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震宇

作品数:8 被引量:93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髓性
  • 2篇髓样
  • 2篇贫血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髓性
  • 1篇蛋白
  • 1篇地中海贫血
  • 1篇毒性
  • 1篇端脑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休克
  • 1篇血常规
  • 1篇血常规检测
  • 1篇血清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浓度

机构

  • 7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浙江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赵震宇
  • 6篇林丽娥
  • 4篇唐瑞梅
  • 2篇杜新
  • 2篇王华
  • 2篇郭健欣
  • 2篇白炎亮
  • 2篇孙慧
  • 2篇朱焕玲
  • 2篇王晓冬
  • 2篇姚红霞
  • 2篇张延清
  • 2篇林海
  • 2篇许娜
  • 2篇黄昭前
  • 2篇陈文婷
  • 2篇庞丽萍
  • 2篇朱永
  • 2篇黄莉
  • 2篇刘春水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常规检测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的临床诊断分析被引量:7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断贫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贫血合并感染患者共80例,将缺铁性贫血20例患者为试验一组,地中海贫血60例患者为试验二组,同期选取医院血常规检测的健康者40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人员相关资料,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一组患者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分别为(3.12±0.58)×1012/L、(69.1±4.2)g/L、(256.3±1.2)g/L,试验验二组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分别为(4.98±1.23)×1012/L、(92.3±3.7)g/L,(342.6±2.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一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试验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常规检测在诊断及鉴别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合并感染时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操作快速、简便,价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王谷云陈文婷黄莉唐瑞梅赵震宇饶诺王述文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测
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致肝损伤影响因素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究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致肝损伤影响因素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伏立康唑治疗的IFI患者135例为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均在治疗原发疾病基础上采用伏立康唑静脉注射进行抗真菌感染治疗,监测血药浓度并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比较各组伏立康唑药物谷浓度(Cmin)、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肝损伤的因素。结果135例IFI患者CYP2C19*1/*1、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和CYP2C19*3/*3基因型占比分别为45.19%、21.48%、12.59%、5.93%、9.63%和5.19%;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将患者分为快代谢型(EM)61例、中等代谢型(IM)46例和慢代谢型(PM)28例共三组;不同代谢类型IFI患者伏立康唑C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EM和IM组,且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用药前合并肝损伤和PM代谢类型为伏立康唑治疗IFI导致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国IFI患者CYP2C19*2和CYP2C19*3突变较为常见,对伏立康唑代谢速度造成明显影响,同时可能导致肝损伤发生风险增加,因此对PM代谢型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监测。
王百乔赵震宇韩敏刘煜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伏立康唑肝毒性血药浓度CYP2C19基因型
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例出现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A组,46例未出现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同期一般感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2 h、入院24 h、入院48 h和入院72 h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将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并分析和预后的临床关系。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观察A组的NT-pro BNP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而观察B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共有9例死亡、21例存活,各时间点死亡组患者NT-pro 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和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其NT-pro BNP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比未发生休克和一般感染患者显著升高,其NT-pro BNP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NT-pro BNP可作为评估预后重要指标。
唐瑞梅林丽娥朱永王华赵震宇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预后
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现状分析:国内多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77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或氟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病例。分析一线TKI选择、目前用药现状、药物转换及原因,接受TKI治疗反应、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6893例接受伊马替尼(4906例,71.2%)、尼洛替尼(1157例,16.8%)、达沙替尼(298例,4.3%)或氟马替尼(532例,7.2%)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CP(6453例,93.6%)和AP(440例,6.4%)患者。所有患者中位随访43(IQR 22~75)个月,共1581例(22.9%)患者由于耐药(1055例,15.3%)、不耐受(248例,3.6%)、为追求更好疗效(168例,2.4%)、经济或其他原因(110例,1.6%)换药。AP患者换药比例显著高于CP患者(44.1%对21.5%,P<0.001),且因耐药而转换治疗的比例也显著更高(75.3%对66.1%,P=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低HGB浓度及ELTS评分中/高危组与CP患者较低的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获得率及较差的结局均相关,高WBC、一线接受第二代TKI治疗与较高的治疗反应获得率相关,初诊时携带Ph+附加染色体异常(ACA)与较差的无进展生存(PFS)相关,而Sokal评分中/高危组仅与较低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主要分子学反应获得率和较差的PFS相关;较低的HGB浓度和较大的脾脏与AP患者较低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获得率相关,一线接受第二代TKI治疗与较高的治疗反应获得率相关,较低的PLT、较高的原始细胞比例和初诊时携带Ph+ACA与较差的无转化生存相关,初诊时携带Ph+ACA与较差的总生存相关。结论目前,绝大多数的初诊CP或AP CML患者可长期获益于TKI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
张小帅刘兵城杜新张龑莉许娜刘晓力黎纬明林海梁蓉陈春燕黄健杨云帆朱焕玲潘崚王晓冬李国辉刘卓刚张延清刘振芳胡建达刘春水李菲杨威孟力韩艳秋林丽娥赵震宇涂传清郑彩凤白炎亮周泽平陈苏宁仇惠英杨莉洁孙秀丽孙慧周励刘泽林王淡瑜郭健欣庞丽萍曾庆曙索晓慧张伟华郑媛君江倩
关键词:多中心
Netrin-1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MM患者的骨髓标本40例作为研究组(MM组),另选同期骨髓象正常的门诊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取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健康对照组的骨髓液,使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抽吸物中分离出单核细胞(MC),培养48 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中Netrin-1的表达情况,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Netrin-1、DCC、UNC5H蛋白表达情况。比较治疗无效与治疗有效组Netrin-1表达水平,分析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Netrin-1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缺失蛋白(DCC)、UNC5同源蛋白(UNC5H)蛋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MC相比,MM组患者MC免疫细胞染色显示Netrin-1表达增加。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M组患者MC中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MM患者相比,治疗有效组MM患者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中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免疫分型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ISS分期、D-S分期等显著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MM组患者DCC、UNC5H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etrin-1与DCC呈显著负相关(r=-0.4058,P=0.0094),而与UNC5H无显著相关性(r=0.0055,P=0.0893)。结论Netrin-1的表达与M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肿瘤生物治疗中潜在的治疗靶点。
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王谷云陈文婷黄莉唐瑞梅赵震宇饶若王述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NETRIN-1
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有效性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结局以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国内76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氟马替尼或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病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减少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选择偏倚,比较两种TKI的治疗反应及结局。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833例接受伊马替尼(4380例)和氟马替尼(453例)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54(IQR:31~85)个月,7年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MR4)和分子学反应4.5(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2%、88.4%、78.3%和63.0%。7年无治疗失败生存(F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1.8%、93.0%和96.9%。氟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18(IQR:13~25)个月,2年CCyR、MMR、MR4和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4%、86.5%、58.4%和46.6%。2年FFS率、PFS率和OS率分别为80.1%、95.0%和99.5%。PSM分析显示,氟马替尼治疗组患者CCyR、MMR、MR4和MR4.5累积获得率及FFS率均显著高于伊马替尼治疗组患者(P值均<0.001),但两组患者PFS率(P=0.230)和OS率(P=0.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Ⅲ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氟马替尼对伊马替尼:10.6%对8.0%)。结论氟马替尼治疗初发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获得率及FFS率均高于伊马替尼,且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张小帅刘兵城杜新张龑莉许娜刘晓力黎纬明林海梁蓉陈春燕黄健杨云帆朱焕玲潘崚王晓冬李国辉刘卓刚张延清刘振芳胡建达刘春水李菲杨威孟力韩艳秋林丽娥赵震宇涂传清郑彩凤白炎亮周泽平陈苏宁仇惠英杨莉洁孙秀丽孙慧周励刘泽林王淡瑜郭健欣庞丽萍曾庆曙索晓慧张伟华郑媛君江倩
关键词:伊马替尼
C-反应蛋白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测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测中的意义,为该类患者临床诊断和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5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液、尿液、痰液等进行培养,检测病原菌分布,同时对患者血清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感染不同病原菌患者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 52例患者中,共检出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97%,以大肠埃希菌(20.51%)、铜绿假单胞菌(15.38%)和鲍氏不动杆菌(14.10%)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8.2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1.54%)为主,真菌占12.8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7.69%)为主;革兰阳性菌感染14例,革兰阴性菌感染28例,真菌感染6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4例,且治疗前、后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最为常见,且血清CRP水平在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在感染鉴别诊断和抗感染疗效评估中具有显著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唐瑞梅林丽娥朱永王华赵震宇
关键词:C-反应蛋白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