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莹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胆宁片
  • 4篇脂肪
  • 4篇脂肪肝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4篇酒精性脂肪肝
  • 4篇非酒精性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鼠肝
  • 2篇琥珀
  • 2篇琥珀酸
  • 2篇琥珀酸脱氢酶
  • 2篇肝脏
  • 2篇大鼠肝
  • 2篇大鼠肝脏
  • 1篇饮食诱导
  • 1篇高脂
  • 1篇高脂饮食
  • 1篇高脂饮食诱导

机构

  • 4篇武汉市汉口医...

作者

  • 4篇江娜
  • 4篇王湘宁
  • 4篇张金华
  • 4篇刘志平
  • 4篇徐莹
  • 2篇周海波
  • 1篇周胜兰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
2016年
背景:胆宁片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目的:观察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琥珀酸脱氢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分4组治疗,分别给予胆宁片、多烯磷脂酰胆碱、绞股蓝总甙片、生理盐水治疗;以正常大鼠为对照,检测肝功能指标及肝脏琥珀酸脱氢酶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琥珀酸脱氢酶含量下降(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胆宁片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P均〈0.05)。表明胆宁片可以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琥珀酸脱氨酶含量。
张金华王湘宁江娜刘志平徐莹
关键词:胆宁片非酒精性脂肪肝琥珀酸脱氢酶
胆宁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D、MDA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胆宁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D、MDA的影响。方法:SD大鼠53只,首先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43只。通过高脂饮食诱导的方式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第2周起每隔1周随机处死模型组中1只大鼠观察造模情况,于4周后确定造模成功,处死正常组10只,剩余40只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胆宁片组、绞股蓝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各组分别予以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治疗。连续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生化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色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胆宁片组能有效改善大鼠肝脏病理学状态(P<0.05);与模型组比较,胆宁片组大鼠血清中的血脂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P<0.05);胆宁片组肝组织MDA含量下降(P<0.01)、SOD含量升高(P<0.01),其中在升高SOD方面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及绞股蓝组(P<0.01)。结论:胆宁片对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江娜张金华王湘宁刘志平徐莹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胆宁片SODMDA
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琥珀酸脱氢酶(SDH)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式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胆宁片、多烯磷脂酰胆碱、绞股蓝总甙片进行治疗,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形体学的变化,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的动态变化,应用分光光度计法观察大鼠肝脏SDH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体积及重量均增大,病理切片见细胞质内存在大小不一脂肪空泡,细胞核受到不同程度挤压,部分细胞出现坏死,TG、TC均明显升高,HDL-C下降,SDH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胆宁片能显著减轻肝脏脂肪变性(P<0.05),SHD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胆宁片可以提高NAFLD大鼠肝脏SDH含量,从而达到治疗NAFLD的作用。
张金华王湘宁江娜冯岳湘刘志平徐莹周海波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胆宁片琥珀酸脱氢酶
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胆宁片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53只,首先随机分为2组,正常饲料组10只、高脂肪饲料组43只.通过高脂饲料喂养的方式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4 wk造模结束后,处死10只正常饲料组和3只高脂饲料组大鼠,观察模型复制情况.确定模型复制成功后,将剩余高脂肪饲料组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胆宁片组、绞股蓝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胆宁片及各组对应的药物.连续给药4 wk后处死各组大鼠,HE染色法观察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ELISA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 factor a,TNF-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的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血脂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各治疗组肝组织TNF-a、TGF-β1含量下降(P<0.01)、S D H含量升高(P<0.0 1).胆宁片在降低TNF-a、TGF-β1含量、提高SDH方面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优于绞股蓝组(P<0.05).结论: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有治疗作用.
张金华王湘宁江娜周胜兰冯岳湘刘志平徐莹周海波
关键词:胆宁片非酒精性脂肪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