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振栋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佛经
  • 3篇竺法护
  • 3篇汉译佛经
  • 2篇汉语
  • 2篇佛典
  • 2篇词汇
  • 1篇对勘
  • 1篇虚化
  • 1篇训诂
  • 1篇训诂学
  • 1篇语辞
  • 1篇语法史
  • 1篇正法
  • 1篇中古
  • 1篇主编
  • 1篇字典
  • 1篇梵汉对勘
  • 1篇梵文
  • 1篇王利器
  • 1篇西门庆

机构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作者

  • 9篇康振栋
  • 1篇吴欣
  • 1篇王健

传媒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语文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吹嘘”词义演变探析
2019年
"吹嘘"一词作为现代汉语常用词与古代汉语中最初产生的词义差距较大。"吹嘘"最早出现在汉代的词义为"吹"与"嘘"两词同义词的连用,为"吹气呼气"之义。经过演变最终在北齐时出现了吹捧自夸之义,在宋代以后开始被广泛使用一直延续至今。
陈曦康振栋
关键词:词义演变
竺法護翻译佛经词彙研究
竺法護是西晉峙期最僳出的佛經翻譯家。他翻挥的佛经量多質優。據文献记载,其所譯佛经占西晋譯經數量的一半還多,這是漢语史和文化史上的寶藏。本输文以竺法護譯《正法苹經》、《生經》、《普曜經》等要籍为主要语料,輔以其他文献资料,...
康振栋
文献传递
《金瓶梅》中的“把拦”和“把揽”
2009年
汉语史上,"把拦"谓把持、控制、占有;但"把揽"另有包揽义。《金瓶梅词话》表示笼络、占有,仅用"把拦";表示包揽则仅用"把揽"。"把拦"的"拦"是通假字,故"把拦"并无阻拦义。《汉语大词典》和《金瓶梅词典》都将"把拦"释为阻拦,又将"把揽"释为把持包揽,均有不妥之处。
康振栋
关键词:《金瓶梅词话》
竺法護翻译佛经词彙研究——以《正法华经》词彙为中心
竺法护是西晋峙期最僳出的佛经翻译家。他翻译的佛经量多质优。据文献记载,其所译佛经占西晋译经数量的一半还多,这是汉语史和文化史上的宝藏。  本论文以竺法护译《正法苹经》、《生经》、《普曜经》等要籍为主要语料,辅以其它文献资...
康振栋
关键词:竺法护翻译策略历史文化训诂学
竺法护翻译佛经的原典是否梵经
2016年
竺法护是西晋高僧,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佛经翻译家。有的学者根据竺法护的传记资料认为,他翻译佛经的原典取自西域,是用西域文字写成的"胡本",而不是梵文经典。通过综合考察竺法护的传记及其所译佛经的序言、后记,并运用梵汉对勘法进行辅助考察,我们推测,竺法护译经有些要籍,其原典很可能是梵文佛经。有些汉译佛经取自西域,但其原典未必是用西域文字写成的。通过中外文献对勘法来确定原典的版本和语言,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康振栋
关键词:竺法护汉译佛经梵汉对勘
汉译佛经中“臭秽”的特殊意义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诠释了“臭秽”一词的意义 ,重点探讨了该词在汉译佛经中的特定含义及其语源 ,纠正了个别辞书释义的错误 ,并结合中土文献补充了辞书漏收的义项。
康振栋
关键词:汉语史汉译佛经
从竺法护译经看汉译佛典的词汇学价值
2017年
中古汉译佛典语言上承上古汉语,下启近代汉语,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竺法护是西晋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所译经典凡百余部。这些经典中的词汇无论在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还是在大型辞书编纂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料价值。
康振栋
关键词:词汇学汉译佛经竺法护
也释“款蹙”被引量:5
2008年
“款蹙”一词,王利器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释义:“款,慢慢的;蹙,紧迫的。款蹙犹言其动作快慢适度。第十六回:‘李瓶儿在堂中秉烛,花冠齐整,素服轻盈,正倚帘栊盼望;见西门庆来,忙移莲步,款蹙湘裙,下阶迎接。”’王贵元、叶桂刚主编的《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群言出版社,1993)也持此说。张鸿魁主编的《金瓶梅字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则把“款蹙”的“蹙”释为“敛,聚拢”。窃以为诸家之说均未妥帖,故不揣愚陋,条陈原委,敬候读者方家赐教。
康振栋吴欣
关键词:主编王利器李瓶儿西门庆语辞字典
古代汉语“可以”的历时演变略考被引量:1
2018年
"可"和"可以"都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词汇,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其语法意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助动词"可以"源于"可(助动)+以(介)"的句法结构。在"可以"的形成过程中,其句法位置、前后成分的语义关系、人类认知心理的重新分析等因素都是"可以"虚化的重要机制。"可以"早在上古时期既已凝固成词,因此探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一定难度。如果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无论对于古代汉语研究,还是对于近现代汉语研究,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康振栋王健
关键词:汉语语法史虚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