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星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阿替洛尔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阿替洛尔乳膏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阿替洛尔乳膏,按质量分计包括阿替洛尔1.0‑5.0份、硬脂酸5.0‑10、十八醇3.0‑7...
- 刘潜刘海金徐仙赟刘海黄海金陶超彭威叶晓星马靓雯
- 文献传递
- 肥大细胞在婴幼儿型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
- 2018年
- 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的良性肿瘤,其形成可能是由于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和内皮细胞的转化异常,从而致使内皮细胞的异常增生。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期IH肿瘤微环境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功能、表面受体及其分泌的生物活性介质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本文通过阐述MC的基本生物学功能、MC及其分泌的生物活性介质在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后续IH的研究提供参考。
- 张建东叶晓星叶晓星刘潜
- 关键词:肥大细胞肿瘤微环境血管生成
- 血管球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女性6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48岁,5例发生于四肢末端,2例位于胃壁,病程3个月到10余年不等。镜下表现为肿瘤组织中大量薄壁血管,血管周围围绕呈实性、结节状、巢团状或血管外皮瘤样分布的瘤细胞。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透亮或红染,核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可见玻璃样变。免疫组化示瘤细胞SMA、Vimentin阳性,Ki-67阳性增殖指数<5%。7例术后3~27个月回访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血管球瘤是一种较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易误诊,确诊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局部手术完整切除肿物能有效治疗。
- 张建东叶晓星肖海刘潜
- 关键词:血管球瘤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
- 小儿口唇部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儿口唇部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小儿口唇部血管瘤进行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口唇部血管瘤包括3例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9例非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1例丛状血管瘤,1例化脓性肉芽肿。婴幼儿血管瘤CD31(+)、CD34(+)、SMA(+)、GLUT1(+);丛状血管瘤CD31(+)、CD34(+)、SMA(+)、GLUT1(-);化脓性肉芽肿CD31(+)、CD34(+)、SMA(+)、GLUT1(-);3例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Ki 67增殖指数为30%~50%。结论婴幼儿血管瘤、丛状血管瘤和化脓性肉芽肿均可发生在小儿口唇部,不同类型的口唇部血管瘤临床病理特点不同。
- 叶晓星肖海陶超彭威温霆宇何晓东刘潜
- 关键词:血管瘤口唇部临床病理
- 左肺海绵状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肺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例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17岁,因左侧胸痛、胸闷1月余,加重3天就诊。CT扫描示:左上肺见结节状密度影,大小约2.3 cm×2.2 cm。全麻下行胸腔镜下左侧气胸修补术+左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细胞CD34、CD31阳性,D2-40、TTF-1阴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肺血管畸形,并非真性肿瘤,确诊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肺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患者预后良好。
- 肖海叶晓星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脉管畸形文献复习
- Col—Ⅳ、LN、FN和MMP-9在不同时期婴幼儿型血管瘤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中细胞外基质结构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基质结构蛋白和MMP-9在IH中潜在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标本,经HE染色和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确诊为I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xVision法检测各标本中Ⅳ型胶原(Col-Ⅳ)、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和MMP-9的表达情况,通过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组织中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光密度(IOD)。按患儿年龄将标本分为年龄〈3个月龄组,≥3~6个月组,≥6~9个月组,≥9~12个月组和≥12个月龄组5组。比较不同年龄组IH中基质结构蛋白和MMP-9表达的差异。结果按标准纳入的IH共34例,其中月龄〈3个月8例,≥3~6个月7例,≥6~9个月6例,≥9~12个月8例,≥12个月5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ol-Ⅳ、LN、FN和MMP-9在各年龄组中表达强度不同,比较IOD值显示IH组织中CobⅣ在≥12个月龄组(84.90±12.48)的表达较其他各年龄组高,且与〈3个月龄组(55.10±16.06)、≥3~6个月组(56.96±22.66)、≥6~9个月组(51.60±20.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在≥9~12个月组(80.04±29.36)IH中表达最高,分别与〈3个月龄组(38.02±9.88)、≥3~6个月组(68.62±16.19)、≥6~9个月组(60.67±10.72)、月龄≥12个月组(45.96±5.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N在≥6~9个月组(62.86±15.41)IH中表达最高,分别与〈3个月龄组(32.36±19.79)、≥3~6个月组(43.04±19.78)、≥9~12个月组(36.25±11.19)、月龄≥12个月组(27.57±13.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MMP-9在〈3个月龄组(73.23±18.19)IH组织中表达最高,
- 肖海叶晓星徐仙赟陈佩颖彭威刘潜张文显
- 关键词:血管瘤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
- 1例肠系膜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7年
- 肠系膜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F)临床上较为罕见,为提高对DF的认识,现报道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DF,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反复腹胀2个月入院。在当地医院行下腹部CT检查提示:左下腹部包块,考虑为畸胎瘤可能。
- 肖海叶晓星卢绍辉
- 关键词:畸胎瘤免疫表型ENVISION神经纤维瘤
- MMP2、MMP9和VEGF在婴幼儿型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造成患儿局部组织结构破坏,引起皮肤破溃出血,引发畸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生命。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证实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等在婴幼儿型血管瘤增生、消退的机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探讨肿瘤微环境在婴幼儿型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MMP-2、MMP-9和VEGF在婴幼儿型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叶晓星肖海刘潜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