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璇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药理
  • 3篇药理学
  • 3篇网络药理学
  • 2篇药物
  • 2篇针具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子机
  • 2篇哮喘
  • 2篇桔梗
  • 2篇分子
  • 2篇分子机制
  • 1篇电针
  • 1篇电针治疗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药理学研究
  • 1篇药物归经
  • 1篇议药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0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王璇
  • 5篇徐斌
  • 4篇单进军
  • 2篇谢彤
  • 2篇余芝
  • 1篇钱桂英
  • 1篇韩旭
  • 1篇陈华
  • 1篇徐桂华
  • 1篇林丽丽
  • 1篇江星
  • 1篇汪受传
  • 1篇徐建亚

传媒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针刺研究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DH7A1激活剂在制备防治哮喘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ALDH7A1激活剂在制备防治哮喘的药物中的应用,请求保护ALDH7A1激活剂在制备防治哮喘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ALDH7A1激活剂可以有效抑制哮喘相关诱发因子的表达,用于治疗哮喘,因而具有开发成防治...
单进军王璇时晨
黄龙止咳颗粒治疗哮喘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实验验证探讨黄龙止咳颗粒治疗哮喘的作用靶点及潜在机制。方法借助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黄龙止咳颗粒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哮喘的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和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富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构建哮喘小鼠模型,通过病理染色,ELISA检测,qPCR及Western blot来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结果共获得黄龙止咳颗粒中175种活性成分、1026个药物靶点,哮喘900个疾病靶点,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53个,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1967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包括TNF信号通路在内的共计84条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表明,黄龙止咳颗粒能有效改善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并通过影响TNF信号通路从而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黄龙止咳颗粒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王璇钱桂英凌晓颖严花汪受传单进军
关键词:黄龙止咳颗粒哮喘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
以九针为例浅论关于针具发展及标准制定的思考被引量:2
2020年
针灸标准化的不一性问题一直是针灸国际化进程中的阻碍,当前针灸无痛化、无菌化的发展趋势极大限制了针具多元的发展和应用。目前临床针具多以毫针及锋针为主,其余针具已渐近失传,针具其单一化削弱了针灸治疗特色,建立一种验而有效的针具标准迫在眉睫。文章以九针理论基础,从针具发展的角度阐述针具的材质、规格等方面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总结其对现代针具的启示,结合新式针具创制深化特点提出建立基于生理病理效应的针具标准的概念,为完善针具创制、应用及推动针具标准化进程提供新思路。
王璇徐斌
关键词:针具针刺
基于Sirt1/PGC-1α/TFAM通路探讨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
2024年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应并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PGC-1α)/促进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通路探讨电针治疗DPN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 mg/kg)腹腔注射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电针“天枢”,每次2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6周。测量各组大鼠血糖、体质量、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采用Von Frey法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值,哈格里夫斯实验检测大鼠热痛阈值;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后足足垫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ENFD);神经电生理方法测量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HE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形态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和AUC升高(P<0.001),体质量、机械痛与热痛阈值、后足足垫表皮IENFD降低(P<0.001),MNCV减慢(P<0.01),坐骨神经横切面轴突分布较空白组零碎松散且无序,髓鞘与轴突广泛分离;坐骨神经中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血糖和AUC下降(P<0.05,P<0.01),机械痛和热痛阈值上升(P<0.01),IENFD增加(P<0.05),MNCV加快(P<0.05);坐骨神经形态和超微结构病变缓解;坐骨神经中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调控Sirt1/PGC-1α/TFAM通路,改善DPN的神经损伤,达到修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袁重茜王璇余芝连晓阳徐斌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电针
小议药物归经理论中经络理论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中药归经理论蕴含着前人对经络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其影响不言而喻。当今归经研究对经络理论的忽视一定程度上造成其研究方向的偏移,正确认识经络理论在归经理论中的应用是研究药物归经的必要途径,文章就经络理论在药物归经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运用系统性概念及经络环型模式研究药物归经理论的合理化建议。
王璇徐斌
关键词:药物归经经络理论归经理论
基于UPLC/LTQ-Orbitrap-MS和网络药理学的桔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结合UPLC/LTQ-Orbitrap-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桔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作用靶点及潜在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为深入揭示桔梗治疗NAFLD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UPLC/LTQ-Orbitrap-MS技术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桔梗的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桔梗的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同时通过OMIM、Disgenet、TTD等数据库获取NAFLD靶点;将疾病相关靶点映射到化合物潜在靶点中,获取公共靶点,并将信息导入Cytoscape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分别制作网络图和PPI图,同时进行拓扑学分析;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关键靶基因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构建NAFLD小鼠模型,通过病理染色切片,qPCR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结果结合质谱分析与数据库筛选结果,共获得桔梗活性成分13个,药物靶点278个,疾病靶点1536个,共同靶点83个,涉及PI3K-AKT、胰岛素抵抗、TNF-α、IL-17、JAK-STAT、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实验验证显示关键靶基因存在差异性表达。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桔梗治疗NAFLD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王璇许伟辰罗子宸徐泳时晨谢彤廖颖钊单进军
关键词:桔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
一种面部刮痧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部刮痧板,包括中空的手持部及刮痧部,二者连接为一个整体;刮痧部的前端间隔固定有滚珠,手持部与刮痧部相对的一端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内设有暗扣;刮痧板内注有液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
江星徐桂华陈华王璇
文献传递
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20年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为了更深入探究DM的发病机制、研发更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案,研究人员需要和人类疾病相似的、稳定、可复制的动物模型。使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DM已半世纪之久,是目前基础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DM动物诱导药物。本文对STZ制备DM大鼠模型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综述,综合相关已发表文献的研究成果及经验,以期能对今后STZ诱导的DM大鼠模型的制备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韩旭王璇余芝徐斌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动物模型影响因素
浅论关于针具发展及标准制定的思考
针灸无痛化、无菌化的发展趋势极大限制了针具多元的发展和应用,目前临床使用针具已局限于毫针等极少数针具,临床针具的单一化削弱了针灸治疗特色。本文回顾了传统九针和新九针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两者对于现代针具的发展与启示,总结其...
王璇徐斌
关键词:针灸学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桔梗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1
2021年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桔梗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预测桔梗的成分和作用靶点,并与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的肺纤维化的疾病靶点交集整合,获得桔梗治疗肺纤维化的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和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联合String平台绘制PPI网络,同时进行拓扑学分析,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采用动物实验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构建肺纤维化小鼠模型,进行病理染色、ELISA检测、肺功能检测、qRT-PCR及Western blot。桔梗8个潜在活性成分对应289个靶点,肺纤维化1 129个疾病靶点,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65个, 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1 575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146个条目,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 (IL-17)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桔梗能改善肺纤维化小鼠的肺部炎症及胶原沉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桔梗治疗肺纤维化小鼠后, 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 p-AKT的下调抑制了P21的表达,提示桔梗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细胞衰老治疗肺纤维化小鼠。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揭示了桔梗抗肺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并进行了相关验证,为深入探讨桔梗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王璇徐泳罗子宸韩迪谢彤林丽丽徐建亚时晨单进军
关键词:桔梗肺纤维化网络药理学PI3K-AKT衰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