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博
-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2015~2016年辽宁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2015~2016年从辽宁省7个主要水稻产区沈阳、大连、丹东、营口、盘锦、抚顺和铁岭采集、分离、鉴定稻瘟病菌155个菌株,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结果表明:155个菌株划分为6群44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A和ZB群,为2年间辽宁省主要的致病种群。种群ZF虽然致病力较弱,但2年间小种所占比例仅次于ZA群和ZB群且有上升趋势。其余3个种群ZC、ZD和ZE所占比重较小且保持稳定。ZG群小种2年间均未检测到。各地的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复杂程度不尽相同。抚顺和丹东地区种群分布较为复杂,均为ZA、ZB、ZC、ZD、ZE和ZF 6个种群;大连地区种群分布为ZA、ZB、ZC、ZD和ZF 5群;盘锦地区种群分布为ZA、ZB、ZD和ZF 4群;辽宁北部地区铁岭种群分布为ZA、ZB、ZD和ZF 4群;辽宁省中部地区沈阳种群分布为ZA、ZB、ZE和ZF 4群。营口地区种群数最少为3群,种群分布为ZA、ZB和ZF。总体上,2015~2016年辽宁省致病力较强的籼稻致病型(ZA^ZD)与致病力较弱的粳稻致病型(ZE^ZH)的相对比例约为4∶1,辽宁省主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主要以致病力较强的ZA和ZB两群为主,2个种群的频率分别为39.35%和27.74%,合计为67.09%,且近年间种群频率较为稳定;2016年ZF群有所上升,稻瘟病种群频率有向着粳稻致病型小种和致病群复杂化的变化趋势。稻瘟病生理小种在辽宁省主要稻区的分布情况复杂,这可能是由于气候条件差异导致种群协同进化造成的。因此为控制稻瘟病菌的大发生,应注重选择多抗病材料品种进行布局以及抗病品种合理轮换,避免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造成危害。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全省各地的稻瘟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 李思博魏松红王海宁罗文芳张优刘志恒
- 关键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种群动态
- 稻瘟病菌对戊唑醇敏感性分析及抗药性突变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 在我国北方稻区,稻瘟病的发生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由于一些地区常年应用单一药剂,已导致对某些药剂出现个别抗药性的菌株,开发、筛选出用于防控稻瘟病的新药剂,对于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
- 王海宁魏松红张优李思博罗文芳刘志恒
- 关键词:稻瘟病菌戊唑醇敏感性生物学特性
- 稻瘟病菌对氯啶菌酯敏感性及抗药性突变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全世界各个稻区都有发生,开发、筛选出用于防控稻瘟病的新药剂,对于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离自辽宁省8个水稻产区109株稻瘟病菌(Magnapor...
- 王海宁魏松红张优李思博罗文芳刘志恒
- 关键词:稻瘟病菌氯啶菌酯敏感性生物学特性
- 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的筛选
-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病害,也是我国水稻生产上三大病害之一。由于水稻种质资源中缺乏高抗纹枯病的品种,所以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化学药剂防治。化学农药污染环境、不易降...
- 罗文芳魏松红刘志恒李帅陈筱萌李思博张优王海宁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
- 文献传递
- 辽宁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型鉴定被引量:2
- 2020年
- 通过对辽宁省水稻品种和材料抗稻瘟病基因型鉴定,为稻瘟病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研究185份辽宁省水稻生产品种和试验材料中9种抗病基因Pi5、Pi36、Pi37、Pib、Pid2、Pid3、Pik、Pikh和Pita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185份供试水稻材料中,携带抗病基因Pita的占总数的99.46%,为分布频率最高的抗病基因类型;携带抗病基因Pik的占总数的33.51%,为分布频率最低的抗病基因类型;余者7个基因Pi5、Pi36、Pi37、Pib、Pid2、Pid3和Pikh的分布频率各不相同。对供试水稻材料携带基因与抗病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仅携带基因Pita时,抗病比率为75%;同时携带2种基因Pib和Pid3、Pid3和Pita或Pikh和Pita时,抗病比率均为100.00%;同时携带3种基因Pid3、Pikh和Pita时,抗病比率均为100.00%;同时携带4~9种抗病基因时,抗病比率范围为0.00%~100.00%;供试水稻材料中有23份同时携带Pi36、Pi37、Pib、Pid2、Pid3、Pik、Pikh和Pita,抗病比率均为100%,说明Pi36、Pi37、Pib、Pid2、Pid3、Pik、Pikh和Pita基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提高了水稻材料的抗病性。
- 谷思涵李思博魏松红刘伟
- 关键词: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抗性鉴定
- 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水稻抗病育种和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2015年采自东北地区水稻主产区的132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和SRAP分析,其中112株为多核菌株(Rhizoctonia solani),20株为双核菌株(Rhizoctonia oryzae)。SRA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12株水稻纹枯病菌多核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2~0.97之间,在78%遗传相似水平下,划分为15个聚类组群;20株水稻纹枯病菌双核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5~0.90之间,在80%遗传相似水平下,划分为7个聚类组群,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结构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选用辽星1号水稻品种对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77.27%的菌株具有强致病性,8.33%的菌株具有中等致病性,14.39%的菌株具有弱致病性,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较为明显。对比聚类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可知,SRAP类群划分与菌株的致病力鉴定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 张优魏松红王海宁李帅李思博罗文芳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
- 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研究
-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南北方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近年来在东北地区发病趋势严重,已成为限制水稻高产和稳产的主要因素之-。本试验2015年从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多个水稻种植区采集病样,分离纯化出132株水稻纹枯病菌,经鉴定主要...
- 张优王海宁莫礼宁杨晓贺罗文芳李思博张照茹魏松红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致病力
- 文献传递
- 辽宁稻瘟病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性突变体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 2018年
-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辽宁省109株稻瘟病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对紫外线照射诱导的抗性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辽宁省稻瘟病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383 3±0.026 3)μg/m L。6株抗性突变体的抗药倍数为6.5~19.2倍;相较于亲本菌株,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产孢量和致病力均明显降低。辽宁省稻瘟病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较高,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较低,抗性菌株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形成稳定群体。
- 魏松红刘伟王海宁张优李思博罗文芳
- 关键词:戊唑醇敏感性抗性突变体生物学特性
- 水稻稻曲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5
- 2017年
- 为优化稻绿核菌的分离方法,筛选防控稻曲病的有效药剂,采用孢子敲落法和火焰灼烧法分别分离不同成熟度的稻曲球,从形态学、致病性、rDNA-ITS序列等方面对HP-7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HP-7菌株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用孢子敲落法分离鲜黄色稻曲球成功率最高,达98.33%,将HP-7菌株的rDNA-ITS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菌株HP-7与稻绿核菌相似度达99%,结合形态学特征分析确定HP-7为稻绿核菌。离体试验表明,戊唑醇和嘧菌酯对稻绿核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EC_(50)值分别为0.109 1、0.158 5mg·L^(-1)。其结果可为稻绿核菌的分离鉴定及稻曲病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 胡贤锋李荣玉王健李明李思博黄永会吴帅赵琪君
- 关键词:稻曲病室内毒力
- 辽宁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型鉴定分析
- 水稻与稻瘟病菌间存在广泛而特异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重要模式系统,符合Flor的"基因对基因"学说。水稻在抵抗稻瘟病菌侵染的过程中,其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间编码产物可相互识别,引发过敏性坏死反应(HR),...
- 李思博魏松红刘志恒李帅罗文芳张优王海宁
- 关键词:稻瘟病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