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磁共振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闭角型
  • 3篇原发性闭角型...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静息态
  • 3篇静息态功能磁...
  • 3篇功能磁共振
  • 3篇闭角
  • 3篇闭角型
  • 3篇闭角型青光眼
  • 3篇FMRI研究
  • 2篇青光眼患者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
  • 1篇胸部CT表现
  • 1篇胸段

机构

  • 6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李声鸿
  • 6篇李平
  • 5篇曾献军
  • 5篇江菲
  • 3篇周福庆
  • 3篇蔡凤琴
  • 3篇刘丹
  • 2篇龚洪翰
  • 1篇王敏君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初级视觉皮层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初级视觉皮层(PVC)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PACG患者(PACG组)及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组)行3T磁共振T_1结构像及功能像扫描,最终纳入PACG组和HC组各25例进行rs-fMRI分析。磁共振数据经预处理后,以PVC中心区作为种子点,计算其与全脑体素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并比较组间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差异,并分析患者组显著差异脑区功能连接系数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PACG组左侧距状皮层(BA18)、左侧舌回(BA18)、右侧楔叶(BA18)、右侧后扣带回、右侧小脑前叶与PVC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PVC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左侧颞上回、右侧海马、右侧顶下小叶、双侧岛叶、双侧Extra-nuclear gyrus及双侧壳核(P﹤0.01,Alphasim校正)。PVC与左侧颞上回、右侧顶下小叶间增强的功能连接与视力(VA)呈正相关。结论PACG患者PVC区存在与高级视觉皮层和视觉外脑区功能连接下降,与视力相关的功能连接代偿性增强,提示PVC功能连接异常在PACG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李声鸿况琪斐周福庆李平江菲刘丹蔡凤琴龚洪翰曾献军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初级视觉皮层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研究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技术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小梁网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手术前后初级视觉皮层(PVC)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PACG患者(PACG组)及年龄、性别相匹...
李声鸿周福庆李平江菲刘丹蔡凤琴龚洪翰曾献军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椎管内孤立性纤维瘤一例被引量:7
2016年
患者女,59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CT表现:平扫示平C2、C3椎体水平椎管内偏右侧一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局部脊髓受压向左移位,右侧椎间孔扩大,邻近椎体骨质可见吸收破坏(图1、2)。MRI表现:平C2、C3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一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信号均匀(图3),T2WI呈稍低信号,信号稍显不均(图4),
李声鸿李平肖晓怡江菲曾献军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脊髓受压脊膜瘤颈胸段平扫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初级视觉皮层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研究
目的 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技术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初级视觉皮层(PVC)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PACG患者(PACG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组)进行3T...
李声鸿周福庆李平江菲刘丹蔡凤琴曾献军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CT表现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胸部病变的CT表现,并探讨胸部CT表现与患者的年龄及其血清学指标(CRP、ESR、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C3、C4、IgG)的相关性,试图阐述SLE患者胸部病变的可能发...
李平李声鸿王敏君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CT血清学指标
肝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男,41岁,反复上腹胀2个月。CT(图1):平扫显示肝右叶前下段类圆形肿块影,边界清楚,大小约7.54cm×6.91cm,呈不均匀性稍低密度,CT值3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内可见少许明显强化血管影,肿块整体呈不均匀性轻度强化,CT值45HU,静脉期(CT值51HU)及延迟期(CT值68HU)进一步强化,整体呈不均匀性渐进性强化。MRI(图2):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其内可见斑片状更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可见斑片状或条索状低信号,
李声鸿李平江菲曾献军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