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龙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硅藻
  • 1篇新记录种
  • 1篇休眠
  • 1篇休眠孢子
  • 1篇优势种
  • 1篇中国新记录
  • 1篇中国新记录种
  • 1篇沙生
  • 1篇双尾
  • 1篇孢子
  • 1篇孢子形成
  • 1篇磷浓度
  • 1篇近海
  • 1篇记录种
  • 1篇海洋硅藻
  • 1篇浮游
  • 1篇浮游硅藻
  • 1篇
  • 1篇潮间带
  • 1篇春季

机构

  • 3篇教育部
  • 3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篇高亚辉
  • 3篇赵龙
  • 2篇梁君荣
  • 2篇陈长平
  • 2篇孙建东
  • 1篇刘广发
  • 1篇孙琳
  • 1篇李雪松
  • 1篇章军
  • 1篇胡肖
  • 1篇李朗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14年春季东海浮游硅藻数量分布与优势种
孙建东赵龙高亚辉梁君荣陈长平
不同氮、磷浓度对布氏双尾藻休眠孢子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有些海洋硅藻在不良的环境下会形成休眠孢子,这种过程与环境中的氮、磷浓度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氮、磷浓度下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休眠孢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氮浓度在27μmol/L以下时即可形成休眠孢子,且培养基中氮初始浓度越低,休眠孢子出现得越早;单因子变量为磷浓度时,各组均在第3天形成休眠孢子,且培养基中磷浓度变化不大,其中磷浓度较高(50μmol/L)时,培养基中休眠孢子的密度和形成率均明显高于磷浓度较低的培养基(20μmol/L和10μmol/L)。低氮高磷(氮:20μmol/L,磷:50μmol/L)组休眠孢子密度和形成率在四组中最高,说明布氏双尾藻休眠孢子的形成受氮、磷两种因子的共同影响。
李朗高亚辉刘广发梁君荣赵龙胡肖徐华林章军陈长平
关键词:休眠孢子
沙生环境中的3个海洋硅藻中国新记录种
2017年
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我国沿海城市的大型沙滩潮间带进行季节性的沙粒硅藻样品采集与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形态学观察与拍照,对常见沙生环境生活硅藻进行了形态分类学的初步研究,共记录到3种中国新记录海洋硅藻种类,分别是甜蹄状藻(Hippodonta dulcis(Patrick)Potapova)、密福氏藻(Fogedia densa Park,Khim,Koh&Witkowski)和科威特曲壳藻(Achnanthes kuwaitensis Hendey),对它们的分类特征以及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每个种的扫描电镜照片.
赵龙孙建东高亚辉梁君荣孙琳李雪松陈长平
关键词:海洋硅藻近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