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 作品数:9 被引量:3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梗死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的9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保护脑细胞、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的有4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49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分别为(23.25±3.18)、(23.47±2.56)分,治疗后分别为(15.36±2.02)、(9.74±1.59)分,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流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水平较对照组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溶解治疗尿激酶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姜童子 陈鑫关键词:溶栓 尿激酶 脑梗死 黏度 长春西汀抑制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元损伤 2022年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抑制小胶质细胞极化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及长春西汀组(Vin),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长春西汀组术后腹腔注射长春西汀10 mg/kg,共计28d。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ELISA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Iba-1/iNOS和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Iba-1/Arg1;Western blot检测Notch/Jagged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ICD、Rbp-Jk及Jagged-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长春西汀显著改善大鼠认知功能,改善大鼠海马区病理损伤,显著增加海马区神经元数量,显著降低大鼠脑内IL-1β与TNF-α水平,显著增加大鼠脑内IL-10水平;显著降低Iba-1/iNOS细胞数量,显著增加Iba-1/Arg1细胞数量;此外,长春西汀还可显著降低Notch-1、NICD、Rbp-Jk及Jagged-1蛋白表达。结论长春西汀可通过抑制Notch/Jagged通路促进M1型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换,减轻神经元损伤,从而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 陈鑫 王旭 姜童子关键词:慢性脑缺血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检测其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炎症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陈鑫 姜童子关键词:脑梗死 急性 丹红注射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尿酸等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2016年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进展缓慢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较隐匿,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临床上PD患者只能靠药物来控制症状但无法延缓病情进展[1]。P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尚不明确,但有报道称其主要是因氧化应激、年龄老化、遗传、细胞凋亡、钙的细胞毒作用、环境毒物、神经营养液的缺乏及免疫因素等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地变性或死亡[2]。 姜童子 陈鑫关键词:帕金森病 环境毒物 多巴胺能神经元 年龄老化 记忆能力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脂多糖诱导建立AD炎症模型,利用八臂迷宫刺激器进行被动回避反应和信号方位辨别反应测试,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信号方位辨别能力的改变;观察脑内海马组织切片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小鼠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率均显著优于模型组(P<0.01);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多,形态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姜黄素可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抗炎症、抗氧化、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陈鑫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姜黄素 衰老 记忆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治疗。两组患者均给药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OD和MDA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陈鑫 姜童子关键词:丁苯酞 血管性痴呆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患者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根据睡眠障碍情况分组。对照组(n=60)为不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患者,观察组(n=60)为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多导睡眠指标和认知功能(MOCA)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语言流畅性及MoCA总分明显更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OL、NREM S1期睡眠时间更长,WUT更多;SE、NREM S2期睡眠时间、NREM S3+S4期睡眠时间及TST更少(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MOCA总分、注意力与MREM S3+S4期睡眠总时间呈正相关,记忆力与MREM S3+S4期睡眠总时间呈负相关,执行功能、定向力与MREM S2期睡眠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会导致脑血管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不利于患者康复。 陈鑫 王旭 姜童子关键词:脑血管病 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中预防性给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PDQ-39、UPDR及HAMD评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给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吡贝地尔对帕金森病(PD)治疗中PDQ-39、UPDRS及HAMD量表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PD 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发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15~20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6例)和对照组(n=32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用吡贝地尔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PDQ-39评分、UPDRS评分及HAMD评分。结果 2组患者PDQ-39评分治疗前、治疗后2w对比(P>0.05),但治疗后2w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4.631,4.077,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均各自显著低于治疗前(t=6.021,5.629,P<0.05),2组患者中药物治疗、运动检查及行为情感等维度治疗前后对比(P<0.05),而日常生活维度治疗前后对比(P>0.05)。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运动检查及行为情感维度优于对照组(t=5.522,6.034,P<0.05)。2组患者UPDRS评分及HAMD评分治疗前、治疗2w后对比(P>0.05),但治疗2w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均各自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预防性应用可对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对患者进行预防阶段治疗,对PD患者的轻微抑郁的加重进行有效的早期的控制。 姜童子 陈鑫关键词:帕金森病 艾司西酞普兰 吡贝地尔 丁苯酞与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药学机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丁苯酞,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7.5%,比对照组80.0%明显更高(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低;而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BI评分均明显提升,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比较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负荷剂量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陈鑫关键词: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