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登松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四面体
  • 2篇正四面体
  • 2篇水阻力
  • 2篇抛投
  • 2篇截流
  • 2篇截流工程
  • 2篇改进型
  • 1篇电站
  • 1篇电站大坝
  • 1篇溢洪
  • 1篇溢洪道
  • 1篇水垫
  • 1篇水垫塘
  • 1篇水电
  • 1篇水电站
  • 1篇水电站大坝
  • 1篇水力
  • 1篇水力特性
  • 1篇透水
  • 1篇稳定性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1篇大唐乡城水电...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6篇李登松
  • 5篇戴光清
  • 5篇杨庆
  • 3篇钟建
  • 3篇杜震宇
  • 2篇马旭东
  • 2篇胡成波

传媒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东北水利水电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用于截流工程的改进型四面体抛投材料
本发明属于涉及水利工程江河截流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截流工程的改进型四面体抛投材料,包括四面体本体,该四面体本体中设有相互贯通且贯穿四面体本体各个面的通孔,四面体本体的密度为2400kg/m<Sup>3</Sup>~370...
李登松戴光清杨庆杜震宇马旭东范鹏源昌子多钟建胡成波
文献传递
大花水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
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和左岸重力坝,2007年水库蓄水发电.为加强电站蓄水期间大坝的安全监测,对大坝变形、应力应变、渗流渗压以及大坝温度进行监测,获取了大量监测数据并整理和分析.监测结果和定期检查表明,坝基及坝体...
任律李登松彭浩何平
关键词: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坝体变形
用于截流工程的改进型四面体抛投材料
本发明属于涉及水利工程江河截流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截流工程的改进型四面体抛投材料,包括四面体本体,该四面体本体中设有相互贯通且贯穿四面体本体各个面的通孔,四面体本体的密度为2400kg/m<Sup>3</Sup>~370...
李登松戴光清杨庆杜震宇马旭东范鹏源昌子多钟建胡成波
曲线型局部超高阶梯溢洪道的水力特性被引量:5
2018年
针对在高弗劳德Fr、大流速的来流下,曲线型光滑溢洪道的凹岸水位严重超高,凸岸出现底板露底,进入消力池的水流流态恶劣等不良水力现象,提出一种曲线型局部超高阶梯溢洪道。该溢洪道内布置多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凹岸和凸岸底部高程不同,且凹岸高于凸岸。利用水工模型试验和3维数值模拟方法详细研究水力特性。试验依托于某水库的岸边溢洪道工程,数值模型基于RNG""紊流模型和VOF法。与试验测量的阶梯溢洪道沿程流速、水面线分布等数据比较表明,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满足工程计算要求。通过试验分析光滑和阶梯溢洪道内的水流流态,验证了该溢洪道在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从3个特征横断面水面线、流速分布,以及第Ⅱ特征断面所处的阶梯平台、凹凸岸边墙和中轴线沿程流速矢量、压力分布结果可以看出,横断面的流速、水深分布趋于均匀,凸岸底板的露底现象消失,岸边的折冲水流被极大削减;负压区出现在凹岸边墙、竖立面和阶梯平台形成的3维区域内,范围较小;阶梯平台上存在横向水流,与主流共同形成3维消能区,明显加强沿程水流能量耗散,入池流速得到减缓,平稳下泄进入消力池。在曲线型溢洪道内布置局部超高阶梯能成功解决大流速、高弗劳德数急流条件下出现的恶劣流态,增加能量损失,但需要结合前置掺气坎解决空蚀空化问题。
李登松杨庆范鹏源昌子多戴光清
关键词:大流速水力特性
拱坝表孔泄流下游消能防冲形式的试验研究
2016年
针对中型拱坝下游消能防冲形式的选择问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长护坦防护、水垫塘+二道坝和短护坦先冲后护3种布置形式下相应的水力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长护坦方案时,水垫塘内水流流态较差,底板和护岸易失稳破坏;水垫塘+二道坝方案时,水流流态和各项水力学指标满足要求,但造价较高;短护坦先冲后护方案时,冲坑位置及深度均在允许范围内,该方案的应用会受到拱坝下游地质条件的制约。依据短护坦先冲后护的试验成果,提出初步确定短护坦防护范围的方法。本工程下泄单宽流量较小,根据试验成果及类似工程经验,结合坝址地质和工程造价因素,推荐消能工布置方案为"短护坦先冲后护"方式。
范鹏源杨庆钟建李登松戴光清
关键词:消能防冲护坦水垫塘
透水四面体截流材料的稳定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实体四面体结构的人工预制抛投材料在截流工程中广泛应用于代替大质量的天然块石,具有透水性的四面体结构则在江河堤岸的防冲促淤中广泛使用,且效果甚佳。文中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结合透水四面体结构的特点和截流工程理论,研究了材料在水中的稳定特性,与实体四面体结构进行了对比。探讨了透水四面体在截流工程中的应用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透水四面体的表面开孔率对落水后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开孔率为32.15%时稳定性最优,且止动流速与实体四面体基本相当;流场特性优于实体四面体,有效减轻了漩涡造成的不利影响。适当提高人工预制截流材料的透水性,提升稳定性的新途径是可借鉴的。
尹杨松李登松杨庆戴光清杜震宇
关键词: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