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卫东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颅内
  • 2篇颈动脉
  • 2篇LVIS
  • 1篇蛋白
  • 1篇刀尖
  • 1篇电图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切除...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多模态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腰大池
  • 1篇引流
  • 1篇诱发电位
  • 1篇治疗性
  • 1篇神经外科

机构

  • 6篇菏泽市立医院

作者

  • 6篇夏卫东
  • 3篇张全忠
  • 3篇李文帅
  • 3篇张信芳
  • 2篇徐文涛
  • 2篇郭西文
  • 2篇宋景元
  • 2篇王琪
  • 2篇梁宪坤
  • 1篇李青
  • 1篇李玉文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体感诱发电位和脑电图多模态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脑电图(EEG)多模态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术中采用SSEP和EEG多模态监测,当任一监测方法或两种方法均出现显著变化时给予升高血压、尽快完成手术减少阻断时间、滴注依达拉奉、术中转流等措施处理。结果当阻断颈动脉后,监测出现显著变化16例,给予升高血压后13例恢复,2例加快手术进度,滴注依达拉奉,1例采用术中转流。术后24 h内未出现卒中,1例因出现肺部感染、心功能障碍于术后1周死亡,余24例术后1个月mRS评分,0分15例,1分8例,3分1例。分别将SSEP监测和EEG监测、SSEP监测和SSEP+EEG多模态监测、EEG监测和SSEP+EEG多模态监测进行配对资料的χ2检验,其P值分别为0.791、0.008、0.031。结论SSEP和EEG多模态监测优于单一监测,可准确评估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脑血流量和氧供,准确判断术中低灌注,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灌注,降低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
王奉淼张海兵曹美香夏卫东李文帅李庆民张信芳张全忠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术中监测
单纯脑室外引流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EVD)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菏泽市立医院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行EVD治疗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种、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格拉斯哥评分(GCS)、气道外科操作、单双侧引流、脑室灌洗、肺部感染、尿激酶注入次数、置管时间、EVD期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水平。所筛选病历于EVD治疗期未行其他硬膜下手术操作,根据是否感染分为颅内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上述资料进行二分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19例出现颅内感染,感染率为12.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置管时间、PA水平、气管切开及尿激酶注入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引流期PA偏低、气管切开及尿激酶注入次数为EVD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VD期PA偏低、气管切开及尿激酶注入次数增加可能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
张海兵李青朱治夏卫东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颅内感染气管切开前白蛋白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刀具存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存放领域,尤其为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刀具存放装置,包括下箱体,上箱体,顶部盖板,所述阶梯型下箱体上具有支撑显微剪刀刀把部位的第一平面,具有支撑显微剪刀刀身部位的连接面,具有支撑显微剪刀刀头部位的第二平面...
张海兵夏卫东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脑血管病继发慢性脑积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2022年
目的:评估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治疗脑血管病(CVD)继发慢性脑积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0年4月~2022年4月因慢性脑积水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的病例资料,筛选原发病为CVD继发的出血性脑卒中病例。汇总并分析术后症状改善、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共31例病人,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 21例、烟雾病(MMD)及烟雾综合征(MMS) 6例、脑血管畸形4例。术前昏迷3例,余28例症状主要包括步态不稳、小便失禁、记忆力减退及进行性痴呆。7例围手术期未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随访3个月~2年,截止随访结束:3例昏迷者2例意识清醒,1例昏睡;余28例步态不稳、小便失禁及进行性痴呆、记忆力减退症状均消失。2例术后1周内出现分流管脱出腹腔,给予重新探查置管。无颅内出血及感染、癫痫等并发症。结论:LPS对CVD继发慢性脑积水的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CVD中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风险高的特殊病例。
蔡中柱夏卫东张海兵王奉淼
关键词:脑积水脑血管病
LVIS支架辅助栓塞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LVIS支架在急性期辅助栓塞治疗48例(共48枚动脉瘤)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以及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48例动脉瘤的支架均完全释放(100%)。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I级栓塞25例(52.1%),Ⅱ级栓塞18例(37.5%),Ⅲ级栓塞5例(10.4%)。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2例发生在术中,2例发生在术后24h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栓消失,其中1例遗留永久性偏瘫。1例支架未完全打开,给予球囊扩张后血流明显改善。2例患者的动脉瘤在术中破裂出血,经继续填塞弹簧圈后出血控制。其中39例(81.2%)术后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7.8±3.6)个月(6~11个月),35例动脉瘤完全闭塞(89.7%)。3例动脉瘤稳定(7.7%),1例动脉瘤复发(2.6%)。术后所有动脉瘤均未发生再出血。46例经6个月随访,疗效良好者(mRS评分0~2分)38例,疗效不良者(mRS评分3~5分)8例,良好率为82.6%(38/46)。结论LVIS支架在辅助栓塞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行,为其治疗提供了新材料。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李文帅张信芳徐文涛李玉文夏卫东郭西文王琪梁宪坤宋景元张全忠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治疗性
双枚LVIS支架治疗基底动脉夹层破裂动脉瘤一例
2016年
患者男,47岁,因"突发头痛1 d"于2015年6月15日就诊于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2015年6月14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以枕部和颈部为主,伴有恶心、呕吐数次,无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主要位于四脑室、环池、桥前池(图1)。
李文帅张全忠张信芳夏卫东徐文涛王琪郭西文梁宪坤宋景元
关键词: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