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治中 作品数:14 被引量:4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龙血竭治疗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龙血竭治疗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PF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肛肠科收治的57例PFC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保留括约肌引流挂线术后内科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33,IFX联合龙血竭片)和对照组(n=24,IFX)。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时肛瘘疗效、疾病缓解情况以及疗效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内镜下缓解率与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BMI、CD简化内镜(SES-CD)评分、CD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和肛周疾病活动指数(PDA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BMI和CDA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组SES-CD评分和P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龙血竭治疗PFCD相比于单用IFX可更有助于提高瘘管治愈率以及促进肠黏膜溃疡愈合。 孙薛亮 王晓鹏 徐治中 何宗琦 文科关键词:英夫利昔单抗 龙血竭 临床疗效 黄芩苷促使细胞G2/M阻滞抑制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芩苷抑制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及其机制。方法:建立错配修复基因hml H1缺失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荧光原位移植瘤模型。6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芩苷50mg/kg、100mg/kg、200mg/kg剂量组,每组15只,对照组采用5%NaHCO_3灌胃,黄芩苷组分别予相应剂量黄芩苷灌胃,2次/日,给药4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周期,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ml H1、hMSH2蛋白表达,RT-PCR检测hml H1、hMSH2、PCNA、Bcl-2、Bax基因的表达,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微卫星标志状态。结果:黄芩苷50mg/kg、100mg/kg、200mg/kg剂量组裸鼠肿瘤细胞主要在G2/M期阻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芩苷50mg/kg、100mg/kg、200mg/kg剂量组裸鼠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药一周后,与对照组比较,黄芩苷50mg/kg、100mg/kg、200mg/kg剂量组错配修复基因hml H1、hMSH2蛋白表达增强;实验终点,黄芩苷50mg/kg剂量组hml H1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黄芩苷50mg/kg、100mg/kg、200mg/kg剂量组hMSH2和PC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黄芩苷组和对照组均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Bax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芩苷通过促使肿瘤细胞G2/M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错配修复基因hml H1缺失的HCT-116结肠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错配修复基因hml H1、hMSH2和PCNA基因表达相关。 徐治中 竺平 周寄文 杨柏霖关键词:黄芩苷 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 G2/M期阻滞 血竭散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血竭散联合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克罗恩病(C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5月苏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确诊的CD患者59例,根据内科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血竭散联合IFX)27例和对照组(IFX)32例。观察两组治疗14周时腹痛症状及评分、内镜缓解率、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临床缓解率、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IFX谷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粪钙卫蛋白(FC)含量、血小板(PLT)计数、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评分、SES-CD评分、CDAI评分、FC含量、PLT计数、D-D和FIB浓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96.3%vs 93.8%)和CDAI评分(108.3±11.4 vs 106.9±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率(82.4%vs 45.0%)、内镜缓解率(88.9%vs 59.4%)、IFX谷浓度[(4.2±1.1)μg/mL vs(2.4±0.7)μ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评分(0.4±0.1 vs 1.2±0.3)、SES-CD评分(1.7±0.6 vs 2.9±1.1)、TNF-α浓度[(47.8±6.2)pg/mL vs(106.4±8.9)pg/mL]、FC含量[(34.8±5.3)μg/g vs(72.5±6.2)μg/g]、PLT计数[(184.4±12.8)×10^(9)/L vs(266.4±15.3)×10^(9)/L]、D-D[(0.3±0.1)mg/L vs(0.8±0.1)mg/L]和FIB[(2.6±0.3)g/L vs(3.9±0.2)g/L]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竭散联合IFX比IFX单药能更好地改善CD患者高凝状态,缓解腹痛,提高IFX谷浓度,促进肠黏膜溃疡愈合。 徐治中 杜骏 杨筱 何宗琦 文科 孙薛亮关键词:血竭散 克罗恩病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温阳益气方结合自我效能干预的生物反馈疗法对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方结合自我效能干预的生物反馈(BF)疗法对功能性排便障碍(FD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2021年1月-2023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盆底中心128例FD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4例;另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附属医院肛肠科盆底中心接受BF训练治疗的41例FDD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历史对照组予常规BF治疗,干预1组在历史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治疗,干预2组在干预1组基础上加服温阳益气方。3组均干预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便秘症状积分,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评价量表(SRAHP)对自我效能进行评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对健康行为进行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状态,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依据便秘症状积分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期间,因个人原因共计脱落7例,最终干预1组61例,干预2组60例进入疗效分析。干预1组总有效率为80.32%(49/61)、干预2组为83.33%(50/60)、历史对照组为56.10%(23/41),干预1组、干预2组总有效率高于历史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06、9.15,P值分别为0.029、0.010)。