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普通锁定钢板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平面骨折疗效观察
- 目的评价普通锁定钢板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平面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共收治37例胫骨多平面骨折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5岁(17∽68岁)。7例为Gustil...
- 李扬吴卫新李琳朱军方杨嵩陈杰
- 关键词: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
- 文献传递
- 双向针缝合技术微创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双向针缝合技术(TNST)微创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26例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28(23,31)岁;断端距跟骨止点(4.2±1.3)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3(2.0,5.0)d;术前MRI检查均为闭合性跟腱断裂。术中采用TNST修复断裂跟腱。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角度;术后按照Arner-Lindholm评分进行优良情况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0±5.0)min,切口长度为(2.5±0.4)cm。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缘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时间(12.0±6.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行走正常,患者切口愈合良好,触诊跟腱连续性良好,患者提踵有力,均恢复至跟腱断裂前;踝关节背伸22.6°±3.7°,跖屈25.3°±3.7°;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26/26)。结论TNST微创修复急性闭合跟腱断裂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疗效可靠等优点。
- 曹常松雷哲吴建军杨嵩陈杰赵亮亮朱军方王爱国
- 关键词:跟腱微创急性
- 锁定重建钛板治疗髋臼骨折
- 目的 探讨锁定重建钛板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锁定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17 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简单骨折6 例,其中前柱骨折2 例,后壁2例,前壁1例,横形1 例;复杂骨折11例,其中双柱3...
- 陈杰
-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 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对比研究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03~2019-12共10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实施生物型FHR治疗,观察组实施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生物型FHR、PFNA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固定效果,术后并发症少,且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 陈杰
-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关节功能
- 跗骨窦小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Bohler、Gissane角及足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手术方案不同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足功能。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两组Bohler、Gissane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Maryland足功能评分量表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切口较小,疼痛程度较为轻微,利于足功能恢复。
- 陈杰
- 关键词:跟骨骨折
- 解剖板两种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比较研究
- 目的 探讨锁骨解剖板闭合复位桥接固定与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两种方法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锁定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27 例锁骨骨折。其中切开复位坚强固定12例,闭合复位桥接固定15例。
- 陈杰
- 关键词:坚强内固定
- 标准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标准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6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随访,且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临床手术治疗中,采用标准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方案,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缩短骨性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影响,提高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陈杰赵亮亮曹长松
-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 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疗效及对患者足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疗效及对患者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空心钉固定,观察组给予锁定加压钩板固定。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及畸形与畸形修整率)、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治疗前后足功能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畸形与畸形修整率均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改善足功能,降低畸形与畸形修整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 陈杰曹常松赵亮亮
- 关键词:空心钉固定视觉模拟量表并发症
- 如何使用术中超声探测肱骨近端板钉固定后的螺钉穿透:一项初步尸体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板钉固定术中使用超声判断螺钉是否穿透肱骨头关节面。方法采用尸体肩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将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固定于肱骨近端后,制作肱骨头9枚钉孔穿透模型,并用超声探查肱骨头关节面穿透情况,记录观察中的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超声探头在肩关节表面的位置。结果右侧肩关节1~9号钉孔探及穿透时的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内收45°、内旋90°,外旋30°,外旋15°,内旋90°,中立位,中立位,外旋60°、外展45°,内旋90°、中立位,外旋30°。对应超声探头在右肩关节表面位置分别为肩关节后上方、前上方、前方、后方、后方、前方、前方、后下方、前下方。左侧肩关节1~9号钉孔探及穿透时的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外旋30°,内收45°、内旋90°,内旋90°,外旋15°,中立位,中立位,外旋60°、外展45°,外旋30°,内旋90°、中立位。对应超声探头在肩关节表面位置分别为肩关节前上方、后上方、后方、前方、前方、后方、前方、前下方、后下方。结论采用术中超声探查肱骨头螺钉穿透是一种方便、经济、简单的方法,它可以在减少对肩关节不必要医源性损伤的同时减少射线暴露,值得临床推广。
- 张晓萌陈征陈杰张殿英熊建
- 关键词:超声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接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