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民建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2
- 供职机构:简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心肌酶谱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NPPA基因多态性分布
- 2023年
-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心肌酶谱、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利钠肽前体A(NPPA)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感染组,43例心力衰竭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84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统计三组一般资料、血清心肌酶谱、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心肌酶谱与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统计心力衰竭患者NPPA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感染组、非感染组、健康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盐脱氢酶(LDH)、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MB、AST、CK、LDH、NT-proBNP与血清PCT、TNF-α、CRP、IL-6呈正相关关系(P<0.05);感染组rs5067基因型CC占比低于非感染组,TT占比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肺部感染的发生可引起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两者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心力衰竭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患者NPPA基因rs5067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
- 张家会彭民建方英杨萍李毓龙郭燕红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酶谱炎性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
- 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肌酶指标[肌钙蛋白(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 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 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 Tn I由(8. 37±1. 72)μg/L降至(4. 55±0. 93)μg/L、CK-MB由(80. 51±16. 29) U/L降至(39. 76±7. 72) U/L、LDH由(122. 64±26. 86) U/L降至(73. 52±15. 67) U/L,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PA、CD62P及CD63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 04%、27. 5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抑制患者血小板活性,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
- 彭民建庞孟春魏坤黄祖荣严辉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替罗非班氯吡格雷
- 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低盐、低脂饮食,控制和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心脏瓣膜的类型和病变程度给予利尿剂、西地兰、虹管扩张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6.30~12.5 mg/d,分2次口服。观察治疗2周后2组患者治疗效果,监测血压、心率、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93.8%vs.79.2%,X^2=4.360,P<0.05);观察组心率、BNP、hs-CRP、LVMI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66、21.796、5.410、9.699,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3、0.575,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头晕、双肺湿哕音、双下肢水肿、咳嗽、心悸及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等小良症状,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未发生严霞肝肾并发症。结论应用美托洛尔能改善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效果,减缓心室重构,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魏坤黄祖荣彭民建李俊英张玲
- 关键词:美托洛尔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