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民 作品数:22 被引量:142 H指数:8 供职机构: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成形术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严重狭窄的颈内动脉患者给予丁苯酞序贯疗法和支架成形术后神经功能及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情况。方法选取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及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住院后行头颅CT、头颅磁共振明确脑梗死,头颈部MRA和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筛查颅内外血管,头部CT灌注检查明确脑灌注。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术(DSA)确定颈内动脉狭窄的情况,比较入院时和治疗2周、4周和3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脑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 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变化。结果成功地完成了100例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其中50例成功完成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2周、4周和3个月的患者神经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和3个月的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在治疗前,两组r CBV和r 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较对照组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MTT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可减少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残疾程度,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观察组比对照组显� 赵小妹 刘永刚 任翠剑 王宁 赵静 齐伟静 许云鹤 曹姗 高爱民 周炜 孙海川关键词:丁苯酞 序贯治疗 支架成形术 脑梗死 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年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影响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年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120例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及神经缺损程度等资料,检测入院时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 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根据1年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 12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78例,预后不良42例。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高脂血症和卒中史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布、各项炎性因子(IL-6、TNF-α、CRP、s ICAM-1、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炎性因子水平、NIHSS评分、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年龄是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增高是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年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议联合检测以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高爱民 刘永刚 任翠剑 许云鹤 王宁 齐伟静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 急性缺血性卒中 炎性因子 预后 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Ⅰ期肩手综合征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能力评分、超声检查三项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肢体活动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U、VAS、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速度、静脉内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方法联合针药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明显。 陈颖 甄玉婷 杨海波 徐朝辉 高爱民 任红 李轩关键词:脑梗死 疼痛程度 血液流变学 肩关节活动度 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n=48),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n=48)。对所有对象实施TEG检测,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TEG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并分析数据。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前的TEG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前的TEG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指标可用于对急性脑血管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为提高患者预后提供有力依据,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高爱民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2月~2015年9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90.0%(45/50),总有效率为98.0%(49/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35/48)、87.5%(4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均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爱民 刘永刚 齐伟静 邢晓明 王宁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 化痰通络汤联合温针灸肩三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温针灸肩三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SHS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化痰通络汤与温针灸肩三针联合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U-FM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39/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31/4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U-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U-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温针灸肩三针治疗SHS痰瘀阻络证患者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 陈颖 甄玉婷 徐朝辉 杨海波 高爱民 任红 李轩关键词: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痰瘀阻络证 化痰通络汤 肩三针 温针灸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Ⅰ期肩手综合征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口服中药并结合刺络放血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优势逐渐加大;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ugl-Meyer评分及SS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94/100)显著优于对照组(76%,76/100)(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脑梗死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陈颖 甄玉婷 杨海波 徐朝辉 高爱民 任红 李轩关键词:益气温阳 活血通络 刺络放血 肩手综合征 头针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吞咽功能评估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改善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头针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和吞咽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高爱民 张月娥 李丽杰 徐朝辉 王琳关键词:吞咽功能 康复训练 养血清脑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及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较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齐伟静 刘永刚 高爱民 马艳关键词:中草药疗法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损伤严重度评分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hs-CRP水平及血液流变参数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受损状况,降低血清hs-CRP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参数。 高爱民 王宁 钱倩 刘永刚 任翠剑 齐伟静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