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依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病毒
  • 3篇蝙蝠
  • 3篇扩增
  • 3篇基因
  • 2篇圆环病毒
  • 2篇全基因
  • 2篇全基因组
  • 2篇猪链球菌
  • 2篇链球菌
  • 2篇基因组
  • 2篇2型猪链球菌
  • 1篇原核表达
  • 1篇特性分析
  • 1篇突变株
  • 1篇全基因组分析
  • 1篇全基因组扩增
  • 1篇猪链球菌2型
  • 1篇脱乙酰
  • 1篇未知病毒
  • 1篇磷酸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军事...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王依
  • 6篇胡丹
  • 6篇王长军
  • 4篇朱长强
  • 3篇谭伟龙
  • 3篇潘秀珍
  • 3篇钱思彤
  • 2篇唐慧娴
  • 2篇龚秀芳
  • 1篇邓小昭
  • 1篇韩一芳
  • 1篇姚文兵
  • 1篇张晨
  • 1篇杨露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型猪链球菌SSU05_0736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及其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2型猪链球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鉴定现有的和发掘新的毒力因子依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探讨SSU05_0736编码的c AMP受体蛋白在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uis 2)中国强毒株05ZYH33中的作用机制,初步分析SSU05_0736基因敲除株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可能的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并筛选由壮观霉素抗性基因(Spcr)替换S.suis 2中SSU05_0736的基因敲除株Δ0736,系统比较分析野毒株与敲除株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将BALB/c小鼠作为动物感染模型来探究敲除株的毒力。结果通过组合PCR、反转录PCR(RT-PCR)等方法鉴定并成功构建基因敲除株Δ0736,其在菌落形态、溶血活性及对小鼠致病力等方面与野毒株无显著差异;两者生长速率相比,敲除株的生长较野毒株迟缓但其在对数期增长速率较大。结论 SSU05_0736基因的缺失并未使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的毒力发生显著改变,推测SSU05_0736基因并非毒力决定因子,但与野毒株相比敲除株在生长速率尤其对数期增长速率较大这一方面的改变,提示可对其代谢调控能力作进一步分析。
钟璟皓胡丹唐慧娴王依钱思彤龚秀芳潘秀珍王长军姚文兵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基因敲除突变株
蝙蝠携带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研究进展
2016年
蝙蝠是多种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的储存宿主,迄今为止已在蝙蝠体内分离到80多种病毒,随着二代测序等技术的发展,新的蝙蝠病毒还将不断被发现。研究显示,有25个病毒科病毒能够感染脊椎动物,其中有10个科被证实与蝙蝠有关,包括黄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副粘病毒科、丝状病毒科、弹状病毒科、冠状病毒科、披膜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呼肠孤病毒科等。除此之外,蝙蝠还被证实可携带禽流感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等。大部分病毒曾引起人或动物间的疾病流行,有些病毒还会导致蝙蝠个体的发病和死亡。因此,从人类健康和蝙蝠生态保护角度来看,研究蝙蝠携带病毒的病毒谱、蝙蝠和病毒的关系、可能的传播途径以及潜在危害性等,对我们全面认识蝙蝠携带病毒特性及加强蝙蝠传播病毒的防治十分重要。
谭伟龙王依杨露艾乐乐朱长强胡丹王长军邓小昭
关键词:蝙蝠
蝙蝠圆环病毒的鉴定与全基因组扩增
背景:圆环病毒(circovirus)呈球形或六角形,无包膜,大小为18~25nm,环状ssDNA,病毒衣壳呈正二十面体,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到目前为止发现的能感染动物并致病的圆环病毒只有鸟类圆环病毒和猪圆环病毒...
王依胡丹朱长强钱思彤谭伟龙王长军
2型猪链球菌N-乙酰氨基葡糖-6-磷酸脱乙酰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测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克隆表达2型猪链球菌N-乙酰氨基葡糖-6-磷酸脱乙酰酶(NagA)的编码基因,并测定其酶活性。方法:根据GenBank中05ZYH33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NagA(SSU05_1259)基因,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ag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筛选阳性转化子进行IPTG诱导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与质谱鉴定;利用Ni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获得NagA重组蛋白后测定其酶活性。结果: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NagA基因,重组表达的Nag A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10~3,其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7℃,最佳反应时间为30min,最适反应pH值为7.5,最佳底物浓度为13mmol/L。2型猪链球菌NagA的体外酶活为124U/mL,酶比活为78U/mg。结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了NagA基因,获得的NagA蛋白具有良好的酶学活性。
钱思彤龚秀芳唐慧娴王依潘秀珍王长军
关键词:2型猪链球菌原核表达酶活性
马尔堡病毒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马尔堡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人工合成马尔堡病毒保守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编码基因作为阳性标准品,设计LAMP扩增引物,以HNB作为可视化指示剂,通过LAMP浊度仪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与常规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作比较。结果建立的LAMP方法的灵敏度为10^0拷贝/μl,高于常规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10^3拷贝/μl和10^2拷贝/μl,方法的特异性好,仅马尔堡病毒有扩增曲线且HNB指示剂颜色发生阳性改变,其他病毒扩增均为阴性。体系的扩增效率较高,试验仅需30min。结论建立的HNB-LAMP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适用于马尔堡病毒的可视化快速检测。
钟璟皓韩一芳张晨胡丹王依潘秀珍王长军
关键词:马尔堡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
基于序列非依赖性扩增技术发现未知病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组学技术在微生物学领域的运用变得广泛,其中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发现未知病毒和病毒检测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序列非依赖性扩增是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中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目的序列的获得及后续实验的展开。本文主要介绍和归纳了几种常用的序列非依赖性扩增技术在病毒宏基因组学中的应用,比较、分析了几种序列非赖依性扩增的差别和优缺点,为读者使用此技术提供参考。
王依胡丹钟璟皓朱长强谭伟龙王长军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病毒鉴定
蝙蝠圆环病毒BtCV-DS13株的鉴定与全基因组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自首次从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中检测到圆环病毒后,不断有研究小组从不同地域的多种蝙蝠体内发现类似病毒。为掌握中国东部沿海蝙蝠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浙江省舟山地区采集的大卫鼠耳蝠的肠道组织为模板,采用巢式PCR和染色体步移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一株蝙蝠圆环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命名为BtCV-DS13。序列分析表明,BtCV-DS13全基因组长度为1 873nt,具有圆环病毒的典型基因组结构特征。同源性比较显示,与已公布的4种蝙蝠来源的圆环病毒(Bat1、Bat2、Bat3)或环病毒代表株(Cyclovirus bat)的同源性均较低,分别为22.9%、53.5%、24.7%和4.5%。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tCV-DS13处于圆环病毒属的一个大分支中,与猪圆环病毒和蝙蝠圆环病毒处于其中同一个小分支。基于以上分析,初步判断BtCV-DS13在分类上是一种新的蝙蝠圆环病毒。
王依沈谷芳胡丹钱思彤朱长强谭伟龙王长军
关键词:蝙蝠圆环病毒基因进化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