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姣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小细胞
  • 6篇肺癌
  • 5篇非小细胞
  • 4篇胃癌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疗效
  • 3篇蛋白
  • 3篇一线治疗
  • 3篇晚期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进展期胃癌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血清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机构

  • 13篇徐州市肿瘤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13篇朱梅
  • 13篇吕姣
  • 10篇姜海英
  • 10篇李倩
  • 6篇李艳芳
  • 4篇谢晓东
  • 2篇袁成
  • 2篇李静
  • 1篇魏嘉
  • 1篇李菲
  • 1篇李晓峰
  • 1篇陆娟

传媒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水平及其诊断和治疗监测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在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11例NSCLC患者和同期在南京易安门诊部体检的105名健康对照者血液样本,采用Luminex法测定NSCLC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PDGF-BB水平以及采用铂类药物化疗后患者血清PDGF-BB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患者血清PDGF-BB水平对NSCLC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清PDGF-BB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铂类药物化疗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NSCLC患者血清PDGF-BB水平降低[(54±24)ng/ml比(125±61)ng/ml,t=11.09,P<0.01]。血清PDGF-BB水平对NSCLC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890。不同性别、年龄及是否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间,血清PDGF-B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NM分期高者血清PDGF-BB水平低于分期低者,分化程度低者血清PDGF-BB水平低于分化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后,NSCLC患者血清PDGF-BB水平持续降低。结论NSCLC患者血清PDGF-BB水平降低,其在NSCLC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朱梅姜海英谢晓东李倩吕姣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铂类药物
培美曲塞+卡铂二线治疗方案对EGFR-TKIs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培美曲塞+卡铂二线治疗方案在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一线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EGFR-TKIs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培美曲塞+卡铂(AP)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多西他赛+卡铂(D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并绘制生存曲线,评价其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与总生存时间(OS)。结果: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FACT-L量表中身体状况及肺功能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间2~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个月,截止随访结束时,共63例患者死亡,两组均无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但观察组疾病进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绘制Kaplan-Meier曲线图发现,观察组中位PFS(mPFS)为5.5个月,对照组mPFS为3.5个月,两组mPFS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OS为9.1个月,对照组OS为7.2个月,两组OS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在治疗EGFR-TKIs耐药性NSCLC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相比于DP方案,其能有效延长患者mPFS、OS。
谢晓东姜海英吕姣朱梅李倩邱朝阳
关键词:NSCLC
HER2蛋白水平预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HER2蛋白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按术后HER2蛋白病理检查结果分为HER2蛋白阳性组和HER2蛋白阴性组,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各项临床病理指标,运用1∶1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将Logistic模型估计的倾向性评分相近患者进行配对,再次检验匹配后两组间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均衡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HER2蛋白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的评估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354例接受根治手术的胃癌患者,平均年龄(55.82±11.28)岁,其中男性234例(66.1%),女性120例(33.9%),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1.2%和55.7%。匹配后两组间各项临床病理指标达到均衡一致,无明显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匹配后HER2阴性胃癌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HER2阳性胃癌患者(83.4%、58.3%、54.3%vs 71.2%、39.1%、30.8%,P=0.019),HER2阴性胃癌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累积总生存率明显高于HER2阳性胃癌患者(100%、87.9%、73.4%vs 88.6%、55.6%、51.2%,P=0.035),Cox分析显示:HER2阳性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是HER2阴性患者的2.132倍(OR:2.132,95%CI:1.524~2.743,P=0.021),HER2阳性胃癌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是HER2阴性患者的1.783倍(OR:1.783,95%CI:1.136~2.435,P=0.028)。结论:HER2蛋白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独立预测因子,HER2阳性胃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更高,术后生存期更短。
吕姣袁成赵鸿鹰石然朱梅
关键词:HER2蛋白胃癌无瘤生存期
养正合剂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癌症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养正合剂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针)治疗癌症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诊治的80例癌症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是联合养正合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每个疗程治疗后白细胞(WBC)减少分度情况、WBC计数情况和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情况。结果治疗中的第一疗程,两组WBC减少分度、WBC计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二疗程、第三疗程和第四疗程WBC减少分度、WBC计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中使用升白针的人数和支数均比对照组少。结论养正合剂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减轻癌症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减少升白针的使用次数。
谢晓东吕姣李倩朱梅邱朝阳姜海英
关键词:养正合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骨髓抑制
