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禹 作品数:13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理学 更多>>
宿州市2所中学初中生铁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宿州市初中学生缺铁性贫血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探讨针对性的铁营养知识教育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宿州市2所中学1 268名初中生进行铁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有36.7%的男生和43.4%的女生知晓铁是营养性贫血相关物质;能够知晓缺铁体征的男生比例为35.4%,女生为43.9%;仅有14.0%的初中生知晓含铁丰富的食物。不同性别初中生在铁营养知识的了解和铁营养知识的获取途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年级初中生对铁与人体健康关系和缺铁体征知识的知晓率高于低年级(OR值分别为1.468,1.177,P值均<0.05);父亲中专及以上文凭的初中生对此2项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父亲初中及以下文凭的初中生(OR值分别为1.537,1.330,P值均<0.05)。结论初中生营养知识的获取与学校的学习、家庭背景存在密切关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采取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方案,促进初中生健康饮食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王秀杰 段禹 黄晓磊 王玉杰 王昊 邓斌菊 王静关键词:铁 营养状况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动态因子模型在安徽省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采用动态因子模型分析安徽省近11年常见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用Stata 11.0软件基于安徽省2004年1月到2014年12月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建立动态因子模型,通过提取的共同因子来了解传染病发病率的动态趋势。结果 2004-2014年安徽省发病率最高的5种乙类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乙肝、痢疾、疟疾和梅毒,其年均发病率(/10万)分别为73.14,53.79,21.42,16.33和15.25。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模型中消化道传染病共同因子一阶和二阶滞后参数为1.620(P<0.001)和-0.882(P<0.001),呼吸道传染病共同因子一阶和二阶滞后参数为1.242(P<0.001)和-0.494(P<0.001),虫媒传染病共同因子一阶滞后参数为0.881(P<0.001)。经体液传播乙类传染病发病波动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其共同因子一阶和二阶滞后参数为-1.081(P<0.001)和-0.440(P=0.008)。结论应重点加强对经体液传播乙类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动态因子模型可用于乙类传染病的综合分析。 杨丽娟 段禹 张燕杰 黄晓磊 范引光 潘贵霞 王静关键词:乙类传染病 时间序列 动态因子模型 有序聚类分析及周期图法在猩红热流行周期中的应用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合肥市猩红热的流行周期,为猩红热发病预测和早期预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1985-2003年猩红热病例资料的监测数据及2004-2008年网络直报监测数据。使用有序聚类分析对猩红热发病阶段划分类别,使用周期图法提取潜在周期并建立相应的周期函数拟合发病率资料。结果 1985-2008年合肥市共有1996名猩红热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620/10万。24年猩红热发病率波动总体可按有序聚类分为低-高-低-高4个阶段,分别为1985-1988年,1989-1997年,1998-2003年,2004-2008年。其中前3阶段总和为19年,与周期图法检测出猩红热发病率序列存在的第一隐含周期T_1=19相同,此外序列还包含第二隐含周期T_2=5。结论有序聚类分析和周期图法可以运用于猩红热流行周期的识别和提取。 段禹 黄晓磊 王玉杰 张俊青 苏虹 潘海峰 王静关键词:猩红热 贝叶斯相加回归树模型在猩红热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发病率的预测对于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机器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更多非线性的机器学习回归方法被应用于传染病发病率的预测中,但目前尚未有使用决策树模型对于发病率进行预测的研究.本文介绍一种新颖... 段禹 王静关键词:猩红热 发病率 北京和香港地区气象因素对猩红热发病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对于中国一些地区近些年间猩红热发病情况的流行趋势进行描述,并从气象因素这一热点问题入手,估计气象因素对于这些地区猩红热发病人数的线性以及非线性效应的大小,以期发现适宜猩红热传播的气象条件,为猩红热的... 段禹关键词:猩红热 气象因素 广义相加模型 时间序列 文献传递 女性系统性硬皮病发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月经生育因素、日常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与女性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病的关联。