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晓娜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抵抗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细胞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信号系统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糖尿病治疗
  • 1篇子机
  • 1篇自噬
  • 1篇甲状腺
  • 1篇甲状腺乳头状...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机制
  • 1篇2型糖尿病治...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篇乔虹
  • 3篇许晓娜

传媒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自噬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近些年来,甲状腺癌(TC)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最常见类型,约占所有TC的90%。目前,PTC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尽管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PTC可能通过逃避细胞凋亡而抵抗放射和化学治疗。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代谢过程,在维持和促进细胞代谢、基因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现对自噬与PTC的相关性研究综述如下。
李晶晶许晓娜乔虹
关键词:自噬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子机制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在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同为肠促胰岛素,以GLP-1为基础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以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为基础的药物却迟迟未能进入临床。近来研究表明,GIP与IR有关。长期高脂高热量饮食,对肠道K细胞的刺激增加,K细胞数目及其分泌的GIP也随之增加。在T2DM的早期阶段,GIP的肠促胰素效应降低,但其促进脂质沉积和胰升血糖素分泌的作用仍然存在;GIP分泌增多,促进脂质过度沉积,进而诱发脂肪组织的炎症反应,降低IS,加重IR;GIP促进胰升血糖素分泌,加重高血糖症。长期的糖脂毒性,加速胰岛β细胞凋亡。因此,GIP可能是加速IR和T2DM进展的重要因素,GIP/GIPR信号系统异常,与IR的发病机制相关。本文将对GIP及GIP/GIPR信号系统在T2DM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及其参与IR的分子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许晓娜乔虹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K细胞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新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GLP-1)是由进食刺激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通过与GLP-1R结合发挥胰腺内和胰腺外两方面的功能。在人体,GLP-1R广泛分布在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肺脏、肾脏、垂体、心脏及血管内皮等部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GLP-1除了有促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且抑制其凋亡等胰腺内作用外,还表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胰腺外功能,如:抑制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心血管、神经系统等保护作用。基于GLP-1独特的胰腺内和胰腺外生理功能,在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中GLP-1成为重要的阻止疾病进展的保护性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一直试图拓展以GLP-1为靶点的治疗策略在T2DM中的应用。因此,作者对GLP-1在T2DM病理生理中的作用、相关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以及GLP-1在T2DM治疗方面的新突破进行综述。
许晓娜乔虹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L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