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赟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手术
  • 3篇网膜
  • 3篇疗效
  • 3篇黄斑
  • 2篇短期疗效
  • 2篇短期疗效观察
  • 2篇药物疗法
  • 2篇视网膜静脉
  • 2篇视网膜静脉闭...
  • 2篇水肿
  • 2篇相干
  • 2篇疗法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近视
  • 2篇黄斑水肿
  • 2篇光学
  • 2篇光学相干
  • 1篇低度
  • 1篇低度近视

机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张赟
  • 4篇沈丽君
  • 3篇陈亦棋
  • 3篇陶继伟
  • 3篇毛剑波
  • 1篇赵士鑫
  • 1篇朱莎
  • 1篇吴素兰
  • 1篇郑斌

传媒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6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通过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RVO黄斑水肿的34例患者34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90±0.68。OCT检查发现,患眼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为(672.27±227.51) μm。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第1次为初始治疗,然后每一个月复查,根据BCVA及OCT检查结果按需进行同样剂量重复治疗。34只眼共注射69次,平均注射次数(2.03±1.03)次。治疗后1周及1、2、3、6个月重复行BCVA、OCT检查,对比观察患眼治疗前后BCVA、CMT变化以及治疗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心脑血管意外及持续性眼压升高、医源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撕裂、眼内炎等全身不良反应和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治疗后6个月BCVA与治疗前BCVA、CMT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前后各时间点BCVA、CMT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1周及1、2、3、6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65±0.61、0.56±0.61、0.46±0.55、0.56±0.71、0.44±0.48。与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比较,治疗后1周患眼平均logMAR BCVA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941,P>0.05);治疗后1、2、3、6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029、47.294、41.338、43.603,P<0.05)。治疗后1周及1、2、3、6个月,患眼平均CMT分别为(285.89±96.69)、(256.65±143.39)、(278.68±156.92)、(290.11±188.17)、(217.15±48.04) μm。 与治疗前平均CMT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患眼平均CM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
毛剑波褚梦琪陈亦棋郑斌张赟沈丽君
关键词:光学相干
特发性黄斑前膜患眼黄斑中心凹形态对手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黄斑中心凹形态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眼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iERM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5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OCT水平径向扫描图像上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距其1mm处的视网膜厚度,根据两者比值对iERM的黄斑中心凹形态进行定量分级。0级:凹陷型;1级:平坦型;2级:隆起型。53只眼中,1级(1级组)28只眼,2级(2级组)25只眼。1、2级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分别为0.40±0.26、0.60±0.27;平均CMT分别为(433.52±133.05)、(571.70±85.40)μm。两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5、-4.512,P〈0.05)。手术后1、3个月重复行BCVA及OCT检查。对比观察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logMARBCVA及CMT变化情况。分析手术前黄斑中心凹形态与手术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手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为0级15只眼,1级21只眼,2级17只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8,P〈0.05)。1级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为0、1、2级各有12、10、6只眼;2级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为0、1、2级各有3、11、11只眼。1、2级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6,P〈0.05)。手术后1、3个月,1(t=-3.226、-5.439)、2级(t=-4.137、-5.919)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级组患眼手术后1、3个月平均logMAR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毛剑波许维馨陈亦棋张赟祝晨婷陶继伟沈丽君
关键词:黄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一种具有辅助耳缘静脉注射结构的兔笼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耳缘静脉注射结构的兔笼,属于兔笼技术领域,包括有耳朵卡板、两个固定侧板和固定底板,固定侧板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两侧上均设置有若干连接卡板一,固定侧板在靠近连接卡板一的位置上设置...
王勃翔章奕颖孙易寒张赟王妍楚张昊栋刘圣群许涛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观察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PSTA)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黄斑水肿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息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记录。利用OCT自带软件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MT)。53只眼中,缺血型RVO黄斑水肿(缺血型组)27只眼,平均logMARBCVA为0.82±0.37,平均CMT为(662.1±216.7)μm;非缺血型RV0黄斑水肿(非缺血型组)26只眼,平均logMARBCVA为0.41±0.23,平均CMT为(548.0±161.9)μm。两组患眼logMARBCVA、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5、2.258,P〈0.05)。所有患眼均行单次PSTA治疗,注射曲安奈德悬浮液0.4ml(含曲安奈德40mg)。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3个月logMARBCVA、CMT与治疗前IogMARBCVA、CMT的异同以及药物、眼部注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个月,缺血型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分别为0.76±0.37、0.79±0.41;非缺血型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分别为0.32±0.25、0.27±0.29。非缺血型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较缺血型组患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2、5.240,P〈0.05)。缺血型组患眼治疗前后平均logMAR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6,P〉0.05);非缺血型组患眼治疗前后平均logMAR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85,P〈0.05)。治疗后1、3个月,缺血型组患眼平均CMT分别为(534.7±223.4)、(470.8±234.7)μm,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27.4±28.3)、(191.4±34.6)μm。非缺血型组患眼平均CMT分别为(426.2±188.8)、(371.3±200.6)μm,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03.1±33.
褚梦琪毛剑波朱莎陈亦棋吴素兰张赟陶继伟赵士鑫沈丽君
中低度近视青年角膜、眼内及全眼球像差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中低度近视青年人群角膜、眼内及总眼球各高阶像差相关性.为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的选择及个性化人工晶体的设计提供依据,并有助于角膜及晶状体疾病的早期诊断. 方法: 使用OPD-SCAN(N...
张赟
关键词:近视眼像差Q值角膜屈光手术
文献传递
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手术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探讨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的发病机制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MTM患者193例(210眼),其中74眼(35.2%)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剥离术。将患者分为三组:中央凹脱离组(FD)、中心凹劈裂(FS)、板层黄斑裂孔(LMH)。根据基线(M0)的中央视网膜厚度(CFT),将FD组分为两个亚组:广泛性FD和局限性FD。观察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CFT、后巩膜葡萄肿高度(PSH)、黄斑前膜(ERM)和ILM脱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后6mo(M6)的BCVA相关因素。结果:M0时,LMH组的ERM发生率更高(r_(s)=0.28,P<0.001),FD组和FS组的ILM脱离发生率更高(r_(s)=-0.25,P<0.001)。玻璃体切除术后,所有眼的CFT和BCVA均明显改善(P<0.001)。与局限性FD相比,广泛性FD组CFT更厚(r_(s)=0.56,P<0.001)、ILM脱离发生率更低(r_(s)=-0.25,P=0.034),鼻侧PSH更高(r_(s)=0.27,P=0.024)。与局限性FD相比,广泛性FD组在M0(P=0.013)和M6(P=0.030)时BCVA更差。M6时BCVA较差的相关因素包括广泛性FD(β=-0.295,P=0.042)和M0时BCVA(β=0.669,P<0.001)。结论:MTM有多种发病机制,其中ILM脱离可能在FD和FS的发展中占主导,ERM可能在LMH的发展中占主导。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离手术可改善MTM患者的功能和解剖疗效。广泛性FD的预后可能较差。
沈迎娇陶继伟陈亦棋张赟张赟华彦婷张一凡毛剑波沈丽君
关键词:发病机制手术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