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12月,收集来自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100例女性SSc患者和来自于合肥市社区的400例女性对照的相关信息,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Sc患病的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1个因素与SSc的患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OR=0.464,95%CI:0.229~0.939)为SSc的保护因素,而农民(OR=4.458,95%CI:2.379~8.352)、教师/会计/文员(OR=9.740,95%CI:3.153~30.909)、制鞋/服装/纺织工人(OR=16.150,95%CI:4.933~52.873)、偏瘦(OR=3.733,95%CI:1.440~9.636)、服用避孕药(OR=3.994,95%CI:1.291~12.361)、流产(OR=4.679,95%CI:2.365~9.258)、其他接触的人吸烟(OR=5.059,95%CI:2.582~9.913)、噪声暴露(OR=2.184,95%CI:1.018~4.685)、有机溶剂暴露(OR=4.432,95%CI:1.158~16.965)、药物过敏史(OR=3.564,95%CI:1.425~8.916)为SSc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个环境因素与SSc的患病有关,应针对性加强SSc的预防和患者康复工作。 王玉杰 黄晓磊 段禹 杨国俊 陶金辉 陈珊宇 徐建华 李向培 吴国翠 王静 叶冬青关键词:LOGISTIC模型 动态因子模型在我国人均GDP对肺结核发病率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用动态因子模型提取并比较我国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共同趋势,分析其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方法用Stata 14.0基于动态因子模型分别对我国2004-2015年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标准化值提取共同因子。用SPSS 23.0做滞后相关分析。以共同因子为因变量,人均月度GDP(千元)相应滞后期为自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我国肺结核年均发病率(1/10万)最高的三个省是新疆(178.65)、贵州(146.60)和海南(116.58)。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共同因子均在下降,中部、东北和西部北方地区下降较快。滞后相关分析显示中部和东部南方地区的人均GDP对发病率共同因子的影响滞后二期,东部北方滞后三期,西部南方、西部北方和东北地区滞后一期。发病率共同因子与人均GDP负相关,人均月度GDP每增加1千元,东部南方地区肺结核发病率(1/10万)减少34.4%,北方地区减少32.5%;西部南方地区减少14.9%,北方地区减少75.2%;中部地区减少68.8%,东北地区减少45.3%。结论我国肺结核发病趋势在降低,且有一定地区差异。人均GDP对肺结核发病率的影响滞后1-3个月。应加大西部南方地区对肺结核防治的经济投入。动态因子模型可应用于肺结核发病数据的分析。 杨丽娟 段禹 张燕杰 操龙挺 潘贵霞 叶冬青 王静关键词:肺结核 动态因子模型 时间序列 阜阳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行为以及HIV感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知识水平、行为特征以及HIV感染率,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MSM人口学、行为学、艾滋病知识等相关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检测。结果共调查264名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4%,HIV感染率为5.7%。在最近六个月8,7.1%的MSM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有时使用率58.7%,每次都用率34.8%;21.6%的MSM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有时使用率29.8%,每次都用率26.3%。感染HIV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年龄组、离异或丧偶、以及性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结论阜阳市MSM人群中高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HIV感染率高,应尽快采取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 杨鲁光 宋秀萍 丁心平 孙良 段禹 范萍关键词:艾滋病 感染率 基于动态因子模型对我国不同地区肺结核病发病情况的分析 目的观察我国各地区肺结核发病趋势的异同及其与经济因素的关系。方法用Stata 11.0基于动态因子模型分别对我国不同地区肺结核发病率提取共同因子,并以各地区共同因子为自变量,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均值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 杨丽娟 张燕杰 段禹 王静文献传递 体育锻炼对60岁及以上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安徽省某社区2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将随访者分为体育锻炼组与非体育锻炼组。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体育锻炼组与非锻炼组在心理调整状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6个月随访后,锻炼组比非锻炼组舒张压低2.86 mm Hg(P<0.05);在控制其他因素后,适当的体育锻炼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增大其脉压差(P<0.05)。结论:增强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赵久华 黄梅 朱文娟 黄晓磊 段禹 张诗晨 王静关键词:高血压 体育锻炼 随访研究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