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气管
  • 2篇气管切开
  • 2篇切开
  • 2篇康复
  • 1篇电刺激
  • 1篇意识障碍患者
  • 1篇粘胶
  • 1篇正中神经
  • 1篇正中神经电刺...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电刺激
  • 1篇时长
  • 1篇苏醒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脓毒症肺损伤
  • 1篇泡沫敷料
  • 1篇皮肤
  • 1篇皮肤护理
  • 1篇品管圈

机构

  • 4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南昌大学第四...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作者

  • 4篇熊淑琴
  • 2篇邵秀芹
  • 1篇刘洪所
  • 1篇谌秘
  • 1篇万丽琴
  • 1篇江榕
  • 1篇龚晶晶
  • 1篇郑茶凤
  • 1篇李晓悦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无粘胶泡沫敷料在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无粘胶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伤口换药方法,实验组采用拜尔坦无粘胶泡沫敷料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切口周围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日切口换药次数及气管套管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切口不良反应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换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使用无粘胶泡沫敷料对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可降低伤口感染率,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万丽琴邹田子熊淑琴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换药
品管圈在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6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4年7—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2组均为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成立品管圈小组,依次按品管圈活动的程序,通过对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引起皮肤问题的原因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设定目标、制定对策。观察2组颈部皮肤微红、湿疹性皮炎、Ⅰ度压疮和Ⅱ度压疮发生率等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颈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比52%;χ2=11.572、P=0.001<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不良反应率,完善了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护理流程,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家属的满意度。
郑茶凤路千里龚晶晶邵秀芹李晓悦熊淑琴
关键词:品管圈气管切开颈部皮肤护理
康复床结合神经肌电刺激在脓毒症肺损伤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康复中应用康复床联合神经肌电刺激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9例脓毒症并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试验组患者增加使用康复床和神经肌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20d、30d的肌力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30d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床联合神经肌电刺激康复治疗方案可有效缩短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康复进程并提高康复效果。
熊玉洁江榕刘洪所熊淑琴洪慧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不同时长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促进意识障碍患者苏醒(促醒)的最佳治疗时长。方法选取2019—2020年收治的意识障碍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2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每日MNS时长分别为8、2 h,其频率(50 Hz)、脉宽(300μs)均相同,3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昏迷后意识障碍程度;另记录2组治疗后的昏迷时长。结果相较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的GCS和CRS-R评分更高、CRS-R等级更优(P<0.001);且治疗后观察组GCS和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CRS-R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昏迷时长短于对照组[(26.80±8.39)d比(22.10±4.72)d,t=-2.67、P<0.05]。结论MNS治疗时长设置为8 h时促醒效果更为明显。
田玲玲谌秘邵秀芹熊淑琴邹田子
关键词:正中神经电刺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