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琳

作品数:27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社会主义
  • 6篇主义
  • 5篇中国特色社会...
  • 5篇特色社会主义
  • 3篇中国经济
  • 3篇资本
  • 3篇理论逻辑
  • 3篇经济长波
  • 3篇经济学
  • 2篇新中国
  • 2篇新中国成立
  • 2篇新中国成立以...
  • 2篇演进
  • 2篇政治经济
  • 2篇政治经济学
  • 2篇中国经济改革
  • 2篇社会有机体
  • 2篇市场经济
  • 2篇数字技术
  • 2篇资本论

机构

  • 27篇上海财经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27篇王琳
  • 14篇马艳
  • 2篇张沁悦
  • 2篇张思扬
  • 1篇王琳
  • 1篇李笑野
  • 1篇张建勋
  • 1篇刘泽黎

传媒

  • 4篇上海集体经济
  • 3篇当代经济研究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马克思主义研...
  • 2篇教学与研究
  • 2篇上海经济研究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世界经济
  • 1篇东南学术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财经研究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经济学家
  • 1篇海派经济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色消费: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
2018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重大判断,指明了新时代谋划发展的方向,强调了把“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的重要性.同时报告也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意味着在“美好生活”的诸多内涵中,“绿色”应为其必然要求,也即应在绿色发展背景下进行“美好生活”建设.
王琳罗惠敏
关键词:绿色消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生产关系演变的现实路径与理论机理被引量:5
2018年
生产关系是经济关系中最具决定性的范畴,厘清其演变路径及理论机理是总结和提炼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必须将生产关系纳入生产方式的整体演变中进行剖析。为此,文章通过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生产方式的现实演变区分为数量型生产方式探索期(1978—1997年)、数量型生产方式深化期(1998—2012年)以及质量型生产方式探索期(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以梳理我国生产关系的现实演变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将马克思经典逻辑与我国生产领域改革实践充分结合,总结出我国生产关系演变的理论机理:其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动态适应"是我国生产关系演变的逻辑主线;其二,"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生产关系演变的内在轴心;其三,"政府控制力"是我国生产关系演变的宏观保障。
王琳马艳张思扬
三大经济长波理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从19世纪末开始,经济学家们纷纷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规律性现象,即大体50~60年出现一次长期波动,由此也开启了学术界对"经济长波"这一命题长达一个世纪的研究与探讨。对于长波的存在性问题,目前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中确实存在着长达50~60年的长周期波动现象。而对于长波形成的动因,现有的研究仍是众说纷纭,学者们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往往得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长波理论进行了细致地归纳和梳理,并且按照研究视角的不同将现有研究分为三大类,即技术创新长波论、制度演进长波论以及内生机制长波论。在对这三大长波理论进行介绍、比较与评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为经济长波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
马艳王琳
关键词:经济长波技术创新制度演进内生机制
健康损害补偿的理论界定与现实对策研究——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的创新被引量:3
2018年
在人类健康饱受威胁的当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健康损害进行补偿,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将健康因素引入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继而构建健康劳动力价值理论,是分析健康损害补偿问题的科学框架。基于健康劳动力价值理论,健康损害补偿,其实质是对现实劳动力价值与健康劳动力价值之间的差额进行补偿,其根本宗旨在于保障健康劳动力的再生产,其具体内容包括对过去、当前、未来的健康损害进行分类补偿。目前,中国健康损害补偿的范围和力度均不断提升,但仍不充分,为此应从减少健康损害、保障累积性和即时性健康损害补偿、提升未来性健康损害补偿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劳动力健康损害的科学补偿机制,以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王琳刘诚洁
关键词:劳动力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探索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文章对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探索阶段的理论创新、政策践行及绩效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理论层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认识是这一时期深化改革的思想前提,'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其全局引领,而'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则是在这一全局引领下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的理论拓展。在践行层面,以'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思为指导的'六个体系、一个体制'的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这一时期深化改革的关键性政策践行。这些政策践行是理论创新的现实体现,同时又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实践源泉,两者之间动态互动,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
王琳冯璐李皎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论“一带一路”的逆不平等性:驳中国“新殖民主义”质疑被引量:22
2020年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饱受国外媒体所谓“新殖民主义”的质疑和责难,亟待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和经验分析。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基本逻辑,构建了“逆不平等性”数理模型,并利用动态数值模拟以及2001-2016年中国与世界122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考察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缩小国际不平等性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实践的本质是抵抗、限制和约束超额剩余价值在全球各国之间不平等的转移,即逆不平等性过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技术和制度双重维度的逆不平等性,是缓解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加剧的重要举措,而非推行新殖民主义。
马艳李俊王琳
关键词:新殖民主义仿真模拟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轴心:人的现代化
2023年
一、引言。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最早由邓小平同志提出,他将其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现代化,并强调“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其后经过长期探索和改革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性突破,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创造性论断,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使得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均愈发明晰化、系统化。
王琳车丽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明晰化
《21世纪资本论》与中国机会不平等问题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相比,既具有一致性也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皮凯蒂认识到财富两极分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依据大量的数据探讨了资本积累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对《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一种证实;另一方面由于皮凯蒂所处立场和研究视角与马克思不同,所以,他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产生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由此提出的通过征收累进税、完善民主制度等资本主义改良措施也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更为重要的是,皮凯蒂的研究没有将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囊括在内,其分析并不适用于对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中国的贫富差距主要来自于机会不平等,根据经验分析可以获知,中国的机会不平等对于收入差距具有较大的贡献性。而自然因素、制度因素和家庭背景因素是影响中国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其中制度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中国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是不断通过制度创新来减少社会中的机会不平等。
马艳张建勋王琳
关键词:贫富差距机会不平等《资本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被引量:4
2018年
文章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简称SSA),构建了“中国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简称CSSA),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现实逻辑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对中国转型CSSA之后进入新CSSA的科学阐释,而CSSA的动态演进逻辑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在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文章依托现实数据得出近年来中国在劳资、资资、政府角色、意识形态、国际、生态这六方面矛盾关系的“拐点式”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现实佐证,并据此提出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系统方略。
马艳王琳杨培祥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演进脉络与转换逻辑被引量:5
2021年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那么,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是建立在何种思想演进基础之上的呢?这一演进又遵循怎样的转换逻辑呢?文章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时间框架,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探索脉络,并深入考察了这一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得到关注,并经历了方法论内涵(1921-1949年)、生产关系内涵(1949-1978年)、生产力内涵(1978-2012年)和生产方式内涵(2012年-)四个焦点转换和思想发展阶段;(2)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遵循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具有强自觉性和高适应性"的中国特殊逻辑。因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层面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持续探索的继承与突破,更受到新时代人民利益目标导向以及意识形态自觉变革的关键推动作用,这些均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内涵。
王琳王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演进脉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