rhu-TNF腔内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可能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改构肿瘤坏死因子(rhu-TNF)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顺铂(DD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hu-TNF。收集并对比治疗前后各组胸水的Bcl-2 m RNA和Bax m RNA表达,以及治疗后的疗效(RR)、临床获益反应(CBR)、不良反应、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治疗前,两组Bcl-2 m RNA和Bax m 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cl-2 m RNA均降低(P〈0.05),Bax m RNA的表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Bcl-2 m RNA明显降低(P〈0.05),Bax m 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RR、CBR分别为41.38%和48.28%,观察组RR、CBR分别为70.97%和77.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12个月,对照组TTP为5.1个月,观察组TTP为7.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rhu-TNF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机理之一在于降低胸腔脱落细胞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朱梅吕姣李艳芳李倩姜海英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BAX
EGFR-TKI一线治疗不同EGFR突变状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一线治疗不同EGFR突变状态(外显子19缺失、21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收集徐州市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72例,分析两种不同EGFR突变状态与一线EGFR-TKI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72例患者均进行EGFR基因检测,其中37例为EGFR19外显子缺失,35例为EGFR21外显子突变。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EGFR19外显子缺失的患者ORR 75.7%,DCR 89.2%;EGFR2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ORR 51.4%,DCR 6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P=0.032;χ2=4.636,P=0.031)。EGFR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校正后的中位PFS分别为13.2个月、1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0,P=0.030);中位OS分别为30.2个月、25.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6,P=0.030)。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皮疹最为常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7%∶48.6%,χ2=0.000,P=0.995)。结论 EGFR突变状态是晚期NSCLC患者一线EGFR-TKI治疗疗效和OS的预测因素,EGFR19外显子缺失患者的疗效优于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
姜海英李艳芳朱梅李倩吕姣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进展期胃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进展期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χ2检验分析血清CRP水平与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分期、CRP水平、腹腔转移、ECOG评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清CRP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体力状况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与肿瘤分期、有无腹腔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肿瘤分期、CRP水平、腹腔转移、ECOG评分与患者预后有关,而性别和年龄与预后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腹腔转移和肿瘤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结论 CRP作为一项系统性炎症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腹腔转移,对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有指导价值。
朱梅魏嘉李艳芳吕姣李倩姜海英
关键词:C反应蛋白进展期胃癌腹腔转移
PLR、NLR、CRP联合评估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的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atelet count/lymphocyte count,P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lymphocyte count,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评估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进展期胃癌患者124例,根据是出现腹膜腔转移分为腹腔转移组36例、非腹腔转移组8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病理学参数及CRP、PLR、NLR,Logistic分析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其对腹膜腔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腹腔转移组肿瘤直径大于非腹腔转移组,浸润深度、TNM分期及PLR、NLR、CRP水平高于腹腔转移组,组织学分化程度低于非腹腔转移组(P<0.05);排除PLR、NLR和CRP之外的混杂因素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化,建立Logistic模型,对其行多因素分析,显示PLR、NLR和CRP是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logit(p)=PLR×1.416+NLR×1.149+CRP×1.088;模型预测价值:ROC分析,logit(p)>0.5时,AUC值为0.755,χ^(2)为10.212,诊断敏感度为80.95%,特异度为61.64%。结论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与PLR、NLR、CRP水平及相关临床特征相关,根据PLR、NLR、CRP和相关临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其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朱梅吕姣李菲李晓峰赵鸿鹰
关键词:胃肿瘤C反应蛋白质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状态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线治疗效果的关系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徐州市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门诊及住院EGFR(外显子19、21)突变的Ⅲ。或Ⅳ期NSCLC患者72例,分析EGFR突变状态与一线EGFR-TKI疗效、无进展生存(PFS)间的关系。结果72例患者均进行过EGFR基因检测,其中EGFR外显子19缺失37例,EGFR外显子21突变35例。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4例,稳定(SD)11例,进展(PD)15例,客观缓解率(ORR)63.9%(46/72),疾病控制率(DCR)79.2%(57/72);其中,外显子19缺失患者CR1例,PR27例,SD5例,PD4例,ORR75.7%(28/37),DCR89.2%(33/37);EGFR外显子21突变患者CR1例,PR17例,SD6例,PD11例,ORR51.4%(18/35),DCR68.6%(24/35);两种不同EGFR突变状态患者ORR及D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31)。EGFR外显子19缺失的患者中位PFS为12.0个月,EGFR外显子21突变的患者为9.5个月(P=0.03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病理类型、吸烟为影响PFS的主要因素。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突变状态是一线EGFR-TKI治疗晚期NSCLC患者PFS和ORR的预测因素。
姜海英朱梅李艳芳李倩吕姣李静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行一线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患者在一线化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水平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SE、ProGRP、VEGF、VEGFR2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NSE、ProGRP、VEGF、VEGFR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线应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因子的异常表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临床疗效显著,并可用于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
李艳芳李倩朱梅吕姣姜海英陆娟
关键词:化疗小细胞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