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衡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肝移植
  • 6篇缺血
  • 6篇肝脏
  • 6篇常温
  • 4篇器官
  • 4篇供肝
  • 3篇灌注
  • 3篇肝脏移植
  • 2篇心脏
  • 2篇心脏死亡
  • 2篇预后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供体
  • 2篇供体器官
  • 2篇灌注损伤
  • 1篇蛋白
  • 1篇心脏死亡器官...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5篇郭志勇
  • 15篇张志衡
  • 14篇何晓顺
  • 13篇唐云华
  • 10篇黄陕州
  • 10篇鞠卫强
  • 9篇王东平
  • 7篇杨璐
  • 6篇朱晓峰
  • 6篇杨杰
  • 6篇赵强
  • 5篇熊玮
  • 5篇孙成军
  • 4篇巫林伟
  • 3篇马毅
  • 2篇韩明
  • 2篇胡安斌
  • 2篇黄洁夫
  • 1篇朱艳玲
  • 1篇陈茂根

传媒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7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温机械灌注改善临床心脏死亡供肝功能的可行性及机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常温机械灌注(NMP)对临床弃肝的保存及修复作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间家属同意捐献但不适宜做临床肝移植的3例心脏死亡供者(DCD)供肝进行NMP保存6 h。检测灌注过程中NMP保存液中血糖、乳酸、尿素氮、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浓度;记录胆汁生成量,并检测胆汁中TBIL、碳酸氢盐、γ-谷氨酰转移酶(GGT);观察灌注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情况,结果 3例临床弃肝经NMP后发现ALT、AST、TBIL浓度在开始灌注后呈现上升趋势,随后维持相对稳定状态,ALB浓度在灌注过程中由6.00(4.00~8.00)g/L增加到23.33(17.00~27.00)g/L,血糖增加到12.07(10.60~13.90)mmol/L,呈现高糖状态。尿素氮也不断累积浓度达262.3(216.0~325.0)mg/L。肝组织ATP水平由灌注前的56.95(44.21~70.89)μmol/g增加至311.85(276.61~358.08)μmol/g。乳酸浓度则由开始的6.70(2.60~12.60)mmol/L,降至灌注末期的2.5(0.3~5.4)mmol/L。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胆汁的产生逐渐增多,灌注6 h胆汁产生量为8.87(7.30~10.30)ml,而且胆汁的颜色较深,呈黏稠状,伴随着胆汁中的TBIL浓度和碳酸氢盐浓度逐渐升高,而反映胆管损伤指标的γ-GGT浓度则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灌注6 hγ-GGT浓度减少为64.96(38.5~107.5)U/L。同时灌注后的氧化应激反应[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浓度]以及炎症反应程度[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NMP实现了对DCD供肝移植前的评估,并且对供肝的选择、治疗干预以及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NMP不仅改善了器官质量和功能,也为扩大供肝来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郭志勇吉斐张志衡唐云华黄陕州朱泽斌汪琳和鞠卫强王东平马毅胡安斌朱晓峰何晓顺
关键词:器官保存肝移植
恶性肿瘤病史供体器官的移植生存分析和风险度评估
背景和目的:作为边缘供体的一部分,由于癌症传播的风险,具有癌症史的捐助者的器官一直处于有争议的地位。抛开已经被认为是被夸大的风险不说,使用癌症史捐助者器官的生存结果仍然有待探索。
黄陕州唐云华杨杰吉斐朱泽斌张志衡汪琳和巫林伟鞠卫强王东平郭志勇何晓顺
无缺血肝脏移植的临床应用:全球首个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报道
何晓顺黄陕州赵强鞠卫强王东平张健张志衡杨璐唐云华朱泽斌汪琳和Otto B.van Leeuwen吉斐黄洁夫郭志勇
无缺血猪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可以避免?
郭志勇黄陕州张志衡唐云华吉斐赵强朱泽斌汪琳和杨杰孙成军张轶西朱财慧谢荣兴鞠卫强杨璐王东平熊玮朱晓峰何晓顺
常温肝肾联合灌注对猪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的保护作用
吉斐张志衡唐云华汪琳和熊玮杨璐郭志勇何晓顺
无缺血肝脏移植术中常温机械灌注指标在评估供肝质量的应用价值
张志衡郭志勇何晓顺
常温机械灌注修复边缘性供肝的临床疗效:单中心报道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修复边缘性供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使用NMP进行6例边缘性供肝体外评估和修复,供肝来自4例心死亡和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记录灌注过程的灌注参数、灌注液血气分析及生化检验指标,结合供肝外观等评估边缘性供肝是否适合移植。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记录移植后7 d内肝功能指标、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NMP期间灌注参数稳定,肝动脉灌注流量为110~334 ml/min,门静脉灌注流量为540~1180 ml/min。灌注液pH、PO2、PCO2在灌注0.5 h后基本恢复正常,乳酸水平迅速下降;肝酶水平无明显升高,胆汁pH>7.5。所有供肝灌注均匀,质地柔软,均被用于移植。受者肝移植后恢复情况良好,无一例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或缺血性胆道病变,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及移植物均存活。结论本科室在临床肝移植中应用NMP技术的初步经验提示,NMP用于边缘性供肝的保存是安全、有效的。
朱财慧汪琳和张志衡戚添媛鞠卫强郭志勇何晓顺
关键词:肝移植
肾脏移植更有益于终末期肾病的肝移植受者
背景:肝移植术后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在逐渐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终末期肝脏疾病分配系统的运用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肾毒性。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肝移植受者可推荐其做肾脏移植手术。然而,肾脏移植术后实际的获益大小并没有在这群患者当中...
张志衡唐云华郭志勇
无缺血肝脏移植技术对肝外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汪琳和熊玮黄陕州唐云华张志衡朱泽斌朱财慧谢荣兴杨杰孙成军张轶西张涛杨璐郭志勇何晓顺
无缺血肝移植技术的创立——附三例报告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缺血肝脏移植(Ischemia-free liver transplantation,IFLT)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大量动物实验基础上创立了IFLT技术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分析2017年7—8月间接受IFLT手术的3例供、受者资料,对其手术方法进行总结,记录肝脏灌注参数及血气生化指标,监测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收集供肝获取前、灌注终点和复流后的组织标本行病理检查,了解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结果 3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了IFLT,在供肝获取、体外保存和植入受者过程中均保持供肝血流供应不中断.机械灌注液中的pH值稳定在7.30~7.47,血乳酸均在灌注1.5~3 h后下降至<0.3 mmol/L.灌注过程中胆汁持续产生,每小时2~6ml.HE染色及TUNEL检测均显示,供肝获取前、灌注终点及复流后没有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组织未见明显炎症因子释放和血管内皮激活.术后1周3例受者的转氨酶均降至正常,术后丙氨酸转氨酶峰值为120~465 U/L,无排斥反应、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发生,3例受者已顺利出院.结论 WL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可望克服传统肝移植技术的诸多缺点,成为未来肝移植的主流技术之一.
何晓顺郭志勇鞠卫强巫林伟赵强王东平马毅杨璐陈茂根唐云华张志衡黄陕州朱泽斌汪琳和吉斐朱财慧朱艳玲韩明朱晓峰黄洁夫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