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溶血磷脂酸受体4在胆汁性瘙痒中的作用
- 2016年
-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受体亚型与LPA致痒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以及区分痛和痒的“面颊模型”观察LPA4受体在正常小鼠瘙痒发生中的作用。结果:LPA在正常和胆总管结扎小鼠外周感觉神经元均表达,胆总管结扎后LPA4表达显著增加;正常小鼠面颊皮内注射LPA产生疼痛反应,注射LPA4/5选择性激动剂VPC31144(S)诱发瘙痒而不产生疼痛反应;正常小鼠和胆总管结扎小鼠面颊皮内注射LPA4/5选择性激动剂VPC31144(S)诱发搔抓反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LPA4受体可能参与了U,A的致痒效应。
- 戴丽丽王琦王琼邹李晶高坡焦英甫孙继虎
-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溶血磷脂酸瘙痒
- 泌尿系结石感染指标早期诊断的优化
-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感染性结石影像学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感染性结石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术前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结石成分...
- 王琦
-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影像学
- 河豚毒素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豚毒素缓释微球,包含:河豚毒素(TTX)、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甲酸、聚乙烯醇(PVA)。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缓释长效镇痛的用途。本发明的河豚毒素缓释微球,可在7‑21天...
- 鲁莹卢光照张翮樊莉苏娟王欢孙治国华俊杰陈佩朱敏王琦
- 氧自由基清除剂对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值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射活性氧(ROS)清除剂苯亚甲基叔丁基氮氧化物(PBN)对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大鼠手术侧足底疼痛的影响,以阐明ROS在CCD大鼠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将33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和CCD模型组(21只);术后第7天,再将CCD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CCD+PBN100亚组(9只)、CCD+PBN30亚组(6只)和CCD+0.9%氯化钠溶液亚组(CCD+N亚组,6只)。应用vonFrey纤维丝分别检测术前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MT)基础值(0d)和术后第1、3、5、7天大鼠损伤侧后足的PWMT。术后第7天,分别在CCD+PBN100亚组、CCD+PBN30亚组和CCD+N亚组大鼠腹腔内注射PBN100mg/kg或PBN30mg/kg或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并于注射后0.5、1、2、4、6、8、24h检测大鼠损伤侧后足的PWMT。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术后第1天和CCD模型组大鼠术后第1、3、5、7天的PWMT均较同组术前基础值和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CCD模型组大鼠术后第1、3、5、7天的PWMT均较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CCD+PBN100亚组和CCD+PBN30亚组大鼠注射药物后0.5、1、2h的PWMT均较CCD+N亚组同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CCD+PBN100亚组大鼠注射药物后0.5、1h的PWMT均较CCD+PBN30亚组同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结论腹腔内注射ROS清除剂PBN可显著缓解CCD模型大鼠痛觉过敏,高剂量PBN(100mg/kg)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表明ROS可能参与CCD模型大鼠疼痛信息的调节。
- 吕虎陈辉王琦许华孙继虎熊源长
- 关键词:活性氧痛觉过敏
- 一种新的痒受体-溶血磷脂酸受体4介导慢性胆汁性瘙痒的初步探索
- 慢性瘙痒正成为影响生命质量的健康问题。痒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表明,背根神经节内表达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GRP)的中、小神经元是痒特异神经元,痒神经元表达不同的痒受体,感受不同...
