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超

作品数:34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建筑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篇建筑
  • 4篇物质化
  • 3篇人工智能
  • 3篇主义
  • 3篇机器人
  • 3篇场域
  • 2篇新唯物主义
  • 2篇预制
  • 2篇预制装配
  • 2篇人机协作
  • 2篇人文
  • 2篇人文主义
  • 2篇身体
  • 2篇实验室
  • 2篇人机
  • 2篇自动化
  • 2篇微空间
  • 2篇唯物
  • 2篇唯物主义
  • 2篇可视化

机构

  • 34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美术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 1篇苏黎世联邦理...

作者

  • 34篇闫超
  • 13篇袁烽
  • 2篇周渐佳
  • 1篇李翔宁
  • 1篇徐磊青
  • 1篇叶海
  • 1篇杨峰
  • 1篇李力
  • 1篇李力
  • 1篇李麟学
  • 1篇沈洁

传媒

  • 17篇时代建筑
  • 3篇建筑学报
  • 2篇城市建筑
  • 2篇建筑技艺(中...
  • 1篇新建筑
  • 1篇建筑师
  • 1篇艺术与设计(...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数字化感知工具的公共空间行为“博弈”初探
2024年
文章对公共空间中行为博弈的多重机制进行解析,揭示了人群行为作为空间形态要素的本质,分析了人群所构成的社会空间形态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原理。结合课程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感知工具开展的行为研究案例,阐述了基于空间占位和感官刺激的两种行为博弈模式,并将这两种模式拓展到人与物体、人与城市动物、人与智能机器三个不同的范畴,拓展了基于“空间-行为”的设计认知。
闫超李特
关键词:行为学公共空间行为博弈
面向集群弹性变形的离散建构设计研究
模块化生成设计是装配式建筑走向开放化的基础,其中离散建构是连通模块化构件几何与材料性能的关键。当前针对离散建构体系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基于固化的构件形式,探索静态条件下构件组合的材料性能。本研究从弹性材料性能切入,探索可弯曲...
李均宜裘梦盈闫超袁烽
关键词:材料性能集群行为
从自我技术到日常实践 漫步行为的建筑理论话语解析
2023年
漫步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实践,对于研究当今高密度建成环境中的步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漫步作为一种自我技术,在20世纪批判理论话语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以漫步的空间体验规律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批判理论中围绕大都市漫步而展开的论述进行梳理和解析,揭示出漫步行为的复杂内核,包括漫步行为的体验本质、空间场所激发漫步行为的内驱力,以及漫步行为对城市空间的时空重构机制。文章还提出了对当代漫步行为研究进行拓展的潜在方向。
闫超
关键词:漫步
一个精简且可证的建筑数字化转型史被引量:2
2023年
对数字设计理论和数字化智能设计的历史进行阐述,并用一种源于查尔斯·詹克斯的图解方式进行呈现;重点关注插图中那些波动变化背后的史学意义,揭示数字工具和理论如何受到经济和设计文化兴衰的影响,以及如何随着技术创新的曲折发展和偶尔衰落而变化。
马里奥·卡尔波闫超
“新唯物主义”营造 从图解思维到数字建造被引量:11
2016年
文章通过梳理新唯物主义哲学、图解思维方法和数字化建造实践之间的关系,详细阐述了在性能化目标的引导下,如何通过数字媒介整合建筑设计与建造流程,来实现建筑中新的物质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基于"新唯物主义"营造的全新社会生产系统,并通过该系统构建当代中国建筑营造文化。最后,文章通过"内在逻辑的可视化"、"以流定形的迭代生成"以及"数字工厂协作生产"这三个"新唯物主义"营造的基本观点,力图体现数字建造中的新物质性哲学观念。
袁烽闫超
关键词:新唯物主义
场域或物体——后数字时代的存在论之争
当代哲学领域中,在新唯物主义与物体导向存在论之间进行着一场存在论层面的辩论。同时,这场辩论波及建筑学,并在受两种哲学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数字建筑设计"场域观"与"物体观"之间形成了分歧。为了探究这场辩论给当代建筑理论发展带来...
闫超
关键词:场域
文献传递
“绘制”建筑形态自治被引量:1
2016年
在本期的讨论部分中,几位在相关研究与理论方面都有涉猎的青年建筑师和学者共同撰文,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和经历进一步延展了卡尔波文章中的例证与观点。其中,《九宫格》的作者卡约和索菲亚身处当代建筑跨学科教学的重镇——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却聚焦于几十年前的平面图解与开放的建筑概念训练。
闫超
关键词:青年建筑师建筑概念建筑形态
数字粗野主义的时代被引量:4
2019年
数字建造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关注减材工艺,而第二阶段主要探索增材技术。当今,实验性数字设计师的研究兴趣开始逐渐转向自动化装配。从大约15年前格拉马齐奥和科勒的开创性建造实验开始,建筑和工程领域对工业机器人的创造性运用便开始在建筑层面和技术层面孕育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成果。文章对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的“数字粗野主义”的理论思辨进行了剖析,进而建立起它与当今超尺度的、体块化的构件形式语言以及离散化构件的堆叠设计方式之间的联系。
闫超
关键词:自动化机器人劳作离散化堆叠
身体、(手)工艺、机器 社会性实验建造中的感知问题被引量:4
2019年
文章从(手)工艺的本质出发,剖析了当代数字化实验建造中“数字工匠”概念所映射出的感知机制,进而建构出物质材料操作过程中身体、(手)工艺和工具(机器)三者的相互决定关系。通过进一步揭示工艺和身体的社会属性,作者推演出身体认知在当代实验建造共同体中的组织作用,以及保持共同体社会网络动态性的解域化作用,并最终在更广泛的语境下提出身体在连接理论与技术时可能贡献的意义。
闫超
关键词:社会网络
城市实验室
2019年
文章介绍了位于巴塞罗那的研究和教育中心一加泰罗尼亚高级建筑研究所正在进行的研究和实践。该研究所以增强学术研究影响力以及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作为目标,将城市本身转变为一个实验和实践的场所。文章展示了其试点项目如何将学术研究工作带出理想封闭的实验室,并从社会影响、经济可行性和文化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估。从与业界合作的建筑尺度试点项目到与欧盟公署以及城市政府部门合作的城市规划试点项目,揭示出它们所遵循的一种学术和研究策略:通过将创新项目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开放,如城市中的公共机构、公民、行业和其他专业人士,进而扩大创新项目的社会影响。
詹强(译/校)李明阳(译)闫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