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志刚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向运动模式与多向运动模式动态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Pusher综合征(Pusher syndrome)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平衡功能障碍,其发生率约为10%—40%[1—2],与我科室近5年统计的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发生率21.5%基本一致。多数Pusher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躯干向偏瘫侧倾斜,少数表现为向后侧倾斜,当被动向中线或健侧方向移动身体重心时,躯干会出现抵抗[3—4]。
- 段好阳刘福迁谢建行闫兆红王立业怀志刚李贞兰
- 关键词:PUSHER综合征平衡功能障碍身体重心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
- 等速肌力训练不同介入时机和治疗时程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8年
-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在不同介入时机和治疗时程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1例患者。三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肌力训练,A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4周后再进行抗阻肌力训练4周;B组患者抗阻肌力训练4周后再进行等速肌力训练4周;C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Berg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三组患者的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PT、BBS、FMA、FAC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和C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各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和C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全程介入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和平衡功能,并显著改善其步行能力和ADL能力。
- 段好阳闫兆红刘娜刘福迁怀志刚李贞兰
- 关键词:脑卒中等速肌力训练介入时机疗程
- 肌肉记忆30/48原则对脑卒中深感觉障碍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研究
- 孔繁时怀志刚
- 强化迈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迈步相初期屈膝功能的作用
- 目的 研究运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迈步相初期屈膝不充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住院脑卒中患者58例,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3~6个月;②年龄18岁以上,60岁...
- 怀志刚张春岩崔银星
- 脑卒中患者下肢膝过伸治疗进展
- 脑卒中(stroke)后期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以膝过伸步态行走,如果不加以纠正会导致膝关节半月板,脂肪垫,关节囊等发生损伤,继而影响患者步行能力。脑卒中患者在步行过程中(独立步行或辅助步行均可),表现为患肢在站立相(即足...
- 怀志刚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