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诊室血压与功能检查室血压的关系及二者诊断高血压的一致性。方法入选门诊疑似高血压患者388例,年龄15-89岁,平均(54.30±14.53)岁;其中男187例,平均(50.39±15.44)岁;女201例,平均(57.95±12.66)岁。采用汞柱式标准袖带式血压计检测、记录所有患者的诊室血压并计数心率;采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BP-203RPEⅢ)检测、记录四肢动脉血压和心率,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总体上诊室血压及心率高于功能检查室血压及心率;诊室收缩压与功能检查室收缩压差值平均值为12.36 mm Hg;舒张压差值平均值为8.42 mm Hg;心率差值平均值为6.17次/min。2388例疑似高血压患者中,根据诊室血压有90.72%(352/388例)被诊断为高血压;根据功能检查室血压有53.09%(206/388例)被诊断为高血压;而且诊室高血压患者中只有56.82%(200/352例)的患者通过功能检查室血压诊断为高血压。结论 1诊室血压与功能检查室血压高血压诊断的一致性较差。2单纯根据诊室血压进行高血压的诊断会带来较大的误诊率和一定的漏诊率。
科研是促进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的基础。业界称为《SPRINT研究》的重要科研成果是由SPRINT研究组在102个临床研究中心历经平均3.26年的药物干预和随访监测后分析得出的。该研究成果的问世在高血压领域甚至心血管研究领域引起了不断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于高血压患者是否应该通过强化降压将降压目标控制在120 mm Hg以下以及该研究成果对于未来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参考意义。所有的争议都源于不同人对SPRINT研究的理解不同。我们从研究人群、研究结果和实际问题三方面对其内容进行了客观、深入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