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媛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莫西沙星联合鞘内注射及脑脊液置换治疗有效降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K-BB、sCD163及炎症因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鞘内注射及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脑脊液肌酸激酶同工酶BB(CK-BB)、可溶性CD163(sCD163)、炎症因子(TNF-α、IFN-γ)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4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难治性TBM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行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治疗及抗结核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中CK-BB、sCD16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变化及脑脊液生化指标,并进行疗效判断,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8 d后,2组患者脑脊液中CK-BB、sCD163及TNF-α、IFN-γ白细胞、蛋白、脑脊液压力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氯化物水平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莫西沙星联合鞘内注射及脑脊液置换治疗能有效降低TBM患者脑脊液CK-BB、sCD163、炎性因子TNF-α、IFN-γ、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提高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且临床疗效较好。
- 李华王倩王丽媛刘东旭赵腾跃
- 关键词:莫西沙星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
- 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355例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筛查,统计TST筛查结果,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胸片提示无异常者建议预防性用药,随访2年观察发病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355例密切接触者中,TST强阳性例数共275例,占比20.30%;一般阳性例数共559例,占比41.25%。144例预防性用药的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年期、2年期随访分别有0例(0.00%)、5例(3.47%)发病,131例未接受预防性用药的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年期、2年期随访分别有21例(16.03%)、35例(26.72%)发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92、29.820,P=0.000、0.000)。预防性用药组中,用药时间<6个月的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共79例,其中5例(6.33%)发病;用药时间≥6个月的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共65例,0例(0.00%)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P=0.039)。144例预防性用药的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共14例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程度均较轻,无需停止用药;共5例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停药1周后均好转,继续用药。结论TST筛查能了解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菌感染情况,进行预防性用药能控制结核病蔓延,且基本上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 韩彦周张素娟刘凡平王倩张晨钰郑志清刘亚静王丽媛
- 关键词: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肺结核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
- 2型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ho激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ho激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并肺结核120例(糖尿病并肺结核组)、单纯2型糖尿病80例(糖尿病组)以及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9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比较3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Rho激酶活性、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水平、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2型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IL-6、IL-10水平及HOMA-β、HOMA-IR与T淋巴细胞Rho激酶活性的关系。结果 3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Rho激酶活性、外周血IL-6及IL-10水平、HOMA-β及HOMA-IR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外周血T淋巴细胞Rho激酶活性糖尿病并肺结核组最高,糖尿病组次之,健康对照组最低,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糖尿病并肺结核组外周血IL-6及IL-10水平较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糖尿病并肺结核组HOMA-β低于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HOMA-IR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糖尿病组HOMA-β低于健康对照组,HOMA-IR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IL-6水平及HOMA-IR与T淋巴细胞Rho激酶活性呈正相关,HOMA-β与T淋巴细胞Rho激酶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ho激酶活性升高,存在炎性因子高表达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现象,为糖尿病引发肺结核的可能机制。
- 张素娟韩彦周王琳王栋贾米山王丽媛高孟秋王玉红
- 关键词:结核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依从性调查及干预措施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治疗依从性对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的相关影响,为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2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用药依从性的调查;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两组患者的医嘱执行率、痰菌转阴率及不同时间治愈率进行比较,应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很低;干预后患者医嘱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均较稳定,干预组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患者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依从性。
- 袁伟周新玲田彦卿季捧先王丽媛李贲
-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依从性
-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并完成规范化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8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类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80例患者共发生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6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3%;以单一症状不良反应为主,60例(89.55%);大部分发生于强化期内,52例(77.61%);以骨关节损害、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及胃肠道反应为主。不良反应组和非不良反应组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肝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18.5、吸烟史、饮酒史、肝病史是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规律抗结核治疗期间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以单一症状不良反应为主,大部分出现在强化期内,以骨关节损害、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及胃肠道反应为主;对年龄>60岁、体重指数<18.5、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有肝病史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行规律抗结核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减少或防止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提高治愈率。
- 张素娟韩彦周李华监士宁郑志清王丽媛
- 关键词:抗结核治疗药物毒性
- 血糖控制状况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疗效关系分析
- 2016年
- 观察血糖控制情况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1至2016-01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2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两组:控制良好组32例,控制不良组30例,观察两组肺结核控制情况,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随访1年,发现血糖控制良好组肺结核好转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不良组。结论: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是肺结核治疗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控制良好的血糖保驾护航之下,肺结核的治疗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 王丽媛
- 关键词:糖尿病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