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蔓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二甲基甲酰胺
  • 6篇肝脏
  • 4篇鼠肝
  • 3篇急性
  • 3篇肝损伤
  • 3篇肝脏损伤
  • 3篇CYP2E1
  • 3篇大鼠肝
  • 3篇大鼠肝脏
  • 2篇代谢
  • 2篇毒性
  • 2篇亚急性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介导
  • 2篇菌群
  • 2篇基准剂量法
  • 2篇风险评估
  • 2篇肠道
  • 2篇肠道菌

机构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太仓市疾病预...
  • 2篇北京汇智泰康...

作者

  • 15篇赵文锦
  • 15篇张蔓
  • 14篇吴智君
  • 14篇郑敏
  • 14篇程娟
  • 9篇管明月
  • 9篇王磊
  • 2篇徐波
  • 1篇江海
  • 1篇朱钰玲
  • 1篇李斌
  • 1篇鱼涛
  • 1篇任福琳
  • 1篇杜庆成
  • 1篇孟涛
  • 1篇周振清
  • 1篇江海
  • 1篇沈美丽

传媒

  • 6篇毒理学杂志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2017环境...

年份

  • 6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oxp3基因在T细胞介导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免疫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急性CO染毒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Foxp3基因在急性CO中毒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CO染毒组(设立染毒后第3、7、14和21天组)。采用急性静式吸入染毒方法,CO浓度为2 000及3 000 ppm。分别于CO染毒后3、7、14和21 d处死动物,组织病理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中枢神经元及有髓神经纤维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D4膜分子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变化;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Foxp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O吸入染毒后大鼠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陆续出现兴奋躁动直至昏迷,口鼻黏膜樱桃红色。染毒各组大鼠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脑皮质及海马区神经元变性坏死、海马椎体细胞疏松化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等,以14 d病变最为严重。砂罗铬花青染色见大脑白质神经纤维髓鞘肿胀变性,部分髓鞘脱失。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发现急性CO染毒各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的CD4膜蛋白阳性表达量明显升高。染毒后7和14 d,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伴随T-reg细胞百分比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染毒各组外周血Foxp3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明显,以第7天下调最为显著(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0.399,P=0.011)。结论急性CO中毒外周血Foxp3基因mRNA表达下调,T-reg细胞数量减少。Foxp3基因转录抑制可能加重T淋巴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免疫炎症反应,与急性CO中毒神经免疫损伤有关。
郑敏鱼涛杜庆成吴智君张蔓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急性CO中毒免疫损伤T细胞FOXP3基因
高剂量二甲基甲酰胺致大鼠肝毒性和代谢的延迟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通过高剂量二甲基甲酰胺(DMF)染毒大鼠,比较延迟观察期前后DMF相关肝毒性指标及DMF血液代谢产物水平,探讨高剂量DMF致大鼠肝毒性及代谢的延迟作用.方法 将1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dDMF+2d延迟组、3dDMF组、3dDMF+3d延迟组和对照组4组.1dDMF+2d延迟组单次1d灌胃,延迟观察2d,第4天处死;3dDMF组连续3d灌胃,第4天处死;3dDMF+3d延迟组连续3 d灌胃,延迟观察3 d,第7天处死;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3 d,第7天处死.每组3只,灌胃剂量为每天1000 mg/kg体重.对各组大鼠进行日常观察及体重记录,测定血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等;记录肝和肾的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肝和肾的病理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红蛋白加合物(NMHb)浓度.结果 各组大鼠实验第1~3天未见明显中毒体征和体重变化;第4~6天(延迟观察期内),3 d DMF+3 d延迟组所有大鼠体型瘦弱,四肢无力,且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7,P〈0.05).与对照组比较,3 d DMF组大鼠AST和LD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3 d DMF+3 d延迟组大鼠肝脏器系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 DMF组和3 d DMF+3 d延迟组大鼠各有1例和3例肉眼可见肝脏病变.病理结果显示,1 d DMF+2 d延迟组、3 d DMF组和3 d DMF+3 d延迟组主要病理变化分别为肝细胞点状坏死、肝细胞局灶性坏死和肝细胞大片坏死.对照组大鼠未检出NMHb,与3 d DMF组比较,3 d DMF+3 d延迟组NMHb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46,P〈0.05).结论 高剂量DMF染毒可能导致大鼠的肝毒性和代谢的延迟作用.
吴智君管明月郑敏张蔓赵文锦邵立军翟永朝朱钰玲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血红蛋白加合物肝脏
