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弹塑性
  • 2篇弹塑性分析
  • 2篇动力弹塑性
  • 2篇动力弹塑性分...
  • 2篇性能设计
  • 2篇塑性分析
  • 2篇主楼
  • 2篇抗震
  • 2篇抗震性
  • 2篇抗震性能
  • 2篇抗震性能设计
  • 2篇混合结构
  • 2篇混合结构体系
  • 2篇建筑
  • 2篇高层建筑
  • 2篇超高层
  • 2篇超高层建筑
  • 1篇吊挂
  • 1篇阻尼
  • 1篇阻尼比

机构

  • 3篇中广电广播电...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作者

  • 3篇冯哲
  • 2篇戴雪
  • 1篇张红印
  • 1篇张红印
  • 1篇刘松华
  • 1篇秦克
  • 1篇秦克

传媒

  • 2篇建筑结构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屋盖吊挂钢构与主体结构的抗震协同分析
2020年
通过对某演播大厅下部混凝土结构,屋盖网架结构及网架下弦吊挂结构的不同模型进行整体结构的抗震协同分析,提出混合网架结构的阻尼比建议值,并针对不同设计阶段给出相应的设计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
冯哲刘松华
关键词:协同分析阻尼比
三门峡传媒大厦主楼超高层混合结构设计
2016年
三门峡传媒大厦主楼建筑高度190.50m,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采用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内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并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分别利用12,27层避难层设置为两道结构加强层,每道加强层由四榀桁架水平伸臂+周边带状桁架组成。由于结构平面为异形且高度较高,设计中对本工程进行了性能化抗震设计并对不同构件采用相应的性能目标。分别对结构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下进行了分析。通过一系列的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性能目标和规范要求。
冯哲张红印秦克戴雪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设计
三门峡传媒大厦主楼超高层混合结构设计
三门峡传媒大厦主楼建筑高度190.50m,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采用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内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并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分别利用12,27层避难层设置为两道结构加强层,每道加强层由四...
冯哲张红印秦克戴雪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设计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