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明
-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市药品检验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体外新鲜人全血法检测两种中药注射液热原物质的探讨
- 目的:探讨体外新鲜人全血法检测中药注射液中热原物质的可行性,并优化该方法.
方法:用新鲜人全血模拟人体,将不同浓度的热原标准品(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和受试品加入稀释血液中孵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 王文佳陈志明庞智慧方海顺何华红张汉斌李薇
-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
- 文献传递
- 褪黑素缓释片30天喂养试验评价
- 目的: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30天喂养试验探讨褪黑素缓释片较长期给药对SD大鼠引起有害效应的剂量、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估计亚慢性摄入的危害性,对受试物初步作出安全性评价.方法:80只SPF级SD大鼠根据《保健食品...
- 陈志明张讷敏庞智慧潘卫松王文佳范艳芳肖婧薇何华红
- 10%脂肪乳(00)/5.5%氨基酸(15)/葡萄糖(20%)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
- 目的对10%脂肪乳(00)/5.5%氨基酸(15)/葡萄糖(20%)注射液进行凝胶法干扰试验,建立10%脂肪乳(0 0)/5.5‰氨基酸(15)/葡萄糖(20%)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 0...
- 王文佳陈志明张纳敏庞智慧何华红李薇
-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
- 文献传递
-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组胺类物质检查法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建立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组胺类物质检查法,为该品种降压物质检查提供一种补充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中“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分别确定组胺对照品低剂量、高剂量组浓度,计算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组胺类物质检查限值及最小有效稀释浓度(MVC),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方法学研究,确认供试品MVC是否会干扰组胺类物质检查。结果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MVC对组胺类物质检查无干扰作用,受试物组胺类物质不超过安全限值。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组胺类物质检查法可行。
- 何华红曾菊翩王文佳陈志明李薇
- 关键词: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降压物质
- 褪黑素30天喂养试验评价
- 目的:通过30天喂养试验探讨褪黑素较长期给药对SD大鼠引起有害效应的剂量、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估计亚慢性摄入的危害性,对褪黑素初步作出安全性评价。方法:80只大鼠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分为4组,每组20只,...
- 陈志明张讷敏庞智慧王文佳潘卫松范艳芳肖婧薇何华红李薇
- 文献传递
- 灯盏花氯化钠注射液生物安全性检查标准研究
- 2019年
- 目的:建立灯盏花氯化钠注射液生物安全性检查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有关附录的要求对灯盏花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热原、溶血与凝聚、异常毒性、过敏反应和降压物质等试验进行研究。结果:建立灯盏花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热原、溶血与凝聚、异常毒性、过敏反应和降压物质等试验方法。结论:本研究为灯盏花氯化钠注射液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高提供了实验依据。
- 王文佳陈志明肖婧薇潘卫松何华红李薇
-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
- 动态显色法检测大肠杆菌来源重组霍乱毒素B亚基蛋白质细菌内毒素
- 目的:应用动态显色法建立大肠杆菌来源的重组蛋白质细菌内毒素(LPS)检测方法并检测大肠杆菌来源的重组霍乱毒素B亚基蛋白质(CTB)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以肠杆菌来源的重组霍乱毒素B亚基蛋白质(CTB)为研究对象,按照《中...
- 何华红肖婧薇陈志明张讷敏王文佳范艳芳李薇
- 凝胶法测定脂肪乳(10%)/氨基酸(15)/葡萄糖(20%)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采用凝胶法测定脂肪乳(10%)/氨基酸(15)/葡萄糖(20%)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项下凝胶法,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将检测结果与显色基质法比较。结果:凝胶法中供试品溶液稀释24倍或以下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无干扰作用,而显色基质法则为稀释76倍或以下。结论:凝胶法可用于脂肪乳(10%)/氨基酸(15)/葡萄糖(20%)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 王文佳陈志明张纳敏周梦颖何华红李薇
-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凝胶法显色基质法
- 一款氧化型染发剂配方筛选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优化某款氧化型染发剂配方。方法:分析氧化型染发剂配方,推测氧化型染发剂引起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致突变阳性的可能原因,以此为依据,对某氧化型染发剂进行配方优化,对优化后的产品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检测,评估配方优化的效果。结果:配方优化后的受试样品C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阴性。结论该配方优化思路值得借鉴,可减少氧化型染发剂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致突变阳性机率。
- 何华红王文佳陈志明肖婧薇范艳芳张讷敏李薇
- 关键词:化妆品氧化型染发剂
- 体外新鲜人血法检测热原相关因子IL-1β的条件优化及初步方法学研究
- 2016年
- 目的:建立热原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检测方法并优化其条件,同时进行初步方法学研究。方法:采用体外新鲜人血法。将5、2、0.8、0.32 EU/ml的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加入稀释血液中,同时用稀释后的RPMI 1640作为空白对照,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测定血液中释放的IL-1β含量。考察不同的稀释剂(RPMI 1640培养基、灭菌生理盐水)、胎牛血清添加与否和血液最终稀释体积分数(40%、20%、10%、8.3%)以及血液保存时间(2、5、6、8、26 h)与细菌内毒素释放的IL-1β含量的相关性,计算相关系数及检出限;将不同稀释倍数的清开灵注射液和金纳多注射液供试品及其干扰溶液分别加入稀释血液中,检测其回收率。结果:使用RPMI 1640培养基、40%的终体积分数稀释血液的结果更灵敏(检出限为0.128 EU/ml,r=0.993),是否加入胎牛血清对结果无明显影响;血液在4℃保存26 h内,检出限均为0.128 EU/ml,r值均大于0.990;清开灵注射液和金纳多注射液稀释10、32倍浓度及更多倍数时对该方法无干扰作用,回收率在68%~118%之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体外新鲜人血检测方法可用于热原物质的检测,并为中药注射液的热原检测提供了试验依据。
- 王文佳陈志明庞智慧方海顺何华红李薇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体外试验清开灵注射液金纳多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