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 及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 2023年
- 目的探讨老年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和验证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间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训练集(n=105)、验证集(n=75);2组均根据置管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相关性血栓分为发生亚组与未发生亚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构建与验证预测模型。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25.33%;2组在年龄、BMI、导管内径与血管内径比、合并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史、活动量减少、PICC置管维护知识掌握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5.549,95%CI 1.629~18.904)、BMI(OR=4.519,95%CI 1.341~15.227)、导管内径与血管内径比(OR=7.335,95%CI 2.058~26.143)、合并糖尿病(OR=4.077,95%CI 1.511~10.998)、外周动脉粥样硬化(OR=8.404,95%CI 2.347~30.091)、静脉血栓史(OR=6.977,95%CI 1.985~24.526)、活动量减少(OR=4.111,95%CI 1.264~13.370)是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掌握PICC置管维护知识(OR=0.503,95%CI 0.361~0.702)是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栓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校正曲线显示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相关性血栓的AUC分别为0.977和0.956,95%CI为(0.947~1.000)和(0.916~0.998)。结论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相关性血栓发生风险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张鑫张桂红刘建立
- 关键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非住院
- 甲状腺球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作用
- 2016年
- 目的:对甲状腺球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作用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共 56 例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 年7 月至2015 年 7月期间所接收, 均采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诊断检测,对其诊断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在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去除腺体治疗中,应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对区分化型甲状腺癌有一定的帮助.结论:采用甲状腺球蛋白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上有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 张桂红辛丽亚
- 关键词:甲状腺球蛋白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
-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4月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并用Vitek2 Compact系统进行病原学鉴定和测定其耐药性。结果分离出的459例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内科、脑外科和神经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孢菌对β-内酰胺类、和头孢类抗菌药不敏感,而耐药率最低的是庆大霉素(2.7%)阿米卡星(3.4%)和妥布霉素(5.1%)环丙沙星(8.3%)。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袭性操作、加强耐药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及控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 张桂红辛丽亚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细菌感染抗感染药耐药率
- 我院血培养分布特点及阳性污染情况调查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讨论我院血培养分布特点及阳性污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血培养标本18000瓶,将其中阳性血培养标本放置在全自动培养箱中,记录血培养的阳性报警时间,将其中阳性的培养瓶中的细菌接种到血平板(麦康凯平板)中。使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实行药敏实验和常规的鉴定,部分细菌需要使用特殊的药敏板条的比浊法检验。分析得出血培养中细菌的分布情况以及阳性污染的情况。结果:选取的18000例血培养中有3000例为阳性培养瓶,其中血培养的阳性率为16.67%。其中阳性菌株中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9.11%和7.21%。在阳性血平板中出现阳性污染的污染率为7.21%,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中。结论:在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中得到的血培样中阳性的污染率较高,污染血培样的血平板的大都为常见菌,在收集和培养中注意无菌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污染。
- 辛丽亚张桂红
- 关键词: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PCT、β-HCG、CRP水平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降钙素原(PCT)、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并发症分为新生儿并发症组(61例)和无新生儿并发症组(5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PCT、β-HCG、CRP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并发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新生儿并发症组孕妇外周血PCT、β-HCG、CRP水平均高于无新生儿并发症组孕妇[(12.33±2.87)μg/L比(8.69±2.08)μg/L、(4.51±1.13)μg/L比(3.37±0.81)μg/L、(6.11±1.48)mg/L比(4.36±1.02)mg/L](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CRP、β-HCG水平升高是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14,95%CI 1.203~1.904,P<0.001;OR=3.661,95%CI 2.052~6.535,P<0.001;OR=3.174,95%CI 1.555~6.481,P=0.002)。PCT、β-HCG和CRP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r=0.632,P=0.003;r=0.659,P=0.002;r=0.664,P=0.001)。PCT、β-HCG和CRP联合检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β-HCG和CRP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并发症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0.932比0.834、0.829、0.746,P<0.01)。结论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PCT、β-HCG和CRP水平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相关性,且PCT、β-HCG和CRP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
- 焦广云张桂红王希涛朱彦贺
- 关键词:胎膜早破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新生儿并发症
-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从ICU患者身上分离病原菌进行分析;同时在非多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组患者之间进行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98株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97株(48.99%);其中,MDR-Ab35株(36.1%)、MDR-PA17株(17.52%)、ESBLs-Eco16株(16.49%)、ESBLs-Kpn15株(15.46%)、MRSA14株(14.4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留置导尿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高;患者住院时间、留置导尿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 辛丽亚张桂红
- 降钙素原、β-hCG、CRP水平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预测效能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64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其PCT、β-hCG、CRP水平,产妇分娩后留取其胎膜组织和胎盘组织,根据有无组织绒毛膜炎分为宫内非感染组(n=34)和宫内感染组(n=30),比较两组患者PCT、β-hCG、CRP水平,评估宫内感染组患者经治疗分娩1 d后的预后情况。结果宫内感染组患者血清PCT、β-hCG、CRP水平明显高于宫内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β-hCG、CRP三者联合用于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诊断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感染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β-hCG、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患者血清PCT、β-hCG、CRP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预测效能,有利于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
- 焦广云王希涛张桂红朱彦贺
- 关键词:PCTΒ-HCGCRP胎膜早破宫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