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宫旭红

作品数:1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绘画
  • 3篇当代绘画
  • 3篇漆器
  • 3篇脱胎漆
  • 3篇脱胎漆器
  • 3篇文化
  • 3篇绘画批评
  • 3篇福州脱胎漆器
  • 3篇传统绘画
  • 2篇哲学
  • 2篇中国传统绘画
  • 2篇中国山水
  • 2篇中国山水画
  • 2篇山水
  • 2篇山水画
  • 2篇石雕
  • 2篇考工记
  • 2篇《考工记》
  • 1篇大学文化
  • 1篇道家

机构

  • 13篇闽江学院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社会科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17篇宫旭红
  • 1篇郑鑫
  • 1篇管宁
  • 1篇吴思冬

传媒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福建艺术
  • 2篇学术评论
  • 1篇东南学术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邢台学院学报
  • 1篇闽江学院学报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观物得神:浅谈中国传统工艺审美特质及其在福州寿山石雕艺术中的体现
2024年
中国传统工艺透过器物的形态表现出特定的格调趣味和审美理想。历代工艺家们“寓意于物”“融技于道”,表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哲学观、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中国传统工艺思想体系包罗万象,《考工记》《天工开物》《营造法式》《长物志》《饰录》《闲情偶寄》等造物设计典籍,还有许多直接或者间接反映古人造物观的著作《周易》《道德经》《庄子》《墨经》等,从中可以看到古人通过对器物材质、制作工艺和装饰纹样的认知,逐渐形成“立象尽意”“器以载道”“文质彬彬”“天人合一”“形神兼备”等造物审美思想和观念范畴,涵养出怡情养性的维度,赋予器物精神气质和意义。
宫旭红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天工开物》《营造法式》《考工记》《墨经》
当代福州脱胎漆器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探究被引量:7
2015年
福州脱胎漆器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9年2月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保护范围为福州市现辖行政区域。虽然福州脱胎漆器传统髹饰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当前,福州脱胎漆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少涉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其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对福州脱胎漆器文化的保护利用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理论上的提升,有利于福州脱胎漆器的长远发展。
宫旭红
关键词:脱胎漆器地理标志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绘画批评思想的哲学之源
2013年
本文认为在中国传统绘画批评思想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延续和传承着"兴成教化"的儒家传统和"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儒、道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绘画批评思想的深厚哲学根基,并促使形成了具有独特中国美学意蕴的批评术语和概念范畴。在这些术语中,"象""意"概念自成体系、经过历代的深入阐释,成为绘画创作与理论批评的最高理念和的重要标准。
宫旭红
关键词:传统绘画天人合一
立足区域发展,打造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特色优势
2010年
我国地方高校众多,但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仍处于盲目发展状态。文章在分析了地方高校在科研工作方面存在着学术力量分散、科研课题重复性较多和科研管理滞后等现状后,提出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要立足区域发展,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优势,围绕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
宫旭红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管理
回溯大学精神传统 铸造内涵型闽院文化体系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高校校园文化新的内涵、特征和功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挑战,闽江学院——一所新兴本科院校,必须站在21世纪的战略...
宫旭红
关键词:大学文化
文献传递
顾恺之“传神论”的意涵及承传研究
2016年
顾恺之的"传神论"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形写神"是统摄其他几个方面的核心。从顾恺之的"传神论"开始,"传神"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和品评的标准。从"传神论"的思想铺垫——玄学语境、"传神论"中的形神之辩、"传神论"的承传理路、"传神论"的实现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和深刻探讨,可以使我们对"传神论"的意涵和承传有新的认识。
宫旭红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论玄学绘画审美
茶壶·符码
2014年
方寸玲珑之间的才情挥洒茶壶自从诞生以来,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因为中国人普遍的喝茶品茗习惯而与茶叶共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漫长的使用和制作过程中,又逐步演绎为一种文人雅士把玩欣赏、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艺术品。从生活用品到艺术品,茶壶的制作便从单纯依赖工艺技巧,走向更多地依靠创意设计。尽管现代设计学产生于西方,但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发展中,设计却无处不在—不论是独具东方美学特征的中式建筑和家具,还是朴拙厚重的青铜器皿;不论是精美绝伦的宫廷玉器和金银雕饰。
管宁宫旭红
关键词:中式建筑文化色彩东方美学紫砂陶艺陶壶
中西视域下传统绘画批评的现代探寻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主要研究中西视域下中国绘画批评的现代探寻之路。以中西比较的视角,结合个案考察,在对"中西融合""传统演进"两条路径展开详细探究的基础上对中西绘画美学思想的差异性进行论证。在"中西融合"这条路径的论述中主要以融西方写实表现手法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徐悲鸿、将西方现代表现手法与中国民间美术形式相结合的林风眠等为例;在"传统演进"的论述中则主要考察了提高传统画地位的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等画家的实践及其绘画批评理论。
宫旭红
关键词:中西融合近现代
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中国传统绘画批评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范畴体系,具有“明戒鉴”的社会功能和“畅神”、“自娱”等特质,形成了讲究气韵、意象的审美标准,绘画批评很早就进入自觉阶段。中国绘画批评这一相对完整的范畴体系在近现代历经...
宫旭红
文献传递
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美学范畴及其当代意义
2016年
中国传统绘画批评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范畴体系,而返观当下绘画批评的现状,中国本土传统的绘画批评观和批评理论、范畴、话语日趋式微。因此,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理论的研究与挖掘迫在眉睫。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美学范畴及其发展脉络和精神属性,对构建当代绘画批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宫旭红
关键词:美学范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