续冷源。分析雨雪转换前后的气象要素发现,当700 hPa温度在-1℃以下,850—925 hPa为东北风,冷层温度低于-4℃时,杭州以降雪为主,反之将出现雨雪转换。不同的暖层和冷层厚度是造成27日降水相态不同的原因。温度高于-1℃暖层和温度低于-3.5℃冷层的厚度,可作为雨雪相态的判断指标。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雪转雨时,温度的变化开始于700 hPa高度,并逐渐向下传导,700 hPa温度的变化时间较850—925 hPa的提前约4~6 h,待低层冷层强度明显减弱后由降雪转为降雨。双偏振雷达差分反射率(Z_(DR))、零阶滞后相关系数(CC)和相态识别产品(HCL)分析结果表明,25日、27日两次雪转雨过程中25日层结温度较27日的低,冷层强度也较27日的强,是25日未出现纯雨的原因。通过分析雷达产品可大致分辨层结气温分布特征,并判断降水相态。
陈光宇陈勇明沈杭锋廖振杨勾亚彬朱泽华
关键词:环流形势等熵位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