- 王琦高坡孙继虎
- 文献传递
- 泌尿系上尿路结石成分的单中心研究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分析泌尿系上尿路结石的成分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为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 832例泌尿系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分析结石成分,然后对结石成分比例、性别差异以及主要结石类型伴随的相关危险因素、伴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在1 832例结石中,单一成分结石共478例,占26.1%,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占比最高(193例,占10.6%),无水尿酸结石次之(144例,占7.9%);混合性结石共1 349例,占73.6%,其中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占比最高(725例,占39.6%)。分析结石主要成分,草酸钙为主的结石共1 545例(占84.3%),碳酸磷灰石为主的结石1 048例(占57.2%),无水尿酸为主的结石208例(占11.4%),六水磷酸铵镁为主的结石111例(占6.1%),胱氨酸为主的结石29例(占1.6%);其他结石5例。男性患者的结石总体发病率高于女性[70.1%(1 285/1 832)vs 29.9%(547/1 832),P<0.01]。结石的总体高发年龄段在31~60岁,男性好发于41~50岁,女性好发于51~60岁。无水尿酸结石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比例及痛风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石类型的患者。结论上尿路结石成分的这种变化趋势,对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董浩王琦彭泳涵李凌芦超越沈嵘高小峰
-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
- 溶血磷脂酸受体亚型1在溶血磷脂酸所致小鼠瘙痒中的作用
- 2016年
- 目的探明介导疼痛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受体亚型1(LPA_1)与LPA致痒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对LPA_1~LPA_6受体mRNA水平进行定量,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神经元中LPA_1受体及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GRP)的共表达,用区分痛和痒的"面颊模型"观察面颊部皮内注射LPA_1和LPA_3受体拮抗剂Ki16425后再注射LPA在正常小鼠瘙痒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LPA_1受体mRNA在外周感觉神经元表达丰富;LPA_1受体在代表痒神经元的GRP阳性神经元表达;正常小鼠皮内注射LPA诱发疼痛反应,抑制LPA_1受体后疼痛反应明显降低(P〈0.01),搔抓反应(P〈0.05)明显增加。结论 LPA_1受体参与了LPA的致痒效应。
- 戴丽丽王琦王琼邹李晶高坡焦英甫孙继虎
-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疼痛瘙痒症
- 河豚毒素--PLGA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生物毒素,1909年被发现于河豚科的河豚种,经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为阻滞钠离子通道,从而阻断钠离子内流,使得神经信号无法传导,致使动物感觉神经失能,四肢瘫痪、呼吸...
- 王琦
- 关键词:药物微球河豚毒素镇痛效果
- 系统化模拟培训模式在软性输尿管镜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评估系统化模拟训练模式在软性输尿管镜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培训课程分解为软性输尿管镜移位定位操作、套石篮抓取结石以及使用钬激光碎石3个部分。前瞻性选择我院2017年3月软性输尿管镜培训班学员30名,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规范化系统训练组和自主练习组,每组15名。规范化系统训练组学员利用体外培训干式模拟器,严格按照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逐一完成3个部分的训练内容,每个训练部分操作学习60 min。自主练习组学员利用体外培训干式模拟器自主操作学习180 min。完成训练后,分别对两组学员在体外培训干式模拟器和猪动物手术下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动物手术集合系统软性输尿管镜移位定位和干式模拟器下软性输尿管镜移位定位、套石篮抓取结石、钬激光碎石。记录并比较两组学员的操作时长以及导师对操作情况的整体评价量表(GRS)评分。结果规范化系统训练组学员在动物手术下软性输尿管镜移位定位和干式模拟器下软性输尿管镜移位定位、套石篮抓取结石、钬激光碎石考核中的操作时长均短于自主练习组学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规范化系统训练组学员考核中导师对各考核项目操作的GRS评分均优于自主练习组学员,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系统化模拟训练模式模块化分解了软性输尿管镜学习过程,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有助于学员快速掌握软性输尿管镜的操作技巧,缩短了学习曲线。
- 王则宇李凌彭泳涵王琦明少雄方梓宇高小峰
- 关键词:模拟器
- 丛生蛋白与草酸钙肾结石复发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草酸钙肾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5年9月至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草酸钙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患者发病史分为草酸钙肾结石初发组和复发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液和尿液中丛生蛋白浓度以及血液中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的浓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统计方法分析草酸钙肾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各纳入36例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及结石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血液丛生蛋白、IL-1β、IL-2及IL-6浓度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组尿液丛生蛋白浓度低于初发组[(44.35±15.44)ng/m L vs(56.76±16.80)ng/m L,t=-3.2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液丛生蛋白浓度(OR=0.939,95%CI 0.900~0.979,P<0.05)是草酸钙肾结石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草酸钙肾结石复发患者尿液丛生蛋白浓度低于初发患者,提示尿液中丛生蛋白的分泌可能与结石复发有密切关系。
- 王琦刘敏彭泳涵李凌芦超越周铁高小峰
- 关键词:肾结石草酸钙结石丛生蛋白炎性反应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