治疗后,干预2组排便费力[1(1,2)分比2(1,2)分,Z=-4.51]积分低于干预1组(P<0.05),且干预2组排便费力[1(1,2)分比2(1,2)分,Z=-3.15]及排便时间[1(0,1)分比1(1,2)分,Z=-3.13]积分低于历史对照组(P<0.05);干预2组心理安适效能[(19.13±2.51)分比(16.98±1.86)分,t=5.36]、健康责任效能[(23.63±4.69)分比(22.59±3.05)分,t=2.06]评分及总分[(75.98±4.44)分比(72.33±5.16)分,t=4.17]高于干预1组(P<0.05),HPLP评分[(79.33±11.13)分比(72.80±9.20)分,t=3.10]高于历史对照组(P<0.05);干预2组情感职能评分[(75.98±18.45)分比(68.92±20.58)分、(68.55±18.21)分,F=20.91]高于干 吴本升 孙明明 徐治中 潮露露 刘静 程玮洁 王晓鹏关键词:排便异常 自我效能干预 生物反馈 生活质量 肛周丛状神经鞘瘤误诊为血管瘤一例 2018年 患者男,19岁,因“发现肛周无痛性肿块5年”入院。入院前肛周超声检查示:肛周实质性占位,内部血流丰富,诊断为血管瘤。查体:右侧坐骨肛管窝内触及多结节肿块,质韧,有弹性,表面光滑(图1)。直肠指诊正常。盆腔MRI示:右臀部皮下显示大小约4.4cm×3.2cm不规则团块,TIWI呈低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明显强化,诊断为血管瘤(图2)。行肿瘤局部切除术。 孙薛亮 徐治中 文科 王晓鹏关键词:血管瘤 肛周 肿瘤局部切除术 无痛性肿块 误诊 丛状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血竭散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Notch1、Nrf2、GPX4和PTGS2表达影响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析血竭散缓解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运用BATMAN-TCM数据库挖掘血竭散治疗CD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并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建立CD大鼠模型行体内实验验证。造模后,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血竭散低、高剂量组和N-[N-(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酸基]-S-苯甘氨酸叔丁酯(N-[N-(3,5-difluorophenacetyl)-L-alanyl]-S-phenylglycine t-butyl ester,DAPT)组,每组各6只。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otch1细胞内结构域(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1)、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蛋白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otch1和PTGS2是血竭散潜在靶点;调控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脂代谢是血竭散潜在作用机制。血竭散组和DAPT组干预后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血竭散组和DAPT组能显著降低大鼠结肠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4-HNE表达(P<0.05);抑制Notch1 mRNA表达,上调Nrf2 mRNA表达(P<0.05);减少NICD1和PTGS2蛋白表达,增加Nrf2和GPX4蛋白表达(P<0.05)。结论血竭散可能通过抑制Notch1信号,增强Nrf2/GPX4活性,抑制肠黏膜细胞脂质过氧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缓解CD肠炎。 洪寅雯 吴本升 徐治中 杜骏 高莹 文科 孙薛亮关键词:血竭散 克罗恩病 脂质过氧化 NOTCH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克罗恩病肠外皮肤表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6年 克罗恩病是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可以影响整个消化道,还可以影响其他器官,包括眼睛、皮肤、肝脏、关节,这些对其他器官的影响称为肠外表现。约1/3克罗恩病患者发生皮肤病变,是其最常见的肠外表现。克罗恩病肠外皮肤表现通常被分为3类:(1)克罗恩病特异性病变,皮肤病变与潜在的胃肠病变组织病理学相同。(2)克罗恩病反应性病变,也是炎症性病变,通常伴随潜在的消化道疾病发生,但炎性损伤与胃肠病变组织病理学不同。(3)克罗恩病相关性皮肤病变,由人类白细胞抗原或慢性炎症引起的后遗症。随着克罗恩病的治疗方式不断进展,一些与克罗恩病治疗相关的皮肤病变被称为治疗相关性病变。治疗相关性病变与疾病自身存在的某些皮肤病变密切相关,两者重叠,难以区分。 周寄文 徐治中 孙桂东 陈红锦 杨柏霖关键词:克罗恩病 肠外表现 皮肤表现 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外科坐浴方熏洗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外科坐浴方熏洗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苏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肛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剔除2例,治疗组剔除1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坐浴方熏洗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外科坐浴方熏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第7天,治疗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治疗组的创面渗出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治疗组的创面肉芽生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外科坐浴方熏洗可减轻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出量,能促进肉芽生长和创面愈合。 杜骏 徐治中 高莹 孙薛亮 吴本升 文科 王晓鹏 何宗琦关键词:创面愈合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临床进展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总结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治疗肛瘘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CNKI及Pub Med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LIFT术原理、临床应用、相关改良术式等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LIFT是近年出现的一种保留括约肌术式。因其具有保证括约肌的完整性、术后肛门功能损伤较小、伤口愈合较快等优势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接受。结论 LIFT术在治愈肛瘘的同时保证了肛门功能完整性,是肛瘘手术的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安啸海 顾尽晖 高莹 杨晓玲 徐治中 杨柏霖关键词:复杂性肛瘘 复发率 基于mTOR/Beclin1通路探讨血竭散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自噬和炎症小体的影响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研究血竭散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自噬和炎症小体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复制克罗恩病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后,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血竭散低、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砒啶(sulfasalazine,SASP)组,每组6只。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eclin1、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和黑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mTOR、Beclin1、NLRP3、AIM2、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β(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beta,LC3B)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竭散和SASP干预后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p-mTO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eclin1、LC3B、NLRP3、AIM2、ASC和Caspase-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竭散和SASP干预能上调p-mTOR表达水平,下调Beclin1、LC3B、NLRP3、AIM2、ASC和Caspase-1表达水平(P<0.05)。结论血竭散可能通过调控mTOR/Beclin1信号通路抑制肠细胞自噬,减少炎症小体活化,改善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炎。 洪寅雯 文科 吴本升 徐治中 杜骏 高莹 孙薛亮关键词:血竭散 克罗恩病 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