内质网应激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亚急性染毒致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5只。DMF灌胃剂量分别为150 mg/kg·bw(低)、450 mg/kg·bw(中)、1 350 mg/kg·bw(高),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 d,1次/d。末次染毒结束后,次日解剖。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GRP94、GRP78及DMF代谢酶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 DMF各染毒组小鼠体重增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染毒剂量增加,抑制程度加重。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ALT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ALT水平较中剂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F染毒组AST水平也表现出升高,但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学检测显示,低剂量组小鼠肝小叶汇管区周围可见细胞水肿,细胞质疏松浅染,出现空泡;中剂量组出现大面积细胞水样变性,细胞肿胀,细胞核皱缩,肝窦扩张;高剂量组中央静脉周围出现大量细胞嗜酸性变,胞浆浓缩,细胞核固缩,出现嗜酸小体;对照组小鼠未见异常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组的GRP94、CYP2E1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RP94的表达水平随染毒剂量的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组GRP7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F亚急性染毒可导致小鼠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有关。
王磊郑敏张蔓吴智君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亚急性内质网应激CYP2E1肝损伤
二甲基甲酰胺暴露对大鼠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动态影响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DMF)染毒28天可导致大鼠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改变,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DMF导致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改变的动态过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DMF染毒组(6个时间点,每...
张蔓郑敏吴智君王磊管明月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肝脏损伤肠道菌群
丙烯酰胺对雌性Wistar大鼠学习记忆和长时程增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重复sc给予丙烯酰胺(AM)28 d后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单次sc给予AM后对大鼠海马高频刺激后群峰电位(PS)幅度改变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分别sc给予AM 10,20和40 mg·kg-1(给药当天计为第1天),连续给予28 d。每周记录1次体质量。于第22~第27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AM对大鼠空间定位能力的影响;分别于第29和第30天进行跳台实验,观察5 min内大鼠跳下平台的次数以及首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取AM 40 mg·kg-1组大鼠海马组织,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A及2B与Ⅱ型钙调蛋白激酶(Ca MKⅡ)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另取Wistar雌性大鼠,单次sc给予AM 40 mg·kg-1,进行长时程增强(LTP)实验,观察高频刺激后PS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予AM后,大鼠体质量增长减缓(P<0.01)。AM 20及40 mg·kg-1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显著延长,但是对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无显著影响。与实验首日(第29天)相比,经过电击强化学习记忆,正常对照组大鼠为躲避电击,次日(第30天)5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显著减少(P<0.01),且首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AM 10,20和40 mg·kg-1组5 min内的错误次数以及首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无显著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 40 mg·kg-1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2A及NR2B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且Ca MKⅡ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LTP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次sc给予AM 40 mg·kg-1显著降低Wistar雌性大鼠海马的PS幅度(P<0.01),损伤了大鼠海马部位的突触可塑性。结论 AM可能通过改变谷氨酸的含量,增加NR的表达与活性,导致钙超载,引发神经细胞死亡,从而使LTP的PS幅度下降,影响海马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最终影响中枢的学习记忆功能。
张蔓孟涛赵文锦李斌
关键词:丙烯酰胺跳台实验MORRIS水迷宫长时程增强
CYP2E1介导氧化应激反应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小鼠肝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细胞色素单加氧酶P450 2E1(CYP2E1)在高剂量DMF致肝脏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DMF染毒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DMF剂量为1500 mg/kg·bw,单次经口灌胃染毒。试验前后称量体重并观察动物的一般毒性反应,分别于染毒后8、12、24、48和72 h处死,取血并解剖肝,进行生化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Cyp2e1基因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MF染毒后24 h,雌性小鼠肝重量和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雄性小鼠体重下降明显,脏器系数呈现波动性改变。雌性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于染毒后24 h快速上升,72 h达到峰值;雄性小鼠于48 h急剧升至高峰,与对照及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雌、雄性小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峰值分别出现在48和72 h,较对照组和其他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DMF染毒各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凝固性坏死灶以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以雄性小鼠肝损伤更为持久和严重。DMF染毒后肝MDA含量一过性升高;24~72 h SOD酶活性明显减弱,雄性小鼠GSH消耗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雄性小鼠肝Cyp2e1 mRNA表达在DMF染毒后8 h明显上调,随后24~72 h基因表达水平快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性小鼠该基因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发现DMF染毒后雌、雄小鼠肝CYP2E1蛋白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结论高剂量DMF通过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诱发C57BL/6小鼠肝急性毒性反应,雄性病变更
