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彦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突变体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定位
  • 1篇叶枯病
  • 1篇螯合
  • 1篇显性
  • 1篇绿叶
  • 1篇抗性
  • 1篇枯病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氧
  • 1篇光合作用
  • 1篇白叶枯
  • 1篇白叶枯病
  • 1篇白叶枯病抗性
  • 1篇病抗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施勇烽
  • 2篇吴建利
  • 2篇郭丹
  • 2篇贺彦
  • 1篇黄奇娜
  • 1篇徐霞
  • 1篇王惠梅
  • 1篇张晓波
  • 1篇吕向光
  • 1篇郭梁

传媒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水稻淡绿叶突变体HM13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3
2016年
EMS诱导籼稻品种IR64获得淡绿叶突变体HM133。与野生型IR64相比,HM133播种后的第6周和第15周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抽穗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气孔导度则明显上升;此外,突变体株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农艺性状也较野生型显著下降。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表明,分蘖期HM133类囊体基粒片层形状不规则,堆叠凌乱、排列疏松。遗传分析表明HM133淡绿叶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RM143和RM3684之间。该区间内包含编码镁螯合酶D亚基的基因OsCHLD。序列分析表明HM133中该基因第10外显子上有一个从G突变为A的单碱基变异,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成谷氨酸,推测OsCHLD基因即为控制HM133淡绿叶表型的候选基因。
施勇烽贺彦郭丹吕向光黄奇娜吴建利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光合作用
一个水稻显性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EMS(ethane methyl sulfonat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显性斑点叶突变体HM113。在大田环境下,突变体褐色斑点在播种后3周的叶片上产生,始穗期扩散至叶鞘。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HM113的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显著下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突变体CAT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OD活性显著上升。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突变体叶片中积累了大量活性氧,且斑点处细胞坏死。白叶枯病菌接种结果显示,HM113是一个广谱抗性增强的突变体。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HM113中防卫反应基因AOS2、PAL4、PR10和PR1b等的表达大幅上调。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褐斑性状受单显性基因(SplHM113)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法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长臂RM21605和RM418之间,物理距离约为308 kb。本研究为褐斑基因Spl^(HM113)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郭丹施勇烽王惠梅张晓波宋莉欣徐霞贺彦郭梁吴建利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活性氧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