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猛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直肌
  • 1篇入路
  • 1篇手术
  • 1篇同侧
  • 1篇前后入路
  • 1篇强直
  • 1篇强直性
  • 1篇强直性脊柱炎
  • 1篇椎骨
  • 1篇骶骨
  • 1篇骶髂
  • 1篇骶髂关节
  • 1篇骶髂关节脱位
  • 1篇髂关节
  • 1篇脱位
  • 1篇外侧入路
  • 1篇内固定
  • 1篇内固定治疗
  • 1篇节段
  • 1篇颈椎

机构

  • 2篇滕州市中心人...

作者

  • 2篇周猛
  • 1篇宋将
  • 1篇孙建华
  • 1篇刘伟
  • 1篇种衍学
  • 1篇郝清海
  • 1篇鞠学壮
  • 1篇李明
  • 1篇杨茂杰
  • 1篇刘涛

传媒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前后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跨骶骨的髂骨间接骨板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对比前后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跨骶骨的髂骨间接骨板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JDISW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SJDISW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2例,前后入路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恢复情况、骨折复位质量、疼痛情况、骨盆功能、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7~12个月随访,平均(10.5±1.3)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前后入路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前后入路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盆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均高于术前(P均<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前后入路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外侧入路与前后入路跨骶骨的髂骨间接骨板治疗SJDISWF的复位质量、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安全性相近,但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有效改善术后骨代谢生化标记物N-MID、OC、BAP水平。
刘伟宋远征杨茂杰孟乾周猛
关键词:前后入路
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椎骨折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14-12应用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的AS患者颈椎骨折13例,骨折伴有脱位患者在伤椎上下各3个节段行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单纯骨折无脱位者行伤椎上下各2个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结果 1例(术前ASIA分级为A级)术后3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12例术后获得平均23(11~43)个月随访。4例脊髓神经功能由C级恢复到D级;3例D级中2例恢复到E级,1例感觉较术前恢复明显;5例E级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术后2例并发肺炎,1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2例因气管插管导致术后咽喉疼痛,对症处理3~5 d后好转。1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治愈。结论颈椎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适用于AS患者颈椎骨折的治疗,手术效果良好。
郝清海宋将孙建华种衍学鞠学壮李明刘涛周猛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颈椎后路手术长节段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