郑敏王磊管明月吴智君张蔓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急性肝损伤氧化应激CYP2E1
生殖和发育毒性筛选试验中基准剂量法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BMD)法对生殖和发育毒性筛选试验的常规数据和生殖数据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非致癌危险度评价无明显有害作用剂量(NOAEL)法进行比较。方法将120只SPF级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染毒组,雌性大鼠染毒剂量为0、12.5、50和200 mg/kg BW,雄性大鼠染毒剂量为0、10、40和150 mg/kg,每天1次经口灌胃给予一种腈类化合物,染毒周期54天。记录各组大鼠体重、摄食量、中毒体征,仔鼠数量、窝重、性别、死产、活胎和外观畸形,孕鼠着床数和黄体数,计算生殖器官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关键临界毒性效应的剂量作为NOAEL的参考剂量。利用EPA开发的BMDS 2.6软件分析所有符合条件的毒性效应数据,选择敏感性最高的毒效应指标,取其最佳BMD的95%CI下限(BMDL)作为风险评估基准参考剂量。结果高剂量组染毒后第1、2、5及6周,雌鼠每日平均摄食量[(16.39±0.75)、(16.57±0.24)、(43.65±1.94)和(31.18±6.93)g]与对照组[(20.79±0.11)、(18.30±0.87)、(46.20±1.90)和(43.57±10.67)g]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高剂量组20天孕鼠体重[(353.67±29.73)g]较对照组[(389.83±29.46)g]明显降低(P<0.01),仔鼠0天和4天窝重[(64.97±37.75)和(108.66±62.67)g]较对照组[(94.39±23.00)和(156.37±29.06)g]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母鼠的着床损失率分别为15.2%、19.6%和47.0%,与对照组(5.7%)比较明显升高,中、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AEL方法判断试验关键效应为母鼠着床损失,NOAEL水平设为12.5 mg/kg BW。BMD软件筛选生殖数据敏感性最高的毒效应为母鼠着床损失,17.8 mg/kg BW为最佳BMDL值。结论该生殖和发育毒性筛选试验中,采用BMD方法得到BMDL参考剂量为17.8 mg/kg BW。
郑敏赵文锦程娟沈美丽张蔓吴智君
二甲基甲酰胺对HL7702肝细胞毒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对HL7702肝细胞的细胞活力、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DMF引起肝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HL7702肝细胞给予50、100、150、200和250 mmol/L DMF处理,于24 h后检测其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根据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设置对照组及DMF染毒组(200 m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DMF对HL7702细胞凋亡以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DMF剂量依赖性地降低HL7702细胞的存活率,其中150、200和250 mmol/L DMF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DMF染毒浓度增加,释放至细胞外的LDH的含量增加,与DMF浓度呈正相关。200 mmol/L DMF染毒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MF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DMF引起HL7702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与DMF导致细胞凋亡有关。
张蔓管明月吴智君郑敏赵文锦王磊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细胞毒性线粒体膜电位
二甲基甲酰胺暴露对大鼠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动态影响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DMF)染毒28天可导致大鼠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改变,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DMF导致肝脏损伤及肠道菌群改变的动态过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DMF染毒组(6个时间点,每...
张蔓郑敏吴智君王磊管明月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肝脏损伤肠道菌群
文献传递
3种风险评估模型在甲苯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利用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模型指数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南方某地区29家企业职工因甲苯接触引发职业健康危害的风险,并评估3种模型的优缺点、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以南方某地区甲苯使用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别利用上述3种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结果新加坡半定量评估模型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结果表明,全部29家企业的风险评级均为低风险或一般风险,风险评级为无危害或轻度危害。由于美国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仅分为高、低风险,因此,某印花工厂的2间印刷车间及全自动印刷机室,以及某电子材料工厂的2条涂台产品线为高风险,其余为低风险。结论联合使用多种评估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并准确的评估甲苯引发的职业健康风险。
张蔓周振清任福琳江海徐波徐曹丹王磊管明月吴智君郑敏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风